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苏云放:两种思维模式的碰撞与交融

来源:摘自《中医研究》
摘要:1亟待调整的中医教学法由于中医教学方法的滞后,不少青年教师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结构,不能按中医学术的本来面目—中医本体论的思维模式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用现代科技、数理逻辑思维模式去读解中医文本,陷入了认识理解的误区。鼓不起学习兴趣,形不成那种宽松的自觉自为,探索性学习中医理论的氛围。据调查显示:中......

点击显示 收起

    1亟待调整的中医教学法
    由于中医教学方法的滞后,不少青年教师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结构,不能按中医学术的本来面目—中医本体论的思维模式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用现代科技、数理逻辑思维模式去读解中医文本,陷入了认识理解的误区;鼓不起学习兴趣,形不成那种宽松的自觉自为,探索性学习中医理论的氛围。据调查显示:中医大学生中相当部分人,专业思想不牢固,专业兴趣不浓厚,只是被动地完成考试科目所规定的专业知识。相当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转向西医,将数年学成的中医理法方药部分或完全抛弃,造成中医临床日渐萎缩。原因之一,是中医教学方法存在着严重缺陷;用西医的还原论去理解中医的本体论;用人体形态学的解剖知识结构去寻找中医的藏象、卫气营血、三焦气化、经络形态功能、伏邪的部位等等,无疑陷入了从网外捕捉网内之鱼的方法论误区。

    中医学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中医学之“皮毛“是粘附在中国文化的文哲理这具“龙骨”上的。“以本为精(本指道),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庄子·天下》)。不了解先秦的哲学主流就难以理解中医的本体论,不知道家的黄老体系就难以领会《黄帝内经》的思维框架,不略通魏晋玄学,就难以体悟“凡有皆生与无“、“言不尽意”、“医着意也“的玄学思辩意境。同样,不深入研究“北宋五子“的太极、元气本体论就难以洞彻为什么会在明代产生赵献可的命门学说,张景岳的真阳大宝论,以及三焦气化系统的构思框架。从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的目光审视,中医理论每一步纵深发展,都是对国粹本土文化的一种扬弃与历史的沉淀。中医在理法方药诸方面皆强调了形上功能态对形下结构的调控监制,所以教师一旦离开了传统文化的路数,就会陷入连自己都不相信,甚至不敢理直气壮地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论困境。无怪乎,在读的学生反映:部分老师的教学观念和业务水平的确难以令学生满意,无论是中医专业课,还是临床操作技能课,有的授课教师都是远离临床实践地照本宣读,较少有独具特色的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讲解。少数教师未能自觉地认识到,如何运用启发式地形象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地理解并接受中医思维方法的特色。

    2扬弃旧思路,转换新视角
    科技时代的特征之一是信息容量超载,学术论点的证伪与证实周期缩短。在这样的氛围中,对面向21世纪中医大学生传授以秦汉时代思辩模型哲学为本位的中国古代科技——《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为代表的四大经典文本,势必与当代中医大学生的思维定向发生了强烈地碰撞与反差,他们感到这是一个陌生的文本世界,充满着陌生的语言结构、陈旧的逻辑体系,不可把握的直觉推理、意会贯通,这是一种值得知情、理解的读解困乏区。因为他们从幼儿园教学范式的小班开始,接受的是数理逻辑为智力特征的左半脑思维训练;将近二十年的现代科技实证教学,无以计量的数理化的经典题解,积年累月的逻辑推理刺激,形成了面对外在实证结构世界操作启动的惯性驱动力。带着这样的思辩还原论分析法去读解中医的经典理论:三焦通会元气、寒邪因蛰伏,郁而化温外发、气机的升降沉浮出入转输、阴平阳秘,以平为期、万物以土为本、医者意也等等,实在是难以从“意“的形上虚体中切入与化解出来。巡视当今的中医教学,尤其是在日常课程安排;通常是上午学习中医经典理论,下午接着学习现代生理学、解剖学。前面接受的是宏观整体思维的辨证体系,精而粗,隐而微的国粹,后面吸收的是具有细微有序、数理逻辑严密,一环紧扣一环的现代科学程序表达。中医实践表明:不同的知识结构是不能互补互用的,也不能互为通约演绎,学生学习中总是惯性地应用现代思维模式去论证传统文化的内涵。以人体形态学结构实体为原形,去对照以形上的人体虚体功能态为模型的中医学。这种认知吸收上的错位,造成了思维趋向的“顶牛“,且会越顶越紧。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书本之间,在传业解惑、读解诸方面的碰撞是一种现代中医学人,在心理渊薮深处的沉痛。直视21世纪信息科技的时代,我们这些中医授业解惑者,首先要来一个思维方法论上的自我解脱—“桶底脱落“,需要开拓左右两半大脑的知识结构与功能;贮存与扬弃、直觉与分析、状态与结构、悟性与思辩、传统与创新诸方面的双向调整。现代中医教学上两种思维模式的碰撞与交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承祖国医学的精髓源流,同时又无法回避现代科技带来的强大惯性挑战,以及数理逻辑的严密体系的碰撞。假如我们不具备驾驭两种知识体系的能力;华夏文化的整体系统论与逐级分解的还原论学说,就难以把握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中医学术体系,成为一个既能熟练操作现代医学技术规范,又能谙熟运用传统中医思维方法,将辨证与辩病恰到好处地融会贯通,具友扎实基础功力的中医师。

    3“五二一”中医教学法的思路构架
    我们在中医临床基础课的传授上,具体地提出了“五二一”中医教学法的具体框架。“五”—中西医学思维模式五个碰撞点:①中西医学哲学支持点不同,②中西医学运转操作平台的方法论不同,③对人体的实体结构与虚体功能态的认知模式不同,④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微生物致病因子与四时二十四节气为特征的“六淫”病因学不同,⑤在疾病治疗学上,对抗性阻断疗法的对“因”治疗与祛邪外出的对“证”辨治两者之间完全不同。“二”—中西医学的两种思维模式的冲突:中医以本体论、气一元论、象科学为思辩特征的整体调控模式;西医以还原论数理逻辑为思辩特征的逐级分解证伪与证实的模型。“一”—中西医学思维模式上一个交融点,即现代系统论的交融聚合点。我们试图运用“五二一”中医教学模式,旨在中西医学对立冲突中,从“五”个对照组中,以中西医学9:l的讲授内容进行比较,使五个不同层次的中医大学专业的大学生,在现代科技氛围中独立思考,对比观照,逐步掌握中西医学两套完全不同的思维范式。用原汁原味的中医内涵去读解中医温病经典原著精华的流派,对照现代医学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因观、病理学、临床的规范化治疗思路,对抗性用药操作程序。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医的温病学四大家经典流派与现代医学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学,何以有如此大的差异。2003癸未年非典肆虐,以邓铁涛为代表的广东省中医中药辨治非典,为什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疗效,引起了WHO的高度关注。为什么说证候学是中医的第一性维系,脱离了证候学,中医才是成了死亡之谜。为什么说中医学是一门象科学,是状态医学,为什么说温病的伏气不等于西医潜伏期病毒,以及为什么说中医温病学 7种病邪(疠气除外),都不存在“是什么”(being)的结构实体,而是一个是“什么样”,“象”什么的状态功能病因说。为什么说温病的诊治组方用药思路是对“证”辨治第一,对“因”治疗第二,它的优势效应与劣势的“根结”何在?中医温病学的现代化出路在哪里?

作者: 苏云放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