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杨威等:运气治则分析与举隅

来源:摘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摘要:1以岁运太过不及同病异治六十年为一甲子,每一岁各有所主之运气,主岁的运气有旺盛有余与衰少不足之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详述了甲子周六十年的岁运及其疾病表现,以及各岁运药食气味之所宜。所以,虽同一种疾病发生,但因所处岁运不同,其疾病的本质有所差异,故治疗大法随之而变,切不可执一而终。同为霍乱一症,......

点击显示 收起

    1  以岁运太过不及同病异治
    六十年为一甲子,每一岁各有所主之运气,主岁的运气有旺盛有余与衰少不足之别。如甲己化土,同为土运主事,但逢六甲年(甲子、甲戊、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为土运太过,“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素问·气交变大论》),逢六己年(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则土运不及,“岁土不及,风乃大行” (《素问·气交变大论》)。余者同此类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详述了甲子周六十年的岁运及其疾病表现,以及各岁运药食气味之所宜。

    因岁运之太过、不及,“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素问·五运行大论》)。所以,虽同一种疾病发生,但因所处岁运不同,其疾病的本质有所差异,故治疗大法随之而变,切不可执一而终。

    例如,范文甫先生总结霍乱症的治疗…,认为 1906年霍乱大作,岁为丙午,水运太过,“岁水太过,寒气流行”(《素问·气交变大论》),其气候特点是水运寒气与过盛的湿气相合,人感此二气则中寒阳微而致病,治用温中散寒,“非大附子一两,连服三四剂不治”。1921年霍乱又作,岁为辛酉,岁水不及,水气不足,土来乘之,火来侮之,其气候特点是“阳专其令,火暑大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酷暑似火,火盛灼营,感此而病,治用清凉散热,“以紫雪丹和生姜汁,井水调服亦愈”。同为霍乱一症,但治则一温一寒,大相径庭,实由于岁运不同而致。

    2以六气胜复因时治宜
    六气(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依次分主于一年二十四节气,岁半之前司天之气主之,岁半之后,在泉之地气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六气分治,按三阴三阳分为六季,“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素问·至真要大论》)。在天之客气与在地之主气“上下相遘,寒暑相临”(《素问·五运行大论》)。

    王奕功等分析1996年(丙子)春“寒气时至”气候现象与“邪害心火”病理现象的关系,其年“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素问-气交变大论》), “初之气……寒乃始……二之气……寒气时至……”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时就诊“心病”患者明显高于乙亥年春,且病死率增高,提出顺应运气“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折其运气,扶其不胜”的治疗原则,指导临床用药偏于温补,方选散寒通阳的柏子养心丸及栝楼薤白桂枝汤合二陈汤获效。

    如初之气,在立春至春分之间,主气为厥阴风木,邪在肺卫、肌表,治当疏风,故银翘散、桑菊饮在所多效。

    3以干支纪日纪辰把握最佳施治时时
    干支纪辰以60时辰(5日)为一周甲,确定五行、五脏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依据五脏的生克关系,“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伤于其所不胜”。“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因此,可以根据疾病的愈、甚、持、起的病情变化规律推断病位,推断疾病的死生之期和间甚之时,而且可以依据病脏虚实及其气胜复规律以把握最佳施治时辰,并采取一定治疗措施以遏其传变。

    以肝脏疾病为例,肝虚症见头晕眼花、面色少华、四肢麻木蠕动等,应施以补法,“虚则补其母”,施治于“气舍于其所生”之脏(肾水),肾脏旺时为壬癸日亥子时,故其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壬癸日亥子时;肝实症见两胁胀痛、急躁易怒、关节拘急抽搐等,应治以泻法,“实则泻其子”,施治于“受气于其所生”之脏 (心火),心脏旺时为丙丁日巳午时,故其治疗的最佳时间为丙丁日巳午时。在其治疗的最佳时间服药,则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故肝病之时行实脾之法,火能生土,故施治于丙丁日巳午时,以遏其传变。

    4以生辰运气特征治病求本
    每个人的生辰(出生时相)体现着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统一性,反映了当时天地特点在人的生命节律上留下的深刻烙印。

