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张存龙 王润芳 :产地初加工是保证药材质量关键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甘肃省通渭县中医院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是保证质量要求的关键所在,也是防止霉烂、虫蛀、变质的有效举措。随着近年来农村里农副产品、药材收购网点的不断增多,在抢购风的影响下,收购者急于得药,药农急于得钱,致使产地药农省略了药材的初加工环节,从而使产于道地之乡的药材达不到道地质量,大大影响了临床疗效。据了解......

点击显示 收起

甘肃省通渭县中医院
  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是保证质量要求的关键所在,也是防止霉烂、虫蛀、变质的有效举措。随着近年来农村里农副产品、药材收购网点的不断增多,在抢购风的影响下,收购者急于得药,药农急于得钱,致使产地药农省略了药材的初加工环节,从而使产于道地之乡的药材达不到道地质量,大大影响了临床疗效。
  据了解,有些药农急功近利,偷工减料,该“蒸煮”的中药材仅仅生晒,或用开水一烫了事,该去核的不去,该“发汗”的药材堆积庭院,任凭风吹雨淋,等待买卖时机成熟,需要运输转走的时候才加工,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在不科学的加工过程中损失殆尽,虽产于道地之乡,却无道地之用。某些摊贩抢购的鲜品或半干品难以贮存,便聘用一些非专业人员抢时间加工。结果加工成的饮片形态各异,厚度不均,节头片、莲须片等应有尽有,根本不符合《药典》要求。让人遗憾的是,这种不符合道地质量的中药材在各大药市、医药单位随处可见。众所周知,饮片厚度不匀,往往使汤剂得气失味,或得味失气,影响疗效,不仅浪费了许多药材,而且给医患加重了负担。
  前不久,笔者在某些药房看到调配的山茱萸含核率在45%以上,未去心的地骨皮、丹皮、白鲜皮、厚朴,带果核的青皮,颜色失真的山楂、五味子等等,都是初加工环节的省略或失误而造成的,这给地道药材饮片蒙上了阴影。因此,药农收了中药材必须先要合理地初加工。
  种子类药材的加工  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要去种皮或果皮,如薏苡、决明子等;有些要击碎果核,取出种仁供用,如杏仁、酸枣仁等;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贞子等。
  花类药材的加工  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芫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少数则需先蒸后再进行干燥,如杭白菊等。
  果实类药材的加工  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木瓜等应先切开后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栝楼、陈皮、山茱萸等,应先去除核或剥皮后干燥;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还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
  皮类药材的加工  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根皮、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成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
  全草和叶类药材的加工  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芳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藿香等切忌曝晒,以避免有效成分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至全干,避免散失,如紫苏、薄荷、断血流等;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质叶类,如马齿苋、垂盆草等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再进行干燥。
  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加工  这类药材采收后,一般须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即成,如白芷、丹参、牛膝、射干等;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薤白等,应先用沸水稍烫一下,然后再切成片晒干或烘干;对于质坚难以干燥的粗大根茎类药材,如玄参、葛根等应趁鲜切片,再进行干燥;对于干燥后难以去皮的药材,如丹皮、桔梗、半夏、芍药等应趁鲜刮去栓皮;对那些含淀粉、浆汁足的药材,如天麻、地黄、玉竹、黄精、何首乌等应趁鲜蒸制,然后切片晒干。有些种类如北沙参、明党参等应先放入沸水中略烫一下,再进行刮皮、洗净、干燥;此外,如丹参、玄参、白芍等药材,先要经沸水煮,再经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还有些种类的药材,如山药、贝母等须经熏蒸才能较快干燥,保持色泽洁白,粉性足,且能消毒、杀虫、防毒,有利于药材的贮藏。

作者: 张存龙 王润芳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