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于丽珊:探索针灸临床教学改革之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针灸学是一门临床课程,教学中必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将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紧密结合,如何结合学生在医院的所见所闻进行教学呢。近日,记者在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上,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强调基础理论王启才教授说,经络、腧穴是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不可......

点击显示 收起

针灸学是一门临床课程,教学中必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如何将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紧密结合,如何结合学生在医院的所见所闻进行教学呢?近日,记者在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上, 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
  强调基础理论
  王启才教授说,经络、腧穴是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不可忽视。在经络教学中,他从强调规律性、区别特殊性两个方面入手,重点讲解经脉循行的四大规律,并在讲解每一条经脉时把它贯穿其中,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再分析其中的特殊性,就更容易学习和记忆。
  在腧穴教学中,他采用“结合实际抓重点、定位确切不混乱、主治全面有条理、操作严格明规范”的教学方法,用多种形式反复进行腧穴归经、定位和判断特定穴性质的训练,使学习活泼、深化,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对有些名称相似、部位接近的腧穴,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区别、比较、对照,以强化记忆。介绍腧穴主治,多采用由近及远、分层扩散或多穴比较的方法,如此既全面,又好记。对眼、耳、颈项、胸背部等危险部位的腧穴都制定有严格的操作规范。
  由于针灸医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学科,与中医理论和西医知识都有关联,在教学中,要注意到本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如介绍穴位联系西医解剖知识;讲解经络的生理作用就同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药物归经联系起来;论述经络的传导病邪作用,即联系《伤寒》六经传变、《温病》逆传心包、《金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理论;讲解面神经麻痹和坐骨神经痛,就与西医的神经系统检查紧密结合。
  加强实践操作  
  在刺灸法的教学中,为了使同学们尽早掌握针刺操作技术,体会针感,在针刺练习实践课上,王启才教授改变过去那种“棉球上练针,书本上诊病”的教学模式,常常是先在自己身上进行操作示范,然后要求同学们自身练针和互相练针,有时还让学生在他自己身上扎针,以便体会针感给学生讲解。
  由于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进行针刺实践,加上在老师身上扎针,心情难免紧张,进针时两手发抖,也难免有些疼痛,王教授便鼓励他们按规定完成操作程序。同学们见老师以身作则,很受感动,也能一次次地自身练针和相互练针,有的学生还进行温针灸和瘢痕灸的练习。同学们在短时间内都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基本的针灸操作技术,并写出较高水平的针灸实习报告。
  深入钻研教材  
  他通过领会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
  例如,任、督二脉是十二经脉的总纲。在经穴教学中,为了便于学习,他冲破教材的传统编排方法,总是把任、督二脉提到十二经脉之前讲授,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在治疗总论中,他打破教材中脏腑、经络证治在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将“针灸治疗原则”提至篇首,总的原则确立了,具体的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也就出来了。在传统的“清热温寒”和“补虚泻实”两大治则基础上,他还增加了“治神守气”的治疗原则。强调医生要讲求医德,在治病人之神的过程中,不但要求患者安神定志、意守感传,还要正医者之神,专心操作、密意守气。医生同病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寓心理治疗于针灸疗法之中,能大大地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一大特色,但以往并不为针灸临床所注重,从而影响疗效。但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又很多,如何突出针灸学科的特点?王启才教授提出了“针灸临床应以脏腑辨证为基础,以八纲辨证为纲领,以经络辨证为核心。”这是他对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在针灸学应用的精辟认识。为此,他在教学中充实了“经络辨证论治”一节内容,从经络望诊、经穴切诊、经络电测定几个方面论述经络学说在中医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和作用,以突出经络辨证论治在针灸医学中的核心地位。
  认真临床带教 
  在临床带教中,王启才教授耐心、仔细地向学生传授诊疗技术。从询问病史到书写病历,从选穴处方到刺灸操作,都认真进行传、帮、带。有一个老者,因下肢风湿疼痛在医院看了一二年疗效不佳,一直不能多走路。第一次王启才教授给他针了几个穴位,指导两个学生施行“烧山火”手法,当时疼痛大减,夜晚睡觉脚也不发凉了,第二天便可到处走,使学生体验到中医理论在实践中的价值。
  另一位患者肩关节痛、活动受限,有两位同学一看就认定是肩周炎。王启才教授叫他们询问一下病史,方知是扭伤所致。他们为病人只针刺了两个穴位,配合按摩,取针后疼痛大为减轻,上肢也比针前抬高了。病人高兴极了,以后每次都主动找他们治疗。这一病例使学生明白了认真询问病史的重要性。
  改进教学方法
  在改进教学方法上,王启才教授还作了以下尝试:
  1.开展启发讨论式教学。在讲授治疗篇中,王启才教授选择几个病种,请同学们先酝酿讨论,然后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做到以难点促思考,学习思考相结合。
  2.注重复习与小结。每次上新课前,王教授都要进行课前复习。复习采用纸条提问的方式,对上节课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事先写几张纸条,分发给几个同学同时作书面回答。这样既节省时间,学生又不紧张。新课结束后立即进行小结,以便学生掌握重点。
  3.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点穴课上他选择常用重点穴,学生试点,老师验证。对的予以肯定,错的及时更正。这种作法,克服了学生一味依赖老师、盲目跟老师转的倾向,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学形式多样化。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他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在班上成立兴趣小组,进行穴位测量,讲古今针灸医疗故事,开展针灸专业知识竞赛,猜腧穴谜语,玩腧穴牌游戏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寓专业学习于娱乐之中,深受广大同学们的欢迎。

作者: 于丽珊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