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46例临床分析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对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颈性眩晕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46例中,临床治愈者32例(70。临床明显好转者10例(1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 要]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对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颈性眩晕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46例中,临床治愈者32例 (70.1%);临床明显好转者10例 (18.6%);临床有效者2例(6.8%);总有效率95.5%。结论 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推拿手法 治疗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眩晕、头痛、恶心,或有视物不清、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姿势不当突发猝倒现象。笔者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46例颈性眩晕患者,经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最大65岁,年龄最小24岁,其中24~30岁3例;~40岁7例;~50岁12例;~60岁16例;~65岁8例,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者3个月。
1.2 临床表现:46例均诉间断性头晕、头痛,伴恶心26例、视物不清19例、耳鸣15例、记忆力减退17例、失眠12例、突发猝倒6例等;体格检查均有旋颈头晕,压顶试验阳性35例、牵颈试验阳性31例。
1.3影像学检查:46例患者颈椎常规CR正侧位片检查显示有脊柱生理曲度不同程度减小、变直或反弓,C4、5、6、7椎体前后缘及钩椎关节程度不同骨质增生,C45、 C56,C67椎间隙分别存在狭窄。32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有左、右或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21例患者行颈椎CT环枢关节、横突孔、椎间盘平扫检查显示环枢关节半脱位13例、横突孔狭窄10例、椎间盘突出18例。28例患者行颈椎椎动脉MRA检查,均显示单或双侧椎动脉行程变形、变细或扭曲。
1.4 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资料,本组46例均诊断为颈性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
2.治疗方法:本组46例均选择推拿手法治疗。根据以下所设计步骤,进行手法操作
2.1推揉拨压肩背部:患者先行俯卧于治疗床上,医者立或坐于患者头顶端,用单或双掌自脊柱中轴线向两侧分推肩背部;再双掌同步揉肩胛间区,双手拇指指腹分压在T1~T7夹肌沟处,其余多指放松自然伸直,自上而下作轻快的推理;再后用一手掌面拇指侧,另手拇指重叠用力,在肩背部拨揉;以上施术力度应由轻到重,以缓解肩背肌组织,使之充分松解,最后用肘臂重压背部两侧竖直肌。操作历时8~12分钟。
2.2拔伸牵抖颈项部: 嘱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医者仍立或坐于患者头顶端,用一手虎口托扶患者下颌,另一手托扶后枕部,令患者颈项前屈,约15~20°之间;然后,医者用双手用力由轻到重,向上缓慢拔伸牵抖颈项部, 而后由重到轻逐渐放松。此过程约2~3分钟。
2.3抚理点弹头胸部:以上操作完毕,继续采用抚理点弹经络腧穴法。医者先用双手多指推抚、疏理督脉经,胆经和膀胱经等;再用拇指点按揉睛明、印堂、神庭、太阳、头维、后颈、天鼎等穴;双手掌对挤、多手指抓打或双侧指轻快弹打头部;然后用肘或拇指压、按、揉颈背部肩井、肩中穴、肩廖、风池、大椎、风门、心腧等穴,以达到通经活络之目的;最后握、拿、滚、推颈肩臂。操作过程约10~15分钟,术毕。
2.4注意事项::每次治疗30分钟左右,每个疗程10次,个疗程即可;除手法治疗外,治疗中,还可以配合扩血管药及镇静药;患者平时应避免过劳.受凉及高枕。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与体征消失,可正常从事工作及家务活动。明显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能从事一般工作及家务活动。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从事一般工作及家务活动不适。临床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临床治愈者32例 (70.1%);临床明显好转者10例 (18.6%);临床有效者2例(6.8%);总有效率95.5%
4.讨论.
4.1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隶属颈椎病的一型,与颈椎病的病理一致,由于长期伏案工作或年龄增长等因素,引起颈椎骨质及其附属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出现颈椎体骨质增生等,使椎体旁的正常解剖学结构发生改变,可表现为对颈椎横突孔空间位置的占据,累及椎动脉,使之受到不正常的刺激、压迫,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眩晕、头痛、恶心,或有视物不清、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姿势不当突发猝倒现象。若颈肩背部疲劳及姿势不良或旋颈过度等,会使颈项韧带、骨骼肌痉挛或紧张,造成颈椎周围正常解剖学结构发生改变,椎动脉受迫明显加剧,将出现发作性头晕、头痛、恶心、猝倒等,病情则更为严重。影像学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有左、右或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颈椎CT环枢关节、横突孔、椎间盘平扫检查显示环枢关节半脱位、横突孔狭窄、椎间盘突出;颈椎椎动脉MRA检查显示单或双侧椎动脉行程变形、变细或扭曲等,是颈性眩晕的力证。
4.2 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基本原理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总结出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基本方法,临床观察,效果显著。推拿手法是祖国经典医学中重要的治病手段之一,它以医师徒手,形成手法的作用,刺激机体,借助机体内在的生理效应,使肌肉紧张缓解、周围血管扩张、组织代谢加强,从而可使疾病迅速得以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手法的力学原理,可使组织发生位移,以期调整组织间的解剖学结构。我们所设计的拔伸牵抖颈项部推拿手法,可使颈椎间隙加大,横突孔周围空间增加、颈椎间盘突出物移位,这样可减轻或消除椎动脉所受的刺激和压迫,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或消除眩晕、头痛、恶心,或视物不清、耳鸣、失眠等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另外,我们先通过推揉拨压肩背部推拿手法,可疏理颈项肩背及周围组织,改善其弹性张力,,为拔伸牵抖颈项部手法创造条件;最后使用抚理点弹头胸部等手法,使颈椎及周围组织进一步稳定。这样会使相应椎动脉所受刺激、压迫症状或体征得以充分缓解或消除,巩固治疗效果。本组46例颈性眩晕,经推拿手法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5%,可见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需要说明的是,推拿手法治疗时不能仅在头颈部施术,也要在肩背部和其它部位的穴位施行手法;因为从祖国医学角度来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穴位刺激和经络调整,可打通经脉、活血化淤,这样会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周建军 闫战益
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附属医院 (洛阳 471003)
 

作者: 周建军 闫战益 2008-5-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