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谢仁明等: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及其干预评价

来源:摘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摘要:亚健康(subhealthiness),顾名思义,就是不完全健康的状态,国外也称灰色状态、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一种不完全健康的状态,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但病人有躯体的不适,而且较多地反映在精神、心理、情绪及自我满意度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则处于亚......

点击显示 收起

    亚健康(subhealthiness),顾名思义,就是不完全健康的状态,国外也称灰色状态、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一种不完全健康的状态,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但病人有躯体的不适,而且较多地反映在精神、心理、情绪及自我满意度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对亚健康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尚无实质性进展。本文拟对亚健康进行临床分类,并在中医干预的评价目标与评价方法上探讨一些可行之路,以与方家商榷。

    l亚健康的分类及其中医病机
    亚健康在临床上包括疾病的潜伏状态或恢复期、慢性疲劳综合征及轻度神经精神的失调状态。中医通过证候这个理论工具,把握人体的状态。阴阳气血调和,便是健康状态;阴阳气血有了轻度的偏盛偏衰,便是亚健康状态;偏盛偏衰超过了一定限度,便是疾病状态。对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的把握主要在于三点:一是邪正的盛衰,二是脏腑的定位,三是病变环节即阴阳、气血、津液定位。
    1.1  疾病的潜伏状态或恢复期应考虑邪客
    此种状态亦可称亚疾病,是指在疾病的前驱期、潜伏状态或者恢复期,虽然从各项指标上病人够不上该疾病的诊断标准,但是病人有与之相关的各种不适状态。如有些病人在感冒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遗留轻度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有些患慢性Hp相关胃炎的病人在经有效的抗Hp治疗后仍有一段时间纳呆、腹胀甚至偶有腹痛,这些都应当属于亚健康的范畴。此时无论正气虚与不虚,均应考虑有邪气客于机体的情况。邪气留于机体,影响到脏腑功能,损伤气血津液,即令未显现完全的疾病状态,也至少是疾病相关状态。故此时虽然不易给出现代医学病名的诊断,但从中医角度用四诊八纲来认识人体此时的状态,察色按脉,区分阴阳,却可以给出证候的定位定性诊断,断定其邪气的种类、性质和作用的部位,从而用于指导中医药干预。具体来说,舌红苔黄者多属气分有热,舌质红绛者多属血分有热,舌苔白腻、脉滑者为痰湿,舌质紫黯、脉弦涩者为血瘀。
    1.2轻度神经精神的失调考虑痰火与气郁
    包括各种神经精神的轻度失调,如神经官能症等,最常见的是神经衰弱、一过性失眠、焦虑状态、轻度抑郁状态、咽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心胃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主要表现有焦虑、抑郁、失眠、烦躁、梦魇或咽中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或自觉腹中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其病状多样,且多变,表现多较怪异,或能自我意识,或不能自我意识。中医认为“怪病多痰”,故此类病人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常从痰或痰火论治。同时痰火的产生多由肝胆脾胃气机不畅而起,故痰火是标,而肝胆脾胃气机郁滞为本。

    2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目标及其量表学评价
    中医干预亚健康状态不能将目标无限放大,应当立足于有限的目标。这个有限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干预对象的有限性,我们所采用的一套研究方案只应针对本文所说的三类亚健康状态中的一种,不应扩大化;二是疗效目标的有限性,就是要根据具体的病情,根据巾医治疗的临床特点,确定疗效目标,不能盲目夸大。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和优势来看,笔者认为中医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目标应该定为三点:改善体质、调摄精神和改善生存质量。其评价方法以量表学方法为宜,因为中医的疗效在很多情况下有一定的主观性,反映了病人的主观满意度。而量表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而且也易于得到公认,达成共识。当然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稍加变通。
    2.1  整体调节,改善体质,并以量表学方法进行评价
    亚健康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体质有偏盛偏衰。对阴阳偏盛偏衰的认识,可以从症状和舌脉体征来认识。以症状而论,中医有许多经验,如阴虚者畏风,阳虚者畏寒,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以舌脉体征而论,中医的经验更多,舌苔白腻者为湿阻,舌质紫黯者为血瘀,舌体胖大有齿痕者为阳虚,形体肥胖者多阳虚,形体消瘦者多阴虚。我们通过中医药干预进行整体调节,调整其偏盛偏衰的体质,必能使亚健康状态得到根本上的改善。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体质的评价可以采用量表学方法,结合国际体质研究的成果和中医体质学及证候学认识,建立几种常见体质的评价量表,用Delphi法确定权重,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干预前后的对比评价。当然,体质的改善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观察的疗程长短要符合客观实际,同时在长期的干预中要有保证病人依从性的措施。
    2.2调摄精神,使七情和合
    中医有丰富的精神与心理医学的内容,古代医籍中也有许多精神调摄治病的例子。实践证明,适当地运用中医的养生与情志理论,调摄精神,可以使精神愉快,有利于疾病与亚健康状态的恢复,达到七情和合的效果。其评价可采用国际通用的抑郁量表、焦虑量表(sAS)、睡眠量表及其他精神心理医学领域公认的量表。
    2.3  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自我满意度
    亚健康人群经常会有些躯体和心理的不适,这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Ouality 0f life,QOL)。所谓生活质量,是人们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属于自我满意度。中医药干预通过整体调节,可以消除或缓解这些不适,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满意度,故这也可以作为中医药干预的一个目标。医学领域常用的生存质量量表是WHO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Health.related Ouality 0f Life,HRQOL)、SF-36,还有一些疾病相关的特异性量表,如糖尿病特异性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等。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态评价以通用的HRQOL比较合适。
    以上所说的干预目标与评价方法实际是比较易于操作的,因为亚健康没有明确的疾病诊断,现代医学无法处方用药,因而采用安慰剂对照也是可以操作的,而且一般不存在伦理学问题。

    3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手段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在此原则下,可以采用中医常用的药物和非药物手段进行干预。
    3.1  药物干预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性味。中医药物干预最常使用的是中医复方,这些方剂按君臣佐使的原则来组成,同时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具体的治则治法。药物的干预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整体认识和整体调控。对于以功能失调为主的亚健康状态,中药干预的效果可能更明显一些。
    3.2非药物疗法
    非药物疗法包括心理疗法针灸、推拿、洗浴疗法和导引吐纳等。中医在非药物疗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挖掘整理。
    总之,中医学有着丰富的系统科学的思想,对于社会、心理、生物等多因素致病的亚健康状态,有着整体的认识把握;又有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在内的多样的干预手段。继续深化中医对亚健康的理论认识和干预及其评价方法的探索,必能发挥中医优势,使中医药进一步为世界所认识。

作者: 谢仁明等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