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舒脊方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摘要:下腰痛为骨科或疼痛科常见病,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以往多认为下腰痛为椎间盘突出所引起,但最近研究表明,在无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发生于椎问盘内部的病变也可引起下腰痛,与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有关,这种因椎间盘病变引起的下腰痛称为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DLBP)。本研究采用......

点击显示 收起

        下腰痛为骨科或疼痛科常见病,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以往多认为下腰痛为椎间盘突出所引起,但最近研究表明,在无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发生于椎问盘内部的病变也可引起下腰痛,与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有关,这种因椎间盘病变引起的下腰痛称为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本研究采用舒脊方治疗DLB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6例DLBP患者均为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2例。治疗组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20~40岁16例、4l~60岁28例、6l~65岁8例,平均(51±1.6)岁;病程6个月~1年者15例、1~5年者28例、5年以上者9例,平均(4±0.7)年:病情程度优3例、良10例、可15例、差24例。对照1组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20~40岁者14例、41~60岁者27例、6l~65岁者11例,平均(51±1.1)岁;病程6个月~1年者ll例、1~5年者29例、5年以上者12例,平均(4±O.6)年;病情程度优5例、良3例、可lO例、差34例。对照2组中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20~40岁者17例、4l~60岁者25例、6l~65岁者10例,平均(51±0.9)岁:病程6个月~1年者12例、l~5年者26例、5年以上者14例,平均(4±O.9)年;病情程度优8例、良5例、可27例、差12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治疗方法:①治疗组采用舒脊方(独活12 g、当归10 g、川芎lO g、白芍10 g、茯苓12 g、防己10 g、桑寄生15 g、鸡血藤20 g、牛大力30 g、千斤拔30 g、宽筋藤15 g、威灵仙10 g、怀牛膝10g、制川乌8 g、炙甘草5 g),水煎取汁200 ml,于早、晚饭后0.5 h分服,l剂/d:对照1组口服西乐葆胶囊(普强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0 mg,次,2次/d:对照2组采用左归丸(熟地黄24g、山茱萸12 g、山药12g、枸杞子12 g、川牛膝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 g、龟板胶12 g),水煎取汁200ⅡIl,于早、晚饭后0.5 h分服,1剂,d。②TDP理疗:电磁波治疗仪(重庆巴山仪器厂生产,型号 CQ222,电源220V,频谱范围2~50 Ixm)治疗时,将已预热的TDP直接照射腰背部距病变部位30cm处,30min/~,1次,d。三组均配合TDP理疗与卧硬板床休息,3周为1个疗程。

