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周东浩:营卫学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自笔者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营卫学说的现代研究思路》以来,已经近两年时间,营卫学说的研究也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注。在此就笔者对营卫学说研究已经走过的路作一简单回顾,评点过去的得失,展望以后的道路。一、简单回顾因为营卫学说这个课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从一开始,笔者就确立了把这个大课题划......

点击显示 收起

  自笔者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营卫学说的现代研究思路》以来,已经近两年时间,营卫学说的研究也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注。在此就笔者对营卫学说研究已经走过的路作一简单回顾,评点过去的得失,展望以后的道路。

  一、简单回顾

  因为营卫学说这个课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从一开始,笔者就确立了把这个大课题划分为许多小专题,以专题论文探讨进行研究的方式,力争在每一篇论文中讨论某一个方面或某一点问题,等积累多了以后再汇总。
  首先,笔者在《营卫学说的现代研究思路》文章中明确了营卫的概念范畴:“营是营养的意思,卫是防卫的意思,从现代意义上说,营卫其实是古人对人体体液中两大重要而又相对独立、相互影响的防御和营养两大功能调节系统的高度概括。营卫学说就是研究生命过程中整体层面上防御和营养物质矛盾斗争的规律,以阐释各种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中医预防保健和临床治疗的基础学说。”并且从营卫循行、营卫节律、营卫生理和病理、营卫与治疗以及营卫与阴阳、气血等中医基础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关于营卫学说研究的新思路,此后的研究过程基本上就遵循这篇文章所叙述的思路展开。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卫气循行方面,笔者先后在《中国中医药报》学术版发表了《<黄帝内经>卫气循行浅析》、《<黄帝内经>卫气循行(续)——病理情况下的卫气循行》两篇文章,从卫气的升降、出入和散行三个方面总结了《黄帝内经》对卫气正常循行的认识,从升降失常、出入失序两方面总结了《黄帝内经》对病理情况下卫气循行的认识,从一个新的角度较完整和提纲挈领地总结了《黄帝内经》卫气循行的理论,尤其是病理情况下的卫气循行总结,是以前的研究所未涉足过的。在病因病机方面,笔者在《国医论坛》发表了《论卫气失常为百病之母》,从外感六淫首先犯卫、饮食不节损伤营卫以及七情失调病由营卫三个方面阐发了《黄帝内经》“卫气为百病母”的观点,指出“卫气为百病母”是《黄帝内经》的核心学说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此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研究了营卫相互作用的过程,写成《营卫倾移论》一文,从营卫倾移的概念、内在基础和营卫倾移的类型等几个方面较系统地阐发了《黄帝内经》营卫倾移的理论,并且结合《伤寒论》,把营卫倾移的类型分为表里相移、虚实相倾两大部分,表里相移又可大致分为卫闭营郁、营卫不和、营卫枢机不利以及卫热内结等四种类型,虚实相倾可以大致分为营卫两亢、表里俱热和营卫两衰、脏腑衰竭两种类型,认为营卫倾移的规律不但适合于外感病,也适于内伤病的研究。此外,笔者发表了《论卫不和则卧不安》,认为“无论是睡眠过多还是睡眠过少皆与卫气失常密切相关”,这是《黄帝内经》睡眠理论的主要观点。“卫不和则卧不安”观点的提出,为以后中医失眠等病症的论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笔者在《中国中医药报》学术版连续发表的《〈素问〉“先建其母”正义》、《虚里其动应“手”辨》、《“血独动”析疑》等一系列文章,从营卫学说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新认识,尤其《〈素问〉“先建其母”正义》中“卫气为百病母”观点的再次阐发,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争鸣,笔者为此专门发表了《“卫气为百病母”于理不通吗——答安永延同道》,在争论中进一步廓清了认识,并且指出“卫气为百病母”这一过去中医基础理论所忽视的观点“必将重新成为整个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灵魂。”2004年8月又在《中国中医药报》学术版发表了《必须重视营卫学说的研究》,进一步强调了营卫学说研究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营卫和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学说之间的关系,扩大了营卫学说研究的影响。

