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梁颂名:多管齐下确保中药安全

来源:大公网
摘要:近期,香港不时发生因不当使用中药,或服用名实不副、含有杂质的中药而出现毒副作用事件,如较早前有市民因误服含有马兜铃酸的寻骨风(当作白英)而导致肾脏受损,又有市民将中药芒硝与化学品牙硝混用而出现副作用,最近更有市民服用含有杂质的苍术(进口香港时已含有杂质)而中毒。有中医药专家表示,要提高中药使用的安......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期,香港不时发生因不当使用中药,或服用名实不副、含有杂质的中药而出现毒副作用事件,如较早前有市民因误服含有马兜铃酸的寻骨风(当作白英)而导致肾脏受损,又有市民将中药芒硝与化学品牙硝混用而出现副作用,最近更有市民服用含有杂质的苍术(进口香港时已含有杂质)而中毒。 
    有中医药专家表示,要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需要多方面配合,包括宣传如何正确使用中药,提高市民使用中药的知识,并整体提高业界水平。政府方面,则应加强药检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客座教授梁颂名说,香港在中药销售方面存在「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的情况由来已久,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是卫生署规范本地注册中医师以《中国药典》的药名处方中药,以避免在临床治疗时出现中药混用的情况。长远而言,政府应尽快进行统一中药药名的工作;现时,卫生署与医管局正进行香港中药标准化研究,就应加入这方面的内容,以杜绝中药混用问题。 
    梁颂名表示,中药是有「毒」性的,但中药的「毒」有广义及狭义之分。广义上,中医认为机体致病的内因是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中药由于各有偏性,可达到治疗作用,即「以偏纠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药是有毒性的,即「药者,毒也」。狭义上,「毒」是指中药本身有毒性,分为小毒、有毒及大毒等不同程度,这类中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恶疮、疮疔或恶性肿瘤等,具有「以毒攻毒」作用,如临床用「三生饮」(由有大毒的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组成)治疗恶疮(外用)。 
    他又称,中药使用大多采用配伍用药,或通过炮制等方法减轻其毒性,而传统中医典籍亦有记载如何避免出现中药毒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等。 
    他表示,中药的副作用主要是指临床上由于使用不当而出现的系列症状(如皮疹、腹泻等),其发生原因主要有: 
    (一)药不对症:由于辨证不准确,如热性病误用辛热的药物而出现副作用,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又如不宜进补人士因过量食用人参(或其它滋补中药)而出现心慌、烦躁、失眠等人参滥用综合症。 
    (二)中药配合不当导致的副作用。  
    使用毒性中药宜从小剂量开始 
    他强调,要杜绝中药副作用,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从中医师角度看,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特别是新入行的中医,尤其要留意): 
    (一)要清楚了解各种中药药性、配伍上的禁忌及妊娠用药宜忌等;  
    (二)辨证要准确,病与证要相符; 
    (三)同一个病人要避免长期使用一种中药,要中病即止,因为有些中药的毒副作用,可能是对肝、肾功能造成慢性损伤,且这类损伤在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病征; 
    (四)使用毒性中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用量不要超过《药典》的用量,且小心配伍,以减免毒性。若需要将中药制成其它剂型,要严格按照规范的工艺。 
梁颂名指出,从中药饮片的源头来说,要从中药炮制上多加留意,因为不少毒性中药都是通过炮制方法来减却其毒性(如制半夏、炮附子等)。现时,香港的药检工作薄弱,故应成立专责的药检部门,加强对中药饮片或中成药的监管,做好中药或中成药的把关工作。 
    成立专责药检部门加强监管 
    他又谓,要做到安全使用中药,须提高中药从业员的整体水平,这涉及中药批发、销售及执药等多个环节。其中,首先要解决「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的问题,统一中药名称。 
    这种做法相当危险!因为,市民大多对中药属性及配伍缺乏了解;若盲目使用中药,容易出现毒副作用。他呼吁,市民服用中药,应请教中医师。

作者: 梁颂名:多管齐下确保中药安全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