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动物药材如何入药?

来源:健康时报
摘要:目前,动物类药在5767味中药中有740种,占12。此类药材的采集与植物药材类同,亦应根据药用动物的种类、产生、生活习性、药效成分与季节的关系等,适时以适宜的方法采集。如此,方能保证药材的质量。哺乳动物入药者哺乳类动物药材,根据品种不一而入药的季节及采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点击显示 收起

  目前,动物类药在5767味中药中有740种,占12.83%。此类药材的采集与植物药材类同,亦应根据药用动物的种类、产生、生活习性、药效成分与季节的关系等,适时以适宜的方法采集。如此,方能保证药材的质量。
  哺乳动物入药者哺乳类动物药材,根据品种不一而入药的季节及采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梅花鹿茸多选用3~6年的健壮梅花鹿,在清明节后45~50天之间锯头茬茸,这时收的茸因只有两叉,茸名“二杠”,品质最优。而熊胆多在冬季猎取,猎人在碰到熊时,并不能立即捕杀,宜先用引逗戏弄手法,使熊发怒,甚至达到发狂程度,然后捕杀,立即剖腹取胆,此时胆大汁足,药材质量最佳。
  两栖类动物入药者两栖类动物药材,应根据季节的不同,利用药材质量最足时入药。如蟾酥,是采取蟾蜍头上的腺液经干燥而成的,宜在春秋二季捕捉。因这两季节蟾蜍易集结,便捕捉,而且液腺充足。采集时,应先将其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刮出,再放在容器内干燥而成。如哈士蟆油,是蛙科动物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油,应在白露节前后捕捉,这时体壮肥满,输卵管油充足,割取晒干即可。
  蚌贝类动物入药者蚌贝类动物药材,一般是以该动物的贝壳类做药用。采捕大多在夏秋季节,因为此时蚌贝动物发育最旺盛,贝壳含钙质足,药效最佳。如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子等。
  卵生类动物入药者卵生类动物药材,入药取其虫卵或巢,一般在秋季虫卵形成或巢造成后摘取。采取后必须立即加热水烫及汽蒸方法杀死虫卵,以免卵化成虫,损失药效。如桑螵蛸、露蜂房等。
  蜕化类动物入药者蜕化类动物药材,一般在春末夏初之际拾取,这类动物在此季节将反复蜕化皮壳,以利其更新生长,蜕化之皮壳即可作为药用。本药材必须拾取及时,过期或遭风袭雨淋,药力便会大减。如蝉蜕、蛇蜕等。
  湿性类动物入药者湿性类动物药材,一般捕捉其成虫,大多在夏末秋初时捕捉。此时由于天气潮热,空气中含水量最高,气候利于本类动物生长,此时捕捉质量最佳。如蝎子、土鳖虫、蟋蟀等。
  编辑提示:以上所介绍各类动物药材入药的采集方法,仅为中药常识的介绍。

作者: 动物药材如何入药?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