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来源:《中医药导报》
摘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是高龄妇女的常见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亦称I型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当属祖国医学“骨痿”、“骨枯”等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性激素、补钙、活性维生素D等,但长期应用激素会带来严重的副反应,钙和维......

点击显示 收起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高龄妇女的常见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亦称I型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当属祖国医学“骨痿”、“骨枯”等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性激素、补钙、活性维生素D等,但长期应用激素会带来严重的副反应,钙和维生素的补充,人体对其吸收存在差异性。因此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与西医药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和优势。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在治疗PMOP方面的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1 

    我国老年人口逐步增多。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811万人,居世界首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妇女的绝经年龄为(486±41)岁,50岁以上(50)绝经妇女人数为129 675 069人。林守清等研究显示,绝经后比绝经前骨量明显减少,50岁后骨丢失速度加快。秦永德等研究调查后认为维、汉族妇女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差异不大,汉族妇女骨钙素在绝经5-10年时达最高峰。故老年人口增多,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并发症,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2中医病因病机

21  肾虚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充实则骨髓化生有源,骨骼坚固,强健有力;若肾精亏虚,则骨髓乏源,骨骼失养,脆弱无力。近年来,现代医学界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对肾与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魏绍斌等用单光子法测量了362例绝经后妇女骨矿含量,其中有166_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同时将全部被调查者进行辨证分析,发现肾虚组中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82%,而非肾虚组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仅为238%,提示肾虚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较高。

22脾肾相关  人到老年,机体功能的减退涉及多方面,除了肾虚之外,实际上五脏俱衰,其中与脾的关系甚为密切。脾与肾,在生理上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二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五脏六腑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脾虚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肾虚,。肾虚也可最终导致脾虚。脾主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上输于肺,下归于肾。《内经》日:“夫精者身之本也”。肾精与脾精互相依存,互相补充。肾虚阳气衰弱,则脾失温煦而运化失职;若脾不运化,脾精不足,则肾精乏源,导致肾精亏损,骨骼失养,则骨骼脆弱无力,终致骨质疏松症。

23血瘀论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中医认为痛则不通。疼痛是瘀血阻络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骨质疏松症多发于绝经后中老年人。由于绝经后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所以多见虚证。又由于其机体功能衰退,体虚气弱,易受外邪侵袭,导致气机不利,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脉中,使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往往伴随血瘀的存在。瘀阻经络、经络不通则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瘀血一旦形成,不但在局部产生疼痛症状,而且使气血运行障碍,营养物质不能濡养脏腑,引起脾肾俱虚,骨骼失养,脆性增加,加重骨质疏松症。现代医学认为:血瘀使机体微循环障碍,改变血细胞周围环境,不利于细胞进行物质传递,导致细胞功能改变而使骨的发育生长发生紊乱而发生骨质疏松症。