        注:A:下腰部中线区域疼痛,或疼痛扩至两侧臀部;B:长距离行走或久坐后症状加重,卧位休息后常不能立刻缓解;c:查体时棘突部位有深压痛,棘突旁压痛不明显;D:查体时,下肢反应性疼痛多无神经根损害的阳性体征。1.3西医诊断标准:①有腰部慢性损伤史;持续下腰痛病史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者;②下腰部中线区域疼痛,或疼痛扩至两侧臀部或伴有下肢的反应性痛者;③临床体检无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④x线检查阴性,仅见椎间隙稍狭窄,骨赘形成;未见腰椎峡部裂及腰椎滑脱、脊柱畸形等存在;⑤CT扫描显示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及脊髓、腰椎管狭窄和其他可产生腰痛疾病;⑥MRI检查显示病变椎间盘髓核可在T2加权像呈低信号“黑间盘”改变,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1.4中医诊断标准:肝肾亏虚型:腰痛以酸软为主,腿膝无力,久坐久站或劳累加重,部分患者久卧亦腰痛,休息或改变体位后减轻,舌红少苔,脉细。1.5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DLBP诊断标准;②年龄22~65岁,男女不限;③就诊一周前未服任何药物;④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辨证有肝肾亏虚或兼外邪侵袭的证型患者。1.6病例排除标准:①年龄<22岁或>65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中药过敏或有严重胃病者;②合并肝肾、心脑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器质性疾病以及精神病。③合并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炎及脊髓炎、脊柱周围化脓性疾病、急性马尾神经综合征者;④同期接受其他治疗者;⑤伴有广泛肌肉瘫痪、感觉减退,有完全或部分截瘫者;⑥存在严重的间歇性跛行,合并明显的锥管狭窄及椎体间不稳者;⑦合并退变性滑脱,峡部不连者;⑧依从性差,疗程不足,中途退出及试验资料不全者。1.7临床观察指标:参考Oswestry指数及郑光新等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①疼痛的程度(腰背痛或腿痛):无任何疼痛(0分);有很轻微的痛(1分);较明显的痛(2分);明显的痛(3分);严重的痛(4分);疼痛无法做任何事情(5分)。②日常活动自理能力(洗漱、穿脱衣服等活动):日常活动完自理,无腰背或腿痛(O分);日常活动完全自理,但易出现腰背或腿疼痛(1分);日常活动虽能自理,由于活动时腰背或腿痛加重,以致小心翼翼,动作缓慢(2分);多数日常活动能自理,部分需要他人帮助(3分);多数的日常活动需要他人帮助(4分);穿脱衣物、洗漱困难,只能卧床休息(5分)。③提物:提重物时并不导致腰背或腿疼痛加重(0分);能提重物,但导致腰背或腿疼痛加重(1分);由于腰背或腿痛,以至不能将地面上的重物拿起来,但能拿起放在合适位置上的重物,比如桌面上的重物(2分);由于腰背或腿痛,以致不能将地面上较轻的物体拿起来,但是能拿起放在合适位置上较轻的物品,比如放在桌面上的(3分);只能拿一点轻东西(4分);任何东西都提不起来或拿不动(5分)。④行走:腰背或腿痛,但不妨碍行走路程(0分);由于腰背或腿痛,最多只能行走1000米(1分);由于腰背或腿痛,最多只能行走500米(2分);由于腰背或腿痛,最多只能行走100米(3分);只能借助拐杖或手杖行走(4分);不得不躺在床上,排便也只能用便盆(5分)。⑤坐:随便多高椅子,想坐多久,就坐多久(0分);只要椅子高矮合适,想坐多久,就坐多久(1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坐1 h(2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坐0.5 h(3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坐10 min(4分);由于疼痛加重,一点也不敢坐(5分)。⑥站立:想站多久,就站多久,疼痛不会加重(0分);想站多久,就站多久,疼痛稍有加重(1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站1 h(2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站0.5 h(3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站10min(4分);由于疼痛加重,一点也不敢站(5分)。⑦睡眠:半夜不会被痛醒(O分);有时晚上会被痛醒(1分);由于疼痛,最多只能睡6h(2分);由于疼痛,最多只能睡4 h(3分);由于疼痛,最多只能睡2 h(4分);由于疼痛,根本无法入睡(5分)。⑧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完全正常,不会因活动导致疼痛加重(0分);社会活动完全正常,但会加重疼痛(1分);疼痛限制剧烈活动,如运动,但对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没有明显影响(2分);由于疼痛限制了正常的社会活动,以致不能参加某些经常性的活动(3分);由于疼痛限制参加社会活动,只能在家从事一些社会活动(4分);由于疼痛,根本无法从事任何社会活动(5分)。⑨旅行(郊游):能到任何地方旅行,腰背或腿无疼痛(0分);可到任何地方旅行,但会导致疼痛加重(1分);由于受疼痛限制,外出郊游超不过2 h(2分);由于受疼痛限制,外出郊游不超过l h(3分);由于受疼痛限制,外出郊游最多不超过30 min(4分):由于疼痛,除了到医院,根本就不能外出郊游(5分)。将9个项目相应得分累加后,计算其所占百分比,即为CODI指数。CODI指数按分值域段划分为:优(0%~25%)、良(25%~50%)、可(50%~75%)、差(75%~100%)。1.8安全性评价:三组于治疗前后各一次,①一般体检项目检查;②三大常规化验;③肝、肾功能检查;④详细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可有皮疹、皮肤瘙痒、面色潮红)、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加剧等)、发热、心悸、胸闷等。1.9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行走功能正常,CODI指数为0;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行走功能基本正常,CODI指数下降>2/3~有效:疼痛基本消失,行走功能有改善,CODI指数下降>l,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即CODI指数下降≤1/3)。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周后,治疗组中治愈15例(28.8%)、显效18例(34.6%)、有效10例(19.2%)、无效9例(17.3%),总有效率为82.6%。对照1组中治愈16例(30.8%)、显效17例(32.7%)、有效13例(25.0%)、无效6例(11.5%),总有效率为88.5%;对照2组中治愈7例(13.5%)、显效13例(25.0%)、有效11例(21.2%)、无效21例(40.4%),总有效率59.6%。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略低于对照1组,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Uc=0.3047,P--0.7606,P>0.05);较对照2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Uc=2.8824,P=0.0039,P<0.01),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2组。2.2 CODI指数分析比较:治疗组中优28例、良12例、可9例、差3例;对照l组中优30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对照2组中优12例、良10例、可24例、差6例。治疗组CODI指数分析较对照l组,无显著性差异(Uc=0.7898, P=0.4297,P>O.05);较对照2组,有显著性差异(Uc=3.6092, P=0.0003,P<0.01);2.3不良反应: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3    讨论

