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杨 明 冯 怡 徐德生 :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构建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摘要:我们在研究大川芎复方释药系统、愈肠宁复方释药系统和芍药甘草复方释药系统等课题时,意识到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是一个有学术价值、有实用价值、有深度、可行性强的新研究领域。在遵循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的前提下,我们借鉴了西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思路。一、现代中药复方释......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中医药学科领域的不断研究、积淀与发展.随着世界医药技术与市场的变化.中医药研究应进入一个新的模式。我们在研究大川芎复方释药系统、愈肠宁复方释药系统和芍药甘草复方释药系统等课题时,意识到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是一个有学术价值、有实用价值、有深度、可行性强的新研究领域。在遵循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的前提下,我们借鉴了西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思路。
    一、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概念界定
    1.概念
    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治疗法则为核心,以中药有效组分为配伍形式或重组中药效应组分复方,应用现代制剂技术。通过多种释药单元的有机联合,制备既充分体现中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治疗理念,又具有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等特征的现代中药新制剂。
    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与化学药物或天然药物制成的新型释药系统都是利用现代先进制药技术制成的新型释药系统,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思想,将具有中药药性的中药有效组分“量体裁衣”制成释药单元.再将各释药单元按方剂组方原理有机结合成复方释药系统并最终应用到中医.临床治证,属从整体出发的分化系统;后者以现代医学为指导思想,将化学药物或天然药物提取物按西医临床病症制成相应的释药系统,系统内各组分不具备中药药性。也不受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和控制,属无机的组合系统。
    2.基本特征
    (1)该系统的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医药理论及技术为研究手段;
    (2)所研究的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基本明确;
    (3)研究的中药复方以有效组分为重组形式;
    (4)有效组分的配伍能充分体现原中药复方的整体、相互联系、等级有序、动态等特征;
    (5)充分表达原中药复方的立法意图和功效;
    (6)具有2种以上的释药单元。
    释药单元是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子系统,其中包含适当的释药剂型和相应的有效组分(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
    二、构建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依据
    1.中药药性理论
    药性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综合描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升降浮沉概述了药物的作用趋向,而归经则明确指出了药物作用的部位及适应范围。药性的升降浮沉和归经理论大大增强了中药治病的定位性和针对性,它可以使药力直达病所而增强药物的疗效。四气五味虽然是反应药物寒热属性及治疗作用的概念,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该药物作用的定向性与定位性。如寒凉药多沉降.温热药多升浮;辛、甘、淡者多升浮,酸、苦、咸者多沉降;甚至还有“酸人肝、苦人心、甘人脾、辛人肺、咸人肾”(1)等五味人脏之论述。以上说明,中药的作用具有靶向性,虽然是比较宏观的、模糊的。与现代释药系统的靶向性有区别,但足以提示我们在研制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时要充分分析和把握每味中药的特性。
    2.中医方剂配伍理论
    中医在临证组方时。首先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和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传变规律,明确“证侯”,然后根据“证”确立相应的治法,然后根据治法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遣药组方,充分利用中药七情配伍,最大限度地使组方科学合理,高效低毒,以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综合起效。在配伍时特别强调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方剂是整体目标、功能、定位都十分明确的药物组合;
    (2)相互联系原则。
    方剂中各味中药之间存在着相互协同和制约的关系:    
    (3)等级有序性原则。
    以辨证与立法为前提,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剂量而确定其在方剂中的有序排列——“君、臣、佐、使”;    
    (4)动态原则。    
    方剂的整体功能在作用于机体的时候才表现出来,方剂配伍随时将方剂的组成与运动.变化着的证候对应起来,灵活加减,随证变通;
    (5)方剂作用的整体突变性。
    药物配伍配比变化达到一定的条件时,可以形成新的方剂,实现整体突变。
    3.中药方剂与剂型的关系
    方剂出于整个病情发生发展的需要,剂型则是为了使方剂于临床显效更佳,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剂型的设计必须因具体方剂特征而易,方剂的作用是通过剂型反映出来的。方剂剂型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方剂药效的发挥,方剂剂型的设计必须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药物的特性而异,既要有利于全方药效的发挥,又要在保证方剂药效的基础上尽量方便临床使用。中医认为,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功效和适应证,正如李东垣在《用药法象》中所说:“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而且病有宜汤者,宜丸者,宜散者……种种之法,密唯一也”,所以剂型确立必须与病证相符,否则疗效会大受影响,甚则无效。此外,某些药物由于其性味的特殊性.对其剂型有严格的限制,否则会使其有效成分散失或毒性增加。前人所谓:“效与不效,全在剂型”.其意即在于此。    
