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王会丽:中药调剂后应对患者做适宜交待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为了提高中药的疗效,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在中药调剂完毕后,对患者做一些适宜的交待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根据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用药交待。煎煮方法通常中药均为患者自己煎煮,而煎煮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因而应告诉患者如何煎煮。1.煎具的选择:煎具最好是砂锅,因......

点击显示 收起

  为了提高中药的疗效,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在中药调剂完毕后,对患者做一些适宜的交待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根据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用药交待。
    煎煮方法
    通常中药均为患者自己煎煮,而煎煮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因而应告诉患者如何煎煮。
    1.煎具的选择:煎具最好是砂锅,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也可选用白色的搪瓷器皿或铝锅,但忌铜、铁、锡等器皿,因这些金属易和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酸碱性较强的药材最好不用铝锅,含汞药材禁用铝锅。
    2.煎药用水及水量:煎药用水选择清洁的自来水和河水。水量一般为将药物加入后,液面没过饮片两横指(约2cm)为宜。质地坚硬黏稠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一些。芳香易挥发及质地疏松的药物,可只淹没药物。
    3.煎煮火候及时间:为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煎前用清水浸泡饮片,一般浸泡时间为30~60min为宜。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可短些,冬天可长些,浸泡用水以25℃~50℃为宜。煎煮时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煎煮时间长短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临床要求不同而确定。列表1说明如下:
    4.煎煮的次数和煎出量:1剂中药以煎3次为宜,这样既能发挥药物的全部作用,又不浪费药材。  除临床特殊需要外,1剂药最少要煎2次,质地厚  重或滋润的补虚药可煎3次或更多。煎出量为成人  每次250~300ml为宜,儿童酌减。药液煎好立即滤  出,应绞渣取汁,煎出的药液合并后分服[1]。
    5.特殊药物的处置:对于需特殊处置的药物,一般调剂时应将其总量单包,并向患者交待清楚,以免超量服用,引发毒副作用。这些药物具体的处置方法是先煎、后下、烊化、冲服也应详细说明,否则影响药物的疗效。如大黄先煎、后下的作用不同;先煎生大黄,减弱其泻下之力,而取其泻火凉血之功;后下生大黄,取其峻下之力。
    服用方法
    准确的服用方法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1.服药的温度:一般汤剂宜温服;理气、活血、化瘀、补益之剂宜热服;止血、收敛、清热、解毒之剂宜冷服。
    2.服药的时间:依据疾病的类型和中药的特性决定服药时间。一般可在两餐之间服用。滋补药宜饭前服;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驱虫、泻下药宜空腹服;滋阴养血药宜睡前服;急症用药宜立即服用。
    3.服药的剂量:服药的剂量可根据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年龄以及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1剂分2次服,病情危急者可每隔4h服1次,婴幼儿宜少量频服。
    4.服药的饮食禁忌:服药时宜少食肉类、生冷、豆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解毒类药物忌服生冷、酸涩类食物;补益类药物应少饮茶、忌萝卜。古文献上记载了茯苓忌醋,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蜜反生葱等。
    中西药合用的配伍禁忌
    目前中西药合用在临床治疗疾病中比较普遍, 合理应用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不合理应用会降低疗效,增加毒性,加重或诱发并发症,诱发药源性疾病,引起过敏反应。如鹿茸、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与刺激胃黏膜的阿司匹林等水杨酸衍生物合用可加剧和诱发消化道溃疡。
    总之,做好调剂后交待对提高中药的疗效,保证安全、合理使用中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 王会丽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