        DLBP主要是神经根的牵张和压迫刺激、炎症介质及神经源性介质介导的炎性反应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产生强烈的炎性刺激和水肿,引起根性疼痛和继发性神经损害为主的下腰部疼痛的症候群。

        DLBP属中医“腰痛”、“腰腿痛”等范畴。下腰痛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疼痛,以肾气亏虚型多见。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入手,扶正祛邪兼顾,达补肾强骨、固本扶正、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退变,改善局部组织循环,消炎镇痛的目的。舒脊方是在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下,根据多年的II缶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总结而成,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腰痛,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强健筋骨,故方中当归、白芍、川芎、鸡血藤、宽筋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为君药;怀牛膝、桑寄生、牛大力、千斤拔补肝肾、强筋骨,为臣药;佐以独活、川乌、防己、威灵仙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血活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整方表里同治、标本兼顾,方中尤以独活善解腰以下疼痛;牛膝引药下行,使药效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则下腰痛自解。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独活主要成分为香豆素、挥发油类,有抗炎、镇痛、肌肉松弛等作用;白芍总苷具有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抗炎、止痛作用;川芎嗪具有显著的抗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宽筋藤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防己有抗炎、镇痛、肌肉松弛等作用;牛大力有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千斤拔有抗炎作用、免疫增强作用、镇痛等作用;威灵仙有镇痛、肌肉松弛及抗菌等作用。舒脊方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方面,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神经水肿和降低神经末梢感受器的敏感性而达到治疗作用。

        本研究采用舒脊方治疗DLBP,取得了较好疗效,但补益肝肾的中药能否延缓髓核和纤维环的变性坏死,减轻纤维环的纤维撕裂,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舒脊方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下腰痛为骨科或疼痛科常见病,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以往多认为下腰痛为椎间盘突出所引起,但最近研究表明,在无椎间盘突出的情况下,发生于椎问盘内部的病变也可引起下腰痛,与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有关,这种因椎间盘病变引起的下腰痛称为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本研究采用舒脊方治疗DLB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6例DLBP患者均为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2例。治疗组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20~40岁16例、4l~60岁28例、6l~65岁8例,平均(51±1.6)岁;病程6个月~1年者15例、1~5年者28例、5年以上者9例,平均(4±0.7)年:病情程度优3例、良10例、可15例、差24例。对照1组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20~40岁者14例、41~60岁者27例、6l~65岁者11例,平均(51±1.1)岁;病程6个月~1年者ll例、1~5年者29例、5年以上者12例,平均(4±O.6)年;病情程度优5例、良3例、可lO例、差34例。对照2组中男性23例、女性29例;年龄20~40岁者17例、4l~60岁者25例、6l~65岁者10例,平均(51±0.9)岁:病程6个月~1年者12例、l~5年者26例、5年以上者14例,平均(4±O.9)年;病情程度优8例、良5例、可27例、差12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治疗方法:①治疗组采用舒脊方(独活12 g、当归10 g、川芎lO g、白芍10 g、茯苓12 g、防己10 g、桑寄生15 g、鸡血藤20 g、牛大力30 g、千斤拔30 g、宽筋藤15 g、威灵仙10 g、怀牛膝10g、制川乌8 g、炙甘草5 g),水煎取汁200 ml,于早、晚饭后0.5 h分服,l剂/d:对照1组口服西乐葆胶囊(普强苏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0 mg,次,2次/d:对照2组采用左归丸(熟地黄24g、山茱萸12 g、山药12g、枸杞子12 g、川牛膝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 g、龟板胶12 g),水煎取汁200ⅡIl,于早、晚饭后0.5 h分服,1剂,d。②TDP理疗:电磁波治疗仪(重庆巴山仪器厂生产,型号 CQ222,电源220V,频谱范围2~50 Ixm)治疗时,将已预热的TDP直接照射腰背部距病变部位30cm处,30min/~,1次,d。三组均配合TDP理疗与卧硬板床休息,3周为1个疗程。

