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赵志付:治胆更要治“心”

来源:中国中医药
摘要:近日,45岁的北京患者刘女士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复查胆囊炎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患者面色好转,有光泽,精神睡眠好转,抑郁消失,食欲良好。检查结果显示,B超未提示胆囊炎。一年前,刘女士出现右上腹胀痛,她自己认为是胃病,曾间断地服胃药,未见明显好转,但也未系统治疗。赵志付在治疗上首先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45岁的北京患者刘女士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复查胆囊炎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患者面色好转,有光泽,精神睡眠好转,抑郁消失,食欲良好。检查结果显示,B超未提示胆囊炎。 
  一年前,刘女士出现右上腹胀痛,她自己认为是胃病,曾间断地服胃药,未见明显好转,但也未系统治疗。现在,她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赵志付的诊室,赵大夫见她面黄晦暗无光泽,情绪压抑,体瘦,问诊知其性格内向,小心谨慎,其夫脾气暴躁,言语粗俗,长期以来受了不少委屈,每遇情绪不佳和稍进油腻时胀痛加重。赵志付在治疗上首先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同时用中药治疗。处方为:柴胡12g,白芍10g,枳壳10g,香附10g,青皮12g,陈皮12g,菖蒲10g,郁金10g,合欢皮15g,炒白术10g,苍术10g,砂仁6g,内金9g。2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赵志付针对这些临床心身疾病开始进行研究,他发现,过度压抑和过度暴躁两种极端性格的人,比性格平和的人更容易患胆囊炎或胆石症。为此,治疗胆道疾病既要治胆,更要治心。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胆汁瘀阻是形成严重结石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胆病,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和焦虑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心身医学把胆囊炎患者根据其性格脾气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类型:过度暴躁的人大多数属于阳刚类型,主要表现为在右上腹或胁肋胀痛,或胃胀胃痛,腹胀,烦躁失眠,头昏,头痛,口苦,口臭等。这类患者性情急躁、易怒、遇事不能忍耐,具有独断专行、语言高亢、心情不易平静等特点。中医辨证属于阴虚肝旺、血瘀痰阻,治疗应柔肝养阴、活血化痰。过度压抑的人大多属于阴柔类型,主要表现为在右上腹或胁肋胀痛,或胃胀胃痛,大便不畅,喜热饮,舌红苔白,脉弦等。这类患者性情温柔、忍耐性强、敢怒不敢言,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语言低微。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血瘀湿阻,治疗时应疏肝理气、活血化湿。
  赵志付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消化科专家意识到,胆囊炎或胆石症的患者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针对这部分患者采用中药和心理疗法,强调在应用消炎利胆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和中药心理药物调治,只要坚持用药同时调整心态和情绪,就能承受外界压力,胆病会逐渐好转,且不易复发。
作者: 赵志付:治胆更要治“心”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