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钟旭敏: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与调治

来源:
摘要:(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95)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日益重视,同时受生活节奏加快、空气污染、工作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据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亚健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生活质......

点击显示 收起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95)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日益重视,同时受生活节奏 加快、空气污染、工作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据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亚健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在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方面,中医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就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调治进行探讨。
  l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又称“次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表现出活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状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N.Berhman首先发现并提出“第三状态”概念。随后,许多国家的学者纷纷提出类似的名称,如:亚健康状态、中间状态、中介状态、亚 疾病状态、浅病状态等。“亚健康状态”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式”名称。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2  亚健康状态的成因
    2.l  环境污染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和环境 是统一的整体,两者相互影响,环境破坏导致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粉尘、噪音、微波、电幅射、农药污染、各种促生长激素的应用等因素,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便成为环境致病因素。
    2.2  心理因素  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 奏快,工作压力大,贫富悬殊等导致心理失衡,出现 负性情绪,长期抑郁、低沉等,实验研究表明:长期的负性情绪如低沉、悲哀等,可明显的削弱机体的 免疫监视功能和DNA基因的修复功能,促使单癌基因转化,诱使肿瘤的发生,长期的高度紧张和心理压力又可促进交感神经张力增加;长时间的血管 痉挛,促使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和发展。
2.3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如经常吸烟、饮酒,过多的进食高脂、高热量食物,夜生活过度,逆生物钟运作,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导致亚健康的发生。
2.4  机体生物学因素  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因素及个性特征有关。
3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
3.1  躯体方面  身疲力倦、容易疲劳、头痛、头晕、头重、失眠、多梦、耳鸣、健忘、胸闷、气短、胃纳欠佳、腰酸腿软、肌肉酸楚、性欲减退、容颜苍老灰暗无光泽、毛发脱落等。
3.2  心理方面  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紧张、焦虑、猜忌、恐惧、嫉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心中懊恼、悲观厌世、感情淡漠、孤独空虚、精力不足等。
3.3  社会表现  最常见的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如工作不适应,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4  中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
4.1  病因  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亚健康状态则是阴阳气血发生了轻度的偏盛偏衰。何以蓓等”’认为,七情所伤,加之劳倦、饮食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升降失常及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原因。        
4.2  病证  健康人无证无病,亚健康人常有证无病,或有潜证无病,如面色少华,或萎黄,口唇色淡,或黯紫及舌象、脉象变化,但无明显特征性疾病的诊断依据或依据不足。这些人常因抗病力低下,易感染多种疾病;又因这些人抗挫折能力低下,适应社会的能力或社交能力不强,从而对人们工作、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4.3  病机  亚健康主要是由于外因七情六淫,内生五邪,或耗伤正气而导致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失调。如饮食不节而致肠胃受伤,或过食油腻,湿热中生,或嗜食生冷,寒湿内停,以致脾失健运,痰饮中生,日久虚弱,中土不足导致脏腑亏损。又如情志不遂而致肝失条达,气郁不畅则致气滞血瘀;或气郁日久而化火,火灼津液为痰,以致痰瘀内阻。
4.4  辨证分型  亚健康状态的证候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脾虚湿困型:身倦乏力,容易疲劳,口淡不渴,四肢困重,气短面白,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濡或滑。(2)肝郁脾虚型:心情烦躁,焦虑易怒,或抑郁寡欢,胸闷善太息,胁肋胀痛,乏力,嗳气,腹胀,纳呆,大便不实甚或腹痛泄泻,舌淡苔白,脉弦。(3)心脾两虚型:心悸,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气喘,汗出,健忘,失眠多梦,头晕,饮少便溏,面色萎黄,女性可见月经色淡量多,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4)肝肾阴虚型: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失眠,消瘦,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5)湿热中阻:身重困倦,口苦粘腻,胸闷脘痞,纳呆,口渴不欲饮,尿赤,苔黄腻,脉滑数。(6)脾肾阳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神疲思睡,形寒肢冷,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5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调治
    中医关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理论,就是中医调治亚健康的理论基础,中医调治方法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5.1  心理疏导  中医认为“形神合一”,神情之伤是形体病变发生的先导。因此,中医非常重视心理的养生保健。认为“百病皆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主张以“恬愉为务”。保持乐观条达的心情,荣辱不惊,使情感波动不过于激烈,保持气血调畅,脏腑功能不受影响。要进行自我修养方面的锻炼,自我提高调控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淡化和松驰自己的情绪,正视现实,多找乐趣或改变环境,与人交谈等多种方法,正确处理好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等,家庭和睦对情绪的影响很大。总之,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有四个方面:乐观、宽容、淡泊、善良,目的就是要达到心理平衡。
5.2  改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前提是生活起居有规律。凡高寿老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活规律。使自己的生物钟与大自然周而复始的生息变化规律和谐合拍,中医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如“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告诉我们人的寿命长短决定于自己是否保护自己,是否遵循自然规律,是否能克制不良的生活方式。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一定要保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证基本的睡眠和休息,戒烟、限酒避免夜生活过度等。
  5.3  饮食调养  通过饮食调养可以起到健脾益胃、调和阴阳、补益气血、调养脏腑等作用。遵循“谨和五味”、“饮食有节”的原则,忌饥饱失常、饮食不洁与偏嗜过度。尤其是脾胃虚弱者,更宜节制饮食,注意饮食规律,食量适中,冷热软硬适宜,勿偏嗜五味,勿贪食肥甘、厚腻、生冷、燥热之品。
  5.4    动干预  坚持运动是调治亚健康状态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个体差异,可选择跑步、游泳、健身、武术、气功等,关键在于坚持,每周2—3次,每次半小时一1小时为宜。现代研究发现:慢跑、走 路、打太极拳等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消除消极情绪,脱离病态心理,改善微循环,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调节内分泌,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保健作用。
  5.5  针灸按摩疗法  针灸、按摩是通过刺激经络和输穴,调节脏腑组织功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 以宁心安神、健脾和胃、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为主,辨证取穴,寻找治疗亚健康的有效穴位如:印堂、头维、太阳、风池、大椎、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5.6  药物调治  亚健康状态经过8述方法调节与保健,大部分人可以调整恢复,还有一部分人必须用药物辅助治疗才可以恢复健康。适宜的中药治疗既可以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又可以治疗已发生的亚健康状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治法:脾虚湿困证选用健脾利湿药,如参苓白术散; 肝郁脾虚证选疏肝理气健脾药,如逍遥散加减;心脾两虚宜益气补血、健脾宁心,用归脾丸、天王补心丹;肝肾阴虚宜滋阴清热,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湿热中阻证选清热利湿化痰药,如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作者: 钟旭敏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