    4.西药新型释药系统的发展
    药剂研究者根据治疗需要定制和设计药物,但许多新药在体内外不稳定;一些药物作用虽然很强,但可产生剧烈的不良反应;另有些药物由于生物障碍,转运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设计针对性的释药系统以达到防止药物降解、促进药物穿越生物障碍、提高生物利用度、控制释放以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以及将药物输送至合适的作用部位等目的,由此增强治疗作用,降低不良反应。
    复方制剂是近年来释药系统新的发展方向。辉瑞公司的苯磺酸氨氯地平普通制剂(商品名:Nor—vasc)2003年销售额为43.36亿美元,因面临专利失效,将其与阿托伐他汀钙制成复方制剂(商品名:Caduet),因而大大延长了产品的畅销期。2004年年初,美国FDA批准Caduet复方制剂可同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两种疾病。爱伯特公司的Kale.tra是由洛匹那韦(Lopinavir)和利拖那韦(Riton.avir)组成的抗HIV复方制剂,其中洛匹那韦能抑制HIV-l、HIV-2病毒,虽然利拖那韦并没有抗病毒活性,但能延缓洛匹那韦的血中清除率,从而增强了其抗病毒活性。简言之,复方制剂中多成分相互减毒增效的新型释药系统正成为未来世界医药市场的“重金矿”。
    5.现代系统论和控制理论
    系统的基本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各种不同功能单元和总和”,它包含两个以上要素,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整体的性能不同于各要素的性能或各要素性能的简单加和。中医辩证施治、中药配伍理论中无不充分体现着现代系统论思路,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正是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系统理论紧密结合的具体实践。
    控制是“在一个事物的可能空间中进行有效选择的过程”。要实施控制,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其一.受控对象存在着多种发展的可能;其二,施控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在多种可能中进行选择。临床辩证施治提高疗效是中药方剂控制的根本目的。中药功效的多向性提供了功效选择的空间,中药组分的多样性提供了药效物质基础的选择余地,二者为方剂提供了可控的前提。方证对应、配伍环境、炮制、剂量、剂型等为对方剂的控制提供了手段。
  三、构建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整体出发  辩证施治
    在中医学理论整体观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确定治疗法则,充分体现多种成分的“整体药物”产生“整体疗效”对人体进行“整体调整”的作用
    2.明确治法  剂依法制
    治法是方的依据,方是治法的体现,剂是理法方药的综合载体,作为一个复方释药系统,必须在治法的指导下谴药组方,在治法的指导下设计不同释药单元和释药方式的整合,才能做到“方从法出,以法统方,剂依法制”。
    3.重组有据  法度严谨
    复方释药系统是以重组原方中药有效组分为配伍形式的,因此,要严格遵循中医的组方原则.谨守“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不能随意堆砌。力求产生新的“结构功能”。
    4.融合中西  结合创新
    中西医治疗方法不同,但中药和西药的作用对象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作用于机体。影响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而发挥药理作用。融合中西医药科研方法,在中医药理论体系基础上,在西医的病理与解剖的知识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有助于创新设计精确的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
    5.全面设计  综合起效
    综合考虑具体病证、配伍关系、成分性质、辅料特征和制剂装备等多种因素,借助各因素优势.全面设计,综合发挥释药系统的整体治疗效果。
    四、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体系构架
    1.一个核心
    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以综合疗效发挥为核心.设计研制出新的释药系统,疗效必须优于原剂型。
    2.西仝理论
    (1)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
    突出中医药特色,体现中医药基本理论,反映辩证论治的精神。
  (2)以新型释药系统理论为手段。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已达细胞等极微观的水平,这为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手段。
  3。五大支柱
  (1)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与机理研究基础。
  近年,方剂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及“中药组分配伍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等项目的成果,提出了以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理论为指导,对部分方剂的研究基本阐明了增效减毒、增毒减效与配伍的关系及其化学物质基础。为构建现代复方中药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2)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基础。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可用于阐明中药配伍原理,优化中药剂型和给药方法,实现中药制剂的“给药精密化”。
  (3)中药有效组分与成分研究基础。
  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对照品的产业化,提供了稳定可控的组分提取物,满足了现代中药组分配伍应用的需要;种类繁多的对照品,可满足体内外化学分析的需要。
    (4)新型制剂辅料的研究基础。
    药剂辅料是制剂存在形式的物质基础,辅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制剂的质量。通过药剂辅料的合理、科学应用,可以改变制剂的性质。
    (5)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评价方法基础。
    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保证。
