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近代著名医家包识生

来源:摘自《上海中医药报》文/兰福 兰玺彬
摘要:在闽西著名的客家集聚地,上杭庐丰畲族乡多小屋。登科者常有,不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近代著名医家包识生。老教授邓铁涛主编的《中医近代史》中,共有29个名医被入编、立传,其中福建籍者1人,那就是包识生。1998年底,广东电视台“客家风情”摄制组慕名驱车千里,寻访近代中国名医包识生和包氏中医世家。...

点击显示 收起

    在闽西著名的客家集聚地,上杭庐丰畲族乡多小屋。其中以家族姓氏为屋名的小自然村为数不少,但是,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名门姓氏为屋名的小自然村,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庐丰畲族乡丰济村包屋。

    包屋,距离庐丰圩场大约一华里,虽然只有几十户人家,但是历代都十分重视教育,建有书堂,培养人才。登科者常有,不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近代著名医家包识生。其业绩已经载入《中医大词典,医史分册》。老教授邓铁涛主编的《中医近代史》中,共有29个名医被入编、立传,其中福建籍者1人,那就是包识生。1998年底,广东电视台“客家风情”摄制组慕名驱车千里,寻访近代中国名医包识生和包氏中医世家。播出后在全世界的客家华侨中再次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包识生的父亲包育华(1847~1908年),字桃初。“性嗜学,精医理”,能文,工算,然无意仕途,不为名利所困。“能文不赴试,能算不经商,能医不标名“,惟存济世活人之心,究心医学,尝谓“医必宗《神农本草》、《黄帝内经》、扁鹊《难经》、《仲景全书》,乃能见病知源,更宜参阅历代名医学说,以扩其识“,贯通古今,博采众家,以善冶奇难杂症而远近知名。被当时的人们尊为“神医”。 
   
    包识生(1874~1938年),宇德逮,名一虚,从小聪明超人,5岁时开始在其先祖留下的包屋“耕心堂”里接受启蒙教育,一开始就学习《三字经》,经过6年的寒窗苦读,他已经是满腹经纶。他立志长大以后也象其父一样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在他的故居—“耕心堂”卧室里,抄贴有《为医自勉》:“存心师范老,笃心效仓公,药尚神农法,方宗仲景风……“正是这6年的童子工夫,为他后来成为我国中医史上的著名的医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2岁时,他的父亲,已有“神医“之称的包育华将其带在身边学医。他白天跟在父亲身边给病人看病抄方,晚上则捧着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等著作,孜孜不倦地学习,思索。他的父亲在身边不时地进行指点,答疑。包识生对张仲景所创六经辨证论治的理论研究尤深。经过10年临床实践,深得医治伤寒等症的精髓,写成《伤寒论章节》一书,纠正了以前一些医家的谬误,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他在潮州、汕头一带开设了“耕心堂“药店。在潮州汕头地区行医时,以儒家学说的“仁者爱人“为宗旨,从仁爱精神实践者的角度,努力做到处世正直,与人为善,自奉菲薄,豁达大度,治病济世,丹散救人。在他近50年的临床实践中,数十年如一日,以治病救人为本。他每天应诊者多到百人,为贫病者施诊施药,从不计较报酬得失。每有夜半敲门求诊者,无论寒暑冬夏,贫富贵贱,立刻赴诊,以解病困。每遇贫弱孤寡,不但就医,而且自己亲手碾切剪杵,煎汤送药。他那高尚的医风医德,高超的医术,以人为本,乐善好施的精神。在潮汕地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至今在那些地区还流传着他的佳话。


作者: 近代著名医家包识生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