3中医药治疗

现代中医对PMOP的治疗采用多种形式,可分为内治法及外治法,其疗效显著,而临床上以内治法的报道为多见。

31辨证论治  现代研究证实,骨质疏松患者特别是PMOP的骨代谢呈现骨转换率高的特点,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加速而超出正常水平;但由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二者之间失去平衡而导致机体进行性的骨丢失。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医药应用于PMOP的辨证论治效果确切。谢林等采用系统聚类法对206PMOP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调查。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分布以百分数表达。结果提示206例患者中,诊为肾虚髓亏血瘀占100%,阳虚为1796%,脾虚为1553%,血虚为1408%,阴虚为1165%。谢金华等对近年中医临床研究中有关PMOP辨证分型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的中医证候表现繁多。按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证型系统进行分类,该病涉及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多达7种。其中包括脏腑虚证或实证(肾虚、脾虚或脾胃虚、肝虚、心虚等)、阴阳气血失调(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血瘀等)以及外邪(寒湿)为患等。肾虚是在文献报道中出现几率最高的证型。谢燕萍等将PMOP分为肝肾血虚及脾肾虚弱型,分别运用左归丸治疗2l例肝肾血虚型及右归丸治疗29例脾肾虚弱型,总有效率达84%。高氏对服用西药(邦得株、钙尔奇D)疗效衰减的病人,加服培补肝肾中药,在阳和汤原方(熟地15 g鹿角胶20 g肉桂10 g炮姜10 g白芥子10 g麻黄10 g甘草6 g)基础上辨证加减,肝肾亏损、痰瘀阻络、邪深至背者加淫羊藿、骨碎补、穿山甲、黄芪,重用熟地、鹿角胶;肝肾亏虚兼营卫失调、经脉失养者加葛根、自芍、靳蛇,肉桂改桂枝;阴阳俱虚、寒凝血瘀、脉络闭阻加制附片、细辛、当归、蜈蚣,日l剂,口服30—60剂,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2  专方验方  临床上对PMOP的治疗在专方验方方面也运用较多。很多医家对本病患者在补肾调节阴阳的同时,注意对后天脾胃的调理,以加强对五谷精微、药物及钙剂的吸收;再者,补肾中药多为滋腻之品,脾脏喜燥恶湿,过多滋腻之品容易伤脾,给以健脾之药有益于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发挥。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使用活血药物亦是一个主要方面。活血药物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及血流速度,增加机体的血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血流障碍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壮骨止痛的临床效果。

    吴氏等以自拟方药健骨散(杜仲、熟地黄、鹿角胶、黄芪、当归、延胡索、牛膝、丹参)治疗PMOP患者76例,经3个月治疗后,x线显示腰椎骨质疏松改善程度、骨密度值提高程度均较明显,总有效率882%,认为补肾益气养血,辅以行气止痛法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李氏运用健肾壮骨汤(骨碎补、淫羊藿、川续断、狗脊、熟地黄、葛根、鸡血藤、当归、丹参、黄芪、香附、砂仁、茯苓、白术各20 g)治疗年龄为53-71PMOP患者130例,总有效率为911%,与口服钙尔奇D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显著提高。周氏用龟鹿二仙汤加减补肾益髓,活血化瘀,对45PMOP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8888%。黄氏以自拟益肾健脾方(熟地15 g茯苓15 g  仙灵脾12 g党参12 g山药12 g补骨脂12 g杜仲12 g牛膝12 g枸杞12 g制首乌10 g)治疗本病68例,阴虚明显者加山茱萸12 g、女贞子12 g;阳虚明显者加巴戟天12 g、肉苁蓉10 g。结果显效率为294%,有效率为602%,总有效率为896%。李氏以骨密III号脾肾同补治疗PMOP患者32例,骨密I(黄芪、巴戟天、肉苁蓉、鹿角片、河车粉等)温肾填精、强筋壮骨,骨密II(黄精、龟板、制何首乌、玉竹等)健脾养阴,填精生髓,两方同时或交替服用,3个月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875%。

33针灸、穴位治疗

    经过研究,针灸能迅速改善由骨质丢失导致的腰背痛、骨痛和由肾虚引起的衰老症状,提高激素水平。研究证实针灸能改善骨代谢,提高性激素水平,引起骨生物力学及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刘氏等应用针刺以补肾健脾法治疗51例本病患者,取肾俞、脾俞、足三里、太白、太溪,3个月后检测结果表明衰老症状得到改善,前后对照症状积分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缓解了骨质疏松造成的腰背疼痛和骨痛等临床症状,血清雌二醇水平提高,血清睾酮降低,尿钙与尿肌酐比值下降,前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张氏用当归、熟地黄、蛇床子等中药制成药饼置穴位上(穴选肾俞、脾俞、命门、关元、神阙、足三里、中脘、大椎、大杼等)隔药饼灸治疗30PMOP患者,45天后可缓解骨质疏松造成的骨痛(P<O01)

4 

    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尤其是PMOP的临床报道有相当数量,其临床疗效得到肯定。中医药对防治本病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但是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大多数科研处于初步探讨阶段,还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且缺乏统一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缺乏统一而有特色的量化指标,使各家临床研究成果可比性较低;第二,中医药治疗的疗效缺乏统一标准。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中老年人的最危险的潜在致病因素。随着中医药的研究的深入,其在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优势及作用。

 

 

作者: 陈志霞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