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探究中医证本质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健康报西医和中医,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理论体系,但他们研究的对象是相同的,即都是人类的疾病。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医学也该如此,不应有中医、西医之分。中医和西医不应该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在这两种理论之间一定有某些契合点。在读博期间他接触中医证本质研究,与孙燕院士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中医证的本质可能是细......

点击显示 收起

    健康报  西医和中医,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理论体系,但他们研究的对象是相同的,即都是人类的疾病。在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我们不会相信有西方物理学和中国物理学之分或西方化学和中国化学之分。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医学也该如此,不应有中医、西医之分。中医和西医不应该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在这两种理论之间一定有某些契合点。

    中西医及分子生物学理论的复合知识背景,使申维玺可以对中西医结合有全新的认识。在读博期间他接触中医证本质研究,与孙燕院士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中医证的本质可能是细胞因子,证的发生机理可能是由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

  什么是中医的证

  我们知道,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证。通俗地讲,中医的证是由什么物质或物质群引起的?如果用现代医学理论阐明中医证的本质和发病学机理,就可以在中西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什么是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人体多种细胞内基因表达产生的一类多肽类物质,有调节人体器官、组织发育和细胞生长等功能。离体的组织细胞在培养时可以没有激素和神经递质,但如果没有细胞因子就不能生长。人体内的主要调节物质是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而在单一器官和局部组织病变中,细胞因子起着主导调节作用。人体内的细胞因子有百种之多,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对于研究人类疾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细胞因子网络的概念已被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

  证本质假说的提出及其内涵

  申维玺在读博士之初,孙燕先生即指示他从事阴虚证本质的研究,并强调要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审视我国近半个世纪证本质研究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申维玺研究中注意到,发热的物质基础是白细胞介素1等内源性致热原的科学事实,他们将细胞因子与阴虚证有机联系在一起,提出了阴虚证的本质可能是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中医证本质是细胞因子的假说,就是说,中医证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由细胞因子这类物质引起的,是由于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损害作用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紊乱和功能态平衡失调的结果;功能紊乱又使得网络信号转导调控紊乱,引起机体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一系列继发性变化,从而出现证的各种病理学变化和临床表现,即中医证的发生。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他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技术等研究了肺癌和肺结核病的阴虚证,实验结果表明:阴虚证病人肺组织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白细胞介素1b、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a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无阴虚证病人和正常人;但阴虚证病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无阴虚证病人和正常人无显著差异。阴虚证病人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b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mRNA比值高于无阴虚病人和正常人。实验结果与阴虚证本质的理论分析结果相符合,这就从循证医学初步验证了阴虚证的本质是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的假说。

  这项研究的重大意义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长期以来,中医药的疗效举世公认,但其原理至今难被国外医学界理解和接受。申维玺和孙燕院士提出的中医证本质是细胞因子的假说,从理论上把现代医学和中医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将会使国外医学界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科学内涵,明白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有可能成为我国中医药学关键问题和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里的重大突破口。

  西医出身的孙燕院士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特别热衷,在临床实践中往往融入中医的思想。孙燕说:“中医证本质的研究是我国医学界的重大科学难题之一,但必须最大限度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中医理论和作用,才能使中医成为世界各国都能享用的财富。分子生物学理论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共同语言,但国内将分子生物学理论应用于中医药学关键科学问题的系统研究很少。”

  申维玺数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与导师一起发表了20多篇论文,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但这项“标新立异”的研究还不能广泛被人理解和接受,一些同事劝他放弃,但他始终割舍不下,他说:“中医证的本质是我国独有的研究项目,没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有原创性的理论思维和研究实践。一旦阐明了证的本质和发病学机理,中医药学的其他许多科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的研究认为,中医和西医理论的结合点是细胞因子网络,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在于能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异常功能状态。如果继续深入研究,很可能使我国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根本性突破。”

  申维玺认为,长期以来,学术界大都认为中医证的本质与许多物质都有关系,这种思维惯性使得我们不能真正找到证的确切本质。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医证的本质只有细胞因子,而其他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都起间接作用。

  申维玺等人的这项原创性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家科技部门的重视。最近,科技部对这一科学假说组织了专家讨论会,申维玺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

  有人说,很多科学成果都是科学家“想入非非”的结果,科学上的“异端”往往成就了科研上的领跑者。申维玺等人关于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会不会也是如此呢?孙燕院士说:“尽管我知道对这一假说还需要做很多研究,甚至需要几代人的研究才能真正和完全阐明中医证的本质。但,总要有个开始。”

  申维玺从小受家庭影响自学了中医。1982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1986年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1996年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孙燕院士,现为郑州大学特聘教授。

作者: 探究中医证本质 /fo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