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导致中药重剂用药的因素探讨

来源:摘自《时珍国医国药》文/候周武
摘要:侯周武在药房调配工作中,由于中药的大剂量普遍应用,规格小的戥称已难满足调配工作需要。笔者认为,引起大剂量用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危、急重病人治疗需要《知医必辨》云:“用药之道,惟危急存亡之际,病重药轻不能挽救,非大其法不可”。一般而言,大剂量用药,能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提高作用强度,......

点击显示 收起


    侯周武
    在药房调配工作中,由于中药的大剂量普遍应用,规格小的戥称已难满足调配工作需要。方药剂量为何越用越大,且多数超过《中国药典》2000年版I部的用量规定,有的甚至数倍的增加。笔者认为,引起大剂量用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分析探讨如下。

    1 危、急重病人治疗需要
   《知医必辨》云:“用药之道,惟危急存亡之际,病重药轻不能挽救,非大其法不可”。一般而言,大剂量用药,能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提高作用强度,特别是对危急病人往往能药到病除。

    2 道地药材资源减少
    传统中医药强调地道药材的使用。如吉林抚松的人参,甘肃岷县的当归,广西兴安的白果等等,都与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息息相关,其所含活性成分是非道地药材所不及的。现如今,药材多以引种、家种为主,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药物的性味和质量与野生药材相比,均有差别。2000年版《中国药典》虽在旧版药典基础上有的药材用量有所增加,但临床使用往往超过其规定用量。

    3 体质的增强,耐药性增加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均寿命的增长,平均身高和体重增加以及饮食营养的提高,都大大增加了对药物毒副作用的耐受力,治疗剂量也在不断加大。20世纪80年代初期,成人使用80万u青霉素注射有效,现使用160万u已无多大的治疗效果,必须加大剂量(320万~480万u)才有疗效。中药的应用也同样如此。由于多数中药的毒副作用很小,这就为临床重剂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通过增加剂量来获取疗效。

    4 药物采集时间
    古人李杲认为:“凡诸草本、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说明药材的采集时间与其质量极为相关。“当季是药,过季是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此乃老药工们采集药材的经验总结。所以采挖中药材一定要选择有效成分最多时候进行,这是提高药材饮片质量的一个关键。

    5 经济利益的驱动
    由于医院各科室搞承包核算,为了增加科室收入,提高福利待遇,医生们使出浑身解数,纷纷在“药”字上作文章,一张处方不仅中药剂数和用药味数增加,而且药量也普遍加重。这样下去,不仅造成药材资源浪费,还加重了病人经济负担,有违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6 商品药材市场混乱,代用品增多
    商品药材中同名药物因来源复杂,名称混乱而致误采、误购、误销现象增多。临床上应用土茯苓(正品为光叶菝葜),常有肖菝葜、短柱肖菝葜以及萆薜(粉、绵)代土茯苓使用,从而使疗效大打折扣,甚至无治疗作用。

     7  中药炮制不规范
     加工炮制过程中,有的药学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按《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地方炮制标准要求操作,有的药材浸润时间过长,有效成分丢失过多;有的该去木心的不去;该去核的没去净。如远志常有木心混杂,山茱萸混有部分核仁。《饮片标准通则(试行)》规定:一般炮制品水分含量控制在7%~13%,其中蜜炙品含水量不超过15%。实行工作中,如黄精、黄芪、当归等常用药材手抓有湿润、坠手之感。100g黄精,经晒干称重得83.8g,含水量超过了规定范围,因此,炮制操作不规范也是导致重剂用药原因之一。

    鉴于上述,中医临床用药量的轻重,直接关系着治疗效果。使用剂量的大小,应以中医辨证理论为依据,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立方和用药;中药正本清源,严把药材质量关.严守炮制规程,把握药材采收季节,找出合理用量,根据临床需要,该大则大,该小则小。





作者: 导致中药重剂用药的因素探讨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