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张镜人(教授)谈慢性浅表性胃炎之治疗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慢性浅表一一性胃炎的发现率已呈逐渐上升之势,约占慢性胃炎的50%一85%。中医学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热”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一,因热邪而引起胃炎,如恣食辛辣煎炸,喜饮烈酒,或情志不遂,气郁而化热,内扰......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慢性浅表一一性胃炎的发现率已呈逐渐上升之势,约占慢性胃炎的50%一85%。发病高  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  性。本病属中医学的“胃脘痛”、“痞  满”、…腹胀”、“嗳气”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热”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一,因热邪而引起胃炎,如恣食辛辣煎炸,喜饮烈酒,或情志不遂,气郁而化热,内扰于胃,或感受六淫之,化热内传胃腑,或湿与热结,病久阴虚生热等因素,引起胃粘膜的炎症。其二,临床表现以热象居多,如胃脘部疼痛伴灼热、口干、口臭、嗳气、泛酸,舌质红、苔黄等。其三,历代医家虽然认为,胃痛的辨证有虚实寒热之不同,然而主张热邪致病的观点,与胃炎辨证似乎更为切合。胃为腑,主受纳,为水谷之海,与脾互为表里,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两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臆  收及精微的输布,营养全身,故称    “脾胃为后天之本”。然厥阴肝木,少阳胆腑,均主疏泄,肝气条达,胆液畅利,令脾胃之气和顺,升降合度,有助谷气之受纳运化。一旦情志郁结,多思过劳等,均能导致肝胆疏泄失司,气郁不达,横逆犯胃,木郁中土,气机失于条达而导致胆胃不和。不言而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位,虽在于胃,其病机却涉及肝、脾和胆腑,因此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与肝、脾、胆密切相关。少数患者由于脾胃虚弱,劳倦内伤,中气久虚,饥饱失调,或恣食肥甘厚味、辛辣生冷食品以损伤脾胃之气,导致脾胃失健,逐为胃脘部疼痛、痞满、纳呆诸症。
    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为胃脘部闷胀、疼痛,或恶心、呕吐、嗳气、嘈杂、泛酸等,其中疼痛约占85%,闷胀约占75%,嗳气约占50%,甚至反复出血。并常伴有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辨证治疗
    本病由肝失调达,郁热犯胃侵脾,升降失常,气机阻滞而形成。冶疗当以,疏肝理气、清热和胃,方药采用自拟的慢胃平汤加减。
    基本方
    柴胡6克,黄芩9克,杭白芍9克,炙甘草3克,苏梗6克,制香附9克,徐长卿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香谷芽12克,炒枳壳lO克。
    辨证加减
   胃脘部胀满甚者加八月札30克,玉蝴蝶10克,佛手片5克;胃脘痛甚者加延胡索10克,九香虫6克;伴灼热者加连翘10克,银花藤30克,铁树叶30克;湿热甚者加佩兰梗10克,生薏苡仁15克;泛恶者加制半夏5克,炒陈皮5克;嗳气频者加旋复花(包煎)10克,代赭石(先煎)30克;胃嘈杂者加香扁豆lO克,准山药lO克;泛酸者加象贝母10克,乌贼骨15克,煅瓦楞15克;便秘者加全瓜蒌(打)30克,望江南15克;便溏者加炒楂曲(各)10克。    

作者: 张镜人(教授)谈慢性浅表性胃炎之治疗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