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解读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已成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近五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科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但是,中医药要实现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已成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近五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医药科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但是,中医药要实现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科研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现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科研发展纲要》和《课题申报指南》,谈谈中医药科研的方向与要求,以期对拓展科研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所裨益。

    1.中医药科研的指导思想

    1.1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中医药科研要推动科学创新,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形成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以及新的治疗方法、新的治疗方案和新的诊疗设备与药物研究在剂型、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1.2中医药科研应以临床研究为重点

    中医药科研要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以临床研究为重点。遵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在临床中善于捕捉新灵感,发现新规律,创立新学说。从中医学发展的轨迹来看,积极的临床实践是中医药科研创新的源泉。

    1.3要以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为中心

    在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临床疗效是中医药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临床疗效,就可以进行相关研究,以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和学术的发展。  
  
    1.4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并用

    中医药科研既要采有传统研究方法,又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枝术和方法。要加强科研设计的科学性、实验的严密性、管理的规范化,遵照随机对照、盲法和重复的原则。按照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进行科研设计,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提高科研水平。要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联合攻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水平的跨越和突破,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才能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和推广。

    1.5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医药科研要围绕理论和临床以及中药生产的关键技术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突出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的重点,解决核心问题,进一步发挥防治某些疾病的优势,为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作出贡献。

    1.6坚持“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

    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创造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畅所欲言、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扎实严谨的科学研究,共同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

    2中医药科研的重点和发展目标

    2.1基础研究

    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重点是病因、脏象、证候、治则、治法、方剂配伍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研究为目标,以产生新观点、新学说。在理论方面的突破与创新,促进中医药学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要把握中医理论精髓,对中医基本理论进行系统深入地整理和提高,从证候这一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前沿出发,以证候规范化和科学评价方法为开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证候、脏象、经络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揭示其科学内涵。促进中医基础理论创新。

    2.1.1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系统整理和规范化研究

    探讨各基本概念的确切内涵及逻辑关系,明确脏腑、病机等基本理论的内涵与适用范围,规范理论表述。

    2.1.2藏象研究  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探讨藏象的特点和规律,深入揭示脏腑相互作用以及维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在现代,当积极运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现代科学方法与理论,阐明藏象机理,丰富人体生理、病理理论。

    2.1.3证候研究  回顾多年来这一领域研究的进程与经验,仍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突破。①采用文献整理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证候特征进行规范化研究;②引进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结合临床,建立科学的证候学评价方法;③从典型方证人手,采用传统和现代的现论方法。对证候所包涵的人体变化规律及生物学基础进行整体、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的系统研究,建立中医证候研究的现代方法学;④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证候基因组及蛋白组学的探索性研究,探索新的辨证方法。

    2.1.4经络研究  对经络进行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从人体经络现象和功能人手,通过对循经传导现象的机制、经络与脏腑相关途径、经络循行的客观定位及理化观察方法的研究,探索和揭示经络的实质,并对经络的应用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价。

    2.1.5中医药方法学研究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具有独特的思维特点和对临床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价值,应当加以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努力建立以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征的现代中医药学研究方法论。通过中西医学对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及康复方法的差异性比较研究,阐明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方法论不同特点、规律及其优越性。

    2.2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的重点是:疑难病、病毒性疾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疾病。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优势和特色,研究开发创新点。研究应以产生新的治疗方法、新的治疗方案和新的诊疗设备和新药为目标,促进中医药防治疾病水平的提高。

    2.2.1对重大疾病的研究  重大疾病是指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骨质疏松、痴呆、病毒性肝炎、多脏器衰弱、爱滋病、药物依赖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要从中医防治各种疾病的相对优势人手,揭示其发生发展和演变转归的特点,总结其辨证论治规律,完善防治方案和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

    2.2.2对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  中医药对大多数常见病和疑难病的防治都有其优势,如呼吸系统的哮喘、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消化系统的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炎、肝硬化,泌尿系统难治性肾病、肾功能衰竭以及血液病、皮肤病及男女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等。要加强研究、总结其辨证论治规律和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方案。研制相应的新药和新的诊疗仪器,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

    2.2.3养生保健的研究  中医历来主张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现在,人们的健康观已经发生了变化,“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亦被人们日益所接受,并引起重视。要重视研究此类人群体内平衡失调的机制和探索使其恢复正常状态的治法及治疗方案。要整理和研究中医药多途径、多方法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经验和方法。

