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刘理想 张其成 :近现代文化举措对中医的影响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今天的人们要读中国古籍,需经过专门的学习。中医的经典不是今天的而是古人的著作,而中医的古代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及繁体字书写的,这样今天学中医的人要读中医典籍,除非有很好的功底,一般都要借助于经过现代人“改造”的现代版本中医古籍来学习中医。中医古籍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繁体字变为简体字,其间不知经过多少人......

点击显示 收起

白话文的盛行和汉字的简化,再一次限制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今天的人们要读中国古籍,需经过专门的学习。凡民国以前的文章,一概成了古董、绝学。文化要有继承才能发展,如今继承遇到了障碍,许多古已有之的精华,却因为隔膜而难以发现。
  中医的经典不是今天的而是古人的著作,而中医的古代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及繁体字书写的,这样今天学中医的人要读中医典籍,除非有很好的功底,一般都要借助于经过现代人“改造”的现代版本中医古籍来学习中医。中医古籍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繁体字变为简体字,其间不知经过多少人的加工、再“创造”,曲解在所难免,很多点校中医古籍的人士要么古文功底难称人意,要么远离临床实践,今天中医古籍整理混乱、参差不齐也是不难想象的。有人发誓读中医古籍只读中医古籍的原版、原文,虽是愤慨之语,想想也不无道理。
  对古代思想的西方化诠释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思想被不断地进行着“科学阐释”,中国思想理论界的人士总是力图用西方哲学的框架整理、重述和估价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思想成就。他们把大量诸如唯心、唯物、逻辑、辩证、主观、客观、本体、认识等等西方哲学的概念盲目地挂在中国古代思想家身上。而实际上这种工作往往不仅歪曲了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思想,更为可惜也更为有害的是,它深深遮蔽、淹没、埋葬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相对于西方哲学而言更具有自身独特生命力的东西。在加上“初等的”、“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等等名目之后,不仅没有突显出中国传统思想的价值,反而使它们变得似是而非。 
  上世纪60年代,中医界甚至出现了摒弃自己学科立身之本——阴阴五行的几次大讨论。有些人用有色眼镜来看我国古代的思想,凡是符合西方哲学的,便是“朴素的”唯物或辩证法;不符合的,是“封建的”、“迷信的”、“落后的”,就是要被我们淘汰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耳熟能详的语句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一贯态度,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医学,自不例外。随意翻翻过去几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皆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话语:“中医学中运用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工具……是有其一定的科学性的。……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古代的朴素的辩证法和朴素的唯物主义,缺乏近代的科学实践的考验,所以都具有直观、臆测的性质。朴素的辩证法接触到事物发展的客观实际,但是还不够精确、完善”,“所以我们只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批判的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对待阴阳五行的正确态度。”
  在这种西方化的阐释下,阴阳学说就成了中国古代的矛盾论,五行理论成了中国的朴素辩证法。如《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对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概括,简直就是矛盾论内容的翻版,只不过名目换一下而已,那些不符合矛盾论内容的阴阳学说其他思想内涵则被忽略了,而这些内容或许正是指导中医学治疗疾病最为得力的理论工具之一,只是因为与西方思想相矛盾,被无情地“阉割”了。为了被所谓的现代科学理解,为了能够与现代科技对话,书写中医的语言在改变,研究中医的思维在改变,可是几十年来我们追求的中西医结合目标,却是结而不合,汇而不通,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已经变得几乎面目全非,画虎不成反类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很好地理解中医中的许多内容,尤其是一些名医的治疗思路,只是惊叹其治疗病人效如桴鼓而不知所以然。
  从科举制度废除到今天,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传统文化可以说被剥离得体无完肤,中医药学生存的土壤也越来越贫瘠。中国古代传统学科天文、地理、农学、算学等等已经逐渐淡化出时代,而成为历史的陈迹,让今人凭吊,现在只剩下国画、京剧等寥寥可数的难兄难弟,与中医一起经历着今天现代化科技的“洗礼”。面对日渐远离传统文化的中医,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昔日中医与传统文化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如何使传统文化成为当代中医发展的真正推动力,如何使中医能够按照其自身发展规律良性发展,这或许是今天有志于振兴中医药事业的人们所应当迫切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 刘理想 张其成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