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国药与药膳应用浅谈

来源:摘自《时珍国医国药》文/左华泽
摘要:中医药膳是其颇具特色的分支学科,它既是古老的,更是新兴的。用中草药与日常膳食相结合,变药为食,以食代疗,就形成了中医的药膳疗法。中医学博大精深,中医药膳源远流长。所谓“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乃中医治疗和养生学中的至理名言。...

点击显示 收起


     岐黄之术,乃中华之瑰宝、世界之一绝。中医药膳是其颇具特色的分支学科,它既是古老的,更是新兴的。“民以食为天”,人类既需要食物来不断补充营养和能量,促进自身的发育与生长,同时也需要用药物来防治机体发生的各种疾病来维护健康。用中草药与日常膳食相结合,变药为食,以食代疗,就形成了中医的药膳疗法。

    中医学博大精深,中医药膳源远流长。所谓“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乃中医治疗和养生学中的至理名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绝大部分人已从温饱型转向更高层次的健康型。人们开始向往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日益迫切,人们既要求吃得好,又要吃出健康,在膳食中追求养生、防病、治病、美容和美体的效果。特别是当人们身体出现某些疾患的时候,更希望用膳食来代替毒副作用大的合成西药,达到“在疾病中美食,在美食中治病”的目的。

    国药药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又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其特点一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行之有效、流传广泛;二是完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重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主张以脏补脏,倡导辩证用药,因人施膳,因时施膳;三是使中药与饮食有机结合,除了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外,兼具备食物的一般特征,也强调色、香、味、形并重,同时注重本身的营养价值。因此一份好的药膳,既对人们的养生防病治病有积极作用,又有较高的营养作用,亦可刺激食欲;四是其独特的制作方法,既不能单纯像中药那样炮制,又不能象一般食品那样烹饪。药膳是一种特殊的食品,除了一般的食品烹饪方法外,还要根据中药炮制理论来进行原材料加工。

    药膳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药膳进行分门别类。如按食品原料属性分为禽肉类、蔬菜类、米面类和果实类;按加工特点分为菜肴类、粥食类、糖果类、饮料类和其他类;按作用特点分为滋补强身类,抗衰老类、健美类、益智明目固齿类和根据病种不同的治疗疾病类。尤其是具有治疗作用的药膳是现代药膳发展和研究的重要方向。

    1  药膳在养生中的作用
    养生古称“道生”、“养性”“摄生”等,其实谈论的是人们健康问题,如何保护“精、气、神”。而饮食养护在养生中占有重要位置,《内经》中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内经》)的理论和五味入五脏,饮食宜节制的观点。

    朔风起,冬令到,在养生学中冬季是药补的最佳时候。可以根据体质特点进行,一般应该是补虚益损。一日益气:常用如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茯苓、山药、莲肉、扁豆、大枣等健脾益气的药物。二日养血:常用如熟地、何首乌、龙日艮肉、当归、枸杞、桑椹等药物。三日滋阴:常用药物如天冬、麦冬、石斛、玉竹、龟版、鳖甲等。四日补阳:常用药物如附子、肉桂、巴戟天、韭子等。

    当然,药膳可四季使用,如春季药膳中的枸杞蒸蛋、虫草炖鸡、玄参猪肝、天麻蒸猪脑等,夏季药膳中的藿香粥、桂圆炖团鱼、扁豆粥等,秋季药膳中的贝母秋梨、莲子粉粥、药蒸旱鸡、冰糖银耳汤等,冬季药膳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巴戟炖猪大肠、姜汁牛奶、生姜红糖汤等花钱不多效果很好。

     2  药膳的临床应用
    “以食防病,以食治病”是药膳应用于临床疾病防治的饮食观。人体是非常复杂的有机体,人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疾病现象,传统的中医采取的手段是通过四诊获取患者各种症状和体症,然后对其复杂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此为辩证;再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此乃论治;通过辩证论治对病人进行治疗,而辩证施膳,则是中医临床在药膳中的具体应用。当明确了证候则可确定治疗原则,进而选择相应的药膳食品,给予针对性治疗。如用冰糖炖银耳、梨浆粥等药膳可治疗阴虚火旺之症嘲;各种疾病皆有其对症的药膳供临床治疗之用。如治疗感冒的生姜粥、治疗菌痢的大蒜粥、驱虫的槟榔粥、痛经用川芎鸡蛋汤等。

    3  药膳的应用原则
    药膳既不同于~般的膳食又不同于一般的治疗,因此应正确遵循其应用原则:一是辩证施膳,根据不同的体质症状,选择具体药膳加以实施。二是三因制宜,在施膳时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可妄为。三是以脏补脏,也就是病人缺什么补什么,做到“以形补形”、“以脏治脏”。四是应用药食性能,以中药学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以及药物归经等学说分析所施药膳的食物和药物性能,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与其求救治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传统中医追求的是:“医食同源”,讲究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以食防病,以食治病”是健康的至


作者: 国药与药膳应用浅谈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