    2.2.4针灸等非药物疗法的研究  重点研究针灸对神经系统疾病及各种痛证等优势病种的辨证施治规律、针灸、推拿按摩和其他手法治疗的机制,规范各种治疗手法,提高疗效。

    2.2.5临床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医疾病和证候的诊断规范及疗效评价标准,开展中医疾病证侯的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及辨证规范的研究,开展证候客观化研究,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2.2.6临床经验的整理研究进一步做好中医临床经验的继承工作,特别是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她是集人的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为一体的智慧火花,仍需我们进一步努力继承与整理。另外,对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单验方及简便易行的诊疗技术亦当进一步整理、验证与推广,以丰富中医药学术体系。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2.3中药研究

    中药研究的重点是基础理论、药效的物质基础、中药研究新方法、中药制药关键技术的研究等。以产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药为目标,促进中药现代化。

    2.3.1中药基础理论和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对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的研究,逐步揭示其科学基础;方剂配伍理论研究应结合常见证候,研究代表方剂的配伍规律和作用原理。通过方剂中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探索相须、相使等配伍规律的科学基础。加强对有毒中药及其复方的药效作用和原理与安全性的研究。

    2.3.2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对部分常用中药和方剂,采用传统和现代多学科的先进技术与方法,揭示主要药效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根据方剂功用与主治以及组方理论开展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作用机理的研究。

    2.3.3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研究建立和完善快速高效的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建立和完善适合中药药理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同时,也不能失其传统特色和在医药领域里的独特性。

    2.3.4保护濒危动植物药的研究  要加强对有良好疗效的濒危动植物保护方法的研究,并研究其代用品与合成品,以保证这些中药的临床运用。

    2.3.5中药制药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注重中药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和名优中成药再开发的基础研究。开展中药制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成药质量标准的基础研究,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3.中医药科研选题与设计

    选题与设计是中医药科研的中心,科研能否立项,能否取得成果,关键在于选题是否切合实际,符合中医药发展的要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3.1选题的要求

    3.1.1特色性选题要体现中医药特色,要紧紧围绕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及中西医临床中的问题进行选题。题目要新颖、独特。课题目标要明确、简捷,一目了然。

    3 .1.2必要性选题要针对中医药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中医药研究的重点问题。可以从某一具体内容切入进行选题,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查新。避免重走别人的路子;也尽量做到少走弯路,要讲求务实,贴近临床,解决实际问题。

    3.1.3集中性  由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精力有限,科研立项规定的时间也有限,故尔选题切忌不能太大。科研选题要打点,不能打片。目标集中,攻其一点,容易突破。

    3.1.4基础性选题要有一定的依据和研究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要有初步的研究结果;临床研究要有能初步说明临床疗效的临床观察结果;中药研究要有实验室预试验结果。一般都要求有符合中医基础理论的新颖的假说。

    3.1.5创新性创新是科研的动力和生命力,中医药选题研究要以产生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新治法、新治疗方案、新技术、新的诊疗设备和新药为主要目标。

    3.1.6实用性预期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实用性。即基础理论研究能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临床研究能提高临床疗效和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水平,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设计要求

    3.2.1要建立假说假说(用简明扼要的理性语言描述尚未证实的理论问题或学术观点)是科研的灵魂和方向,是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中间环节,是科研创新必备条件。科研课题一般要求有假说,研究方案要围绕假说科学设计。

    3.2.2中医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既要有文献研究、临床观察的中医研究方法,又要运用现代科研设计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既要符合中医的基本理论,又要经得起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验证。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符合随机、对照、盲法、大样本、多中心五项指标。

    3.2.3要避免高新技术指标堆积科研设计选择的技术指标要和研究目标与内容密切相关,不能犯大量技术指标堆积的错误。选择技术指标时,能说明问题即可,还要充分考虑实验条件课题组成员的能力和时问的要求。

    3.2.4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得出阶段性成果要科学设计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根据课题要达到目标,制定科研方法与步骤,充分考虑依靠自己的支撑条件在项目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取得比较明确的阶段性成果。

    3.2.5提倡联合攻关要通过多学科联合,实现交叉学科的知识融合与渗透,实现在较高水平上的技术跨越。中医药与其他学科联合攻关是中医药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3.2.6申请书要简捷明了  科研标书重点要突出,层次要清楚,内容要精炼。要实事求是,是自己的研究基础才写入。与课题无关的内容不要写入。年度目标要定好,课题经费预算符合要求。

    中医药科研要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精神,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只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努力做到选题先进,设计科学,研究扎实。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

作者: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解读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