  在营卫学说总结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现代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进展以及病理生理学的知识,提出了“免疫紊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了“卫气为百病母”观点的科学实质,强调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免疫的调控上。在“卫不和则卧不安”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论证了睡眠的免疫调节说。在古人经络是营卫运行通道认识的基础上,发表了《经络实质新探——免疫调节网络假说》,从经络的解剖、生理病理与现代免疫学对比研究、经络的中医经典理论渊源、细胞因子是针灸效应的中介物质、循经感传与免疫、针刺镇痛与免疫、针灸条件反射与免疫、经络学说与独特型网络学说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论述了经络与免疫网络的极其相似性,系统提出了经络实质就是免疫调节网络的新观点。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解释一直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难点,笔者在经络免疫调节网络说和中医阐述的脏腑表里是由经络联系的认识基础上,结合现代免疫学研究进展,提出了“公共黏膜免疫系统就是中医脏腑表里理论的物质基础”这一新观点,文章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发表。笔者还在《医学与哲学》上发表了《疾病形层传变论》,认为从《黄帝内经》的经络传变、脏腑传变到张仲景的六经传变,再到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卫气营血传变、三焦传变等,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的疾病形层传变学说同样是以营卫学说为理论基础的,疾病形层传变只是正邪斗争、营卫矛盾的外在表现而已,结合现代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病理学的知识,给疾病形层传变学说以较为合理的解释。在营卫学说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还提出,“证”的定义为“证是相对短暂稳定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异常整合型式”观点。此外,笔者还发表了《“心主神明”之我见》、《不能曲解“神”的本义》等文章,认为中医所谓心神的根本在于营卫,必须从营卫学说的研究入手,从免疫和内分泌的整体调控规律入手,来理解、认识和发展中医的心神说。

  二、经验、反思和展望

  近几年间,笔者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关论文20篇,较系统地总结和阐发了《黄帝内经》营卫学说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这主要得益于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切入点:即以唯物辩证法、系统论为指导的中西医对比研究方法,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为研究切入点。

  所谓以唯物辩证法、系统论为指导的中西医对比研究方法,就是考察对同一种生命现象,中医是怎么阐释的,西医又是怎么认识的,联系实践反复思考,再把思考的结论放到实践中反复验证,如此比较、认识、实践、再比较、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强调研究要放在整体的层面,注意动态的考察。这种方法与以前以实验、分析、实证方法研究中医理论不同,是符合中医传统研究方法和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而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为研究切入点,则是系统论原则方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与中医重“关系”而轻“实体”的研究特点一脉相承的。要考察人体和疾病这样的复杂系统,必须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为研究切入点。由于卫气与免疫、营养代谢与内分泌的近似相关性,就为中医营卫学说与现代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进行对照研究提供了联系的桥梁,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由于中西医学语言差异而造成的两者“不可通约”的困难。

  我对营卫学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营卫学说这个大题目和放在中医基础理论在焦灼和困惑中渴求突破的大背景下考察,目前所作的工作还是很初级的,即使单拿继承和总结来说也是很不全面、很不深入的,营卫学说的研究道路任重而道远。相对于西医学的飞速发展,营卫学说更进一步的继承和研究显得更加紧迫、不容迟缓。

  营卫学说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应该发生转移,虽然从经典和前贤的论述中进一步深入继承是很重要的,但不得不承认,《黄帝内经》营卫学说的形式还是古朴的,我们必须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营卫循行、节律、倾移的规律等,原来笼统的以后要尽量从细节上阐明,原来不准确的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正,营卫学说需要大破大立,只有这样,营卫学说才能真正达到与时俱进。

  营卫学说的创新,一方面需要立足实际,力求让其准确反映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借鉴现代医学发展的成果,这是加快营卫学说现代研究的捷径。现代医学关于营养和防御调控以及相互作用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营”的方面如糖、蛋白、脂肪和无机盐等的吸收、转运和排泄,“卫”的方面如各种防御细胞、防卫分子的作用规律,二者相互作用以及在疾病过程中的表现更涵盖了疾病过程的方方面面。现代医学中讨论较多的“自由基”、“代谢综合征”、“氧化应激”等词,都与营卫倾移的过程密切相关。中医需要用营卫这条线把这些散乱的碎片重新穿起来,复原成一个整体,按它的本来面目复原它,把看似不相关的碎片背后所隐藏的关系揭示出来,从更深层次上、更严格意义上去把握它。其实,人体的种种表现各异的疾病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病症背后却可能是同一只手在操纵。笔者认为,那只无形的手就是营卫。

  要真正继承、诠释和发展好营卫学说,需要有对中医、现代医学双重扬弃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态度,需要有正确的哲学理念作指导。在研究中要坚持系统论的指导,坚持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为研究切入点,坚持中西医对比的研究方法,尤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样营卫学说的研究才能沿着科学健康的轨道前进,不至于偏离航向。

作者: 周东浩:营卫学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