    五、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基本类型
  1.按用途分类
  (1)增效型。
  利用将中药有效组分制成前体、定向、缓释、控释、靶向等释药单元的综合应用:改变中药有效组分的理化性质:影响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和生物利用度等手段,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2)减毒型。
    通过缓释、控释等手段,降低或稳定血药浓度,或通过与辅料形成复合物,阻碍其进人生理屏障。在保证有毒中药的疗效的同时有效减少和控制其毒性。
    (3)改向型。
    通过靶向或定位设计,对中药有效组分进行适时有效的控制,使整个系统的功能和作用靶向与作用部位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4)综合型。
    根据临床辨证的结果,将以上三种释药系统有机地组合,各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综合协同起效。
  2.按形式分类    
  (1)时间型。
  通过速释、缓释和控释等方法,调节药物作用速度和节律。
    (2)空间型。
    充分发挥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征,将相应的药物组分制成功专不同病患部位的靶向制剂,并且使不同靶点协同起效。
    (3)时一空型。
    兼顾时间的速度、节律性和空间的靶向性、方向性,将不同的释药方式有机融合,联合攻克不同病程和不同部位的病证。
六、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体系的尝试性探索
    1.表里兼治-大川芎复方释药系统
    用于治疗偏头痛的大川芎丸由川芎、天麻两味药组成,川芎偏于行气血熄风止痛,偏行于外以治标;天麻性甘缓,偏行于里滋阴之亏,且可去川芎燥烈之性,二药相辅相济,表里兼治。偏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为风、火、痰、虚等,并与肝密切相关,肝阴不足是偏头痛的深层次发病基础。偏头痛的治疗历来以辩病论治为主。
    根据中医、西医对偏头痛的病机分析,以及中药的方解和药理研究结果,我们得知川芎主要作用于血管.快速扩张血管、降低阻力;而天麻主要作用于神经,维持镇静和镇痛。因此,根据临床治疗需要.由川芎中有效组分为速释部分、天麻中有效组分为缓释部分制成的复方释药系统将发挥川芎迅速止痛的作用,又可以使天麻平肝熄风的功效得到持续的双重疗效。
    2.标本兼治一愈肠宁复方释药系统
    西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属免疫、感染、饮食等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的人群导致免疫反应亢进而致病,主要采用抗炎、抗菌和抑制免疫反应治疗方法。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论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烙泄食不化”,诱因是“伙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人五脏则胳满闭塞,下为绝泄,久为肠脐”。主要采取以健脾益气治其本,以清热燥湿等治其标的标本兼顾治则。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愈肠宁方由黄芪、苦参两味药组成。黄芪益气健脾升阳,敛疮生肌,治脾虚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苦参清热燥湿,治热痢,便血。两药配合治疗UC功专力宏,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根据对中西医的病机和治疗原则的分析,复方释药系统的设计思路是将黄芪的皂苷、多糖制成胃内吸收,起全身免疫调节作用;苦参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制成结肠定位释药系统,起局部消炎、抗菌作用.体现了中医治疗UC的标本兼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法则。
    3.气血互生——芍药甘草复方释药系统
    中医理论认为:气能化血,血能生气,气血互生互化,以治疗气血不足证。《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组成,白芍酸寒,补益阴血;甘草甘平,益气和中,甘以缓之,二者相用,为缓急止痛最佳配伍结构,为历代医家赞颂。芍药益血,甘草益气,结为药对,气血互化,共奏酸甘化阴、益气补血、滋养筋脉、缓急止痛之功。
    据对本方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甘草有镇静、抑制末梢神经的作用;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反射弧有镇静作用,二者合用于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脉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其中白芍总苷为芍药镇痛的有效组分,而甘草酸、甘草黄酮能协同白芍总苷增强镇痛作用。因此,针对疼痛的症状,将三者组合使用,“气血互生”生动地反映在制备芍药甘草复方释药系统中。
    七、研究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关键难点
    1.两种理论系统的真正融合
    如何将中医药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中药配伍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合理应用到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中。如何使中医基础理论同现代医学理论无缝衔接并进一步发展.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2.释药方式的设计与制备
    如何根据中药复方有效物质性质及剂量、有效组分间的配伍关系和疾病的治疗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基础,科学设计出中药复方最合理的释药方式。
    3.复方释药系统的真实评价
    如何建立能如实评价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包括释药系统的剂型设计评价、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但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中医药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研究手段,大胆创新,并与广大医学、药学等多学科研究工作者团结协作,有望使现代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的理论构建和技术实践日臻完善,并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作者: 杨 明 冯 怡 徐德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