    汪德云依据人体胚胎发育受值岁大运影响,与后天生理、病理变化存在因果关系,提出人体胎历病理内脏定位规律以预测后天发病的病理定位。

    刘玉芝等对300例肝火上炎型眩晕病人出生时相的运气特征进行分析,其出生时相年干以丁王为多,“丁壬化木”,为中运风木之年;年支以寅、申、巳、亥为多,寅申化少阳相火,巳亥化厥阴风木,其司天、在泉分别为风木、相火为多,主气以风木、相火、燥金为多,客气以风木、相火、君火为多。初步证明,患者出生时相的运气特征与疾病主型的相关性。运用此理论在治疗一久治不愈的眩晕病人时,综观脉、舌、症,病位在肝,病性虚寒夹有气血瘀阻,依据病人生辰运气特征推测其病因为肝气不足,疏泄、藏血失调,而立益肝木兼顾心肾之治则,遣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李景祥研究发现,人体中存在天干合化五行规律,脏腑除本气功能外,也存在天干化气的功能,病理上存在化气倾向。按五行特征确立五形人特征。五形人的先天相貌与其出生当日天干相类似,其旺衰主要取决于出生当日的月令和时辰,在不同的季节里有旺、相、休、囚、死的旺衰退变化。如木形人木旺,身体修长,“春则木王,火相,水休,金囚,土死”(《五行大义·论四时休王》),能春夏不能秋冬,其疾病最易出现在土行的脾胃、肌肉等,病程越长,这种相克而表现的病态越明显。

    这种生辰时相所致的五行特性与运气规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人的本体特点和疾病趋向,即人之本与病之本,在疾病治疗之时考虑此“本”,共同参验,则治疗效果会有所提高。

    5因大司天理论致各家学术之异
    天地之至数,五日为候,三候为一气,二十四气为一年,六年为一备,五岁为一周,三十年为一小纪,六十年为一大气,三百六十年为一大运,三千六百年为一大周。自黄帝命大挠作甲子,贞下起元,前30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后30年为少阳相火在泉;余者以此类推,周而复始。至1984年为第七十九甲子下元之始,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由于大司天周期中存在气候特征的周期性变化趋势,因此影响人群总体生理特征和病理特点的表现和反馈调节,形成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造成治疗大法的变迁,从而形成不同的学术观点与各有千秋的流派。

    历代各医学大家与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观点有很大差距,其形成原因除医家个人偏好与当时社会因素影响之外,用大司天理论加以解释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其学术差异。参考大司天理论更加深刻地认识当今时代的疾病特点,决定治疗大法,很有现实意义。

    李自然分析历代医家的主要学术观点与运气特征的关系,发现在燥金阳明司天、君火少阴在泉之纪,1144—1203刘守真、张洁古、钱仲阳均主张寒凉,1504—1563汪机主张清凉,1864—1923陆九芝主张寒凉;在寒水太阳司天、寒水太阳在泉之纪,1204~1263李果、王好古、陈文中,1564~1623薛立斋、赵献可、张介宾、万密斋、聂久吾主张温补;1624~ 1783湿土太阴司天,风木厥阴在泉,吴又可、费建中主张寒凉;相火少阳司天,君火少阴在泉,1324~ 1383朱丹溪,1684~1343叶天士、徐大椿主张清滋; 1744~1803燥金阳明司天,寒水太阳在泉,王朴庄、庄在田主滋补。

    金元时期的学术观点和医家治病大法的变迁给人以启迪。刘完素约生活于公元1110~1200年,时值第六十五甲子(1144~1204),其中青年时期为阳明燥金司天,老年之时为少阴君火在泉,二者均属燥火行令,故其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论,所著《宣明论方》的代表方,如防风通圣散、神芎丸、大金花丸、三花神佑丸、绛雪散等,均以苦寒清热滋阴为大法。

    李杲约生活于1180—1251年,年轻时治大头天行(1201),时值第六十五甲子(1144~1204)少阴君火行令,制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活人无数。晚年时值第六十六甲子(1204~1264),太阳寒水司天,寒湿流行,损伤脾胃真元,故著《脾胃论》,制补中益气汤、沉香温胃丸、神圣复气汤等,利湿温中,亦获良效。

    朱震亨约生活于1281~1358年,30岁习医,40岁以后医术日精,时值第六十八甲子(1324—1384),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肺气受病,火燥用事。故其力倡相火论,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实火治以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夺其炎威;郁火发之,治以升阳散火;虚火(阴虚火旺)补之,治以炒黄柏、生地黄、龟甲之类补阴降火。

    运气学说是一个大系统理论,它从整体出发,把涉及生态系统的诸多因素,如时间、空间、气象、地理、体质、生物、疾病等,纳入一个大系统加以考虑,它强调了对多因素的综合与调节。

作者: 杨威等:运气治则分析与举隅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