        注:A:下腰部中线区域疼痛,或疼痛扩至两侧臀部;B:长距离行走或久坐后症状加重,卧位休息后常不能立刻缓解;c:查体时棘突部位有深压痛,棘突旁压痛不明显;D:查体时,下肢反应性疼痛多无神经根损害的阳性体征。1.3西医诊断标准:①有腰部慢性损伤史;持续下腰痛病史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者;②下腰部中线区域疼痛,或疼痛扩至两侧臀部或伴有下肢的反应性痛者;③临床体检无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④x线检查阴性,仅见椎间隙稍狭窄,骨赘形成;未见腰椎峡部裂及腰椎滑脱、脊柱畸形等存在;⑤CT扫描显示无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及脊髓、腰椎管狭窄和其他可产生腰痛疾病;⑥MRI检查显示病变椎间盘髓核可在T2加权像呈低信号“黑间盘”改变,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1.4中医诊断标准:肝肾亏虚型:腰痛以酸软为主,腿膝无力,久坐久站或劳累加重,部分患者久卧亦腰痛,休息或改变体位后减轻,舌红少苔,脉细。1.5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DLBP诊断标准;②年龄22~65岁,男女不限;③就诊一周前未服任何药物;④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辨证有肝肾亏虚或兼外邪侵袭的证型患者。1.6病例排除标准:①年龄<22岁或>65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中药过敏或有严重胃病者;②合并肝肾、心脑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器质性疾病以及精神病。③合并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脊柱炎及脊髓炎、脊柱周围化脓性疾病、急性马尾神经综合征者;④同期接受其他治疗者;⑤伴有广泛肌肉瘫痪、感觉减退,有完全或部分截瘫者;⑥存在严重的间歇性跛行,合并明显的锥管狭窄及椎体间不稳者;⑦合并退变性滑脱,峡部不连者;⑧依从性差,疗程不足,中途退出及试验资料不全者。1.7临床观察指标:参考Oswestry指数及郑光新等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①疼痛的程度(腰背痛或腿痛):无任何疼痛(0分);有很轻微的痛(1分);较明显的痛(2分);明显的痛(3分);严重的痛(4分);疼痛无法做任何事情(5分)。②日常活动自理能力(洗漱、穿脱衣服等活动):日常活动完自理,无腰背或腿痛(O分);日常活动完全自理,但易出现腰背或腿疼痛(1分);日常活动虽能自理,由于活动时腰背或腿痛加重,以致小心翼翼,动作缓慢(2分);多数日常活动能自理,部分需要他人帮助(3分);多数的日常活动需要他人帮助(4分);穿脱衣物、洗漱困难,只能卧床休息(5分)。③提物:提重物时并不导致腰背或腿疼痛加重(0分);能提重物,但导致腰背或腿疼痛加重(1分);由于腰背或腿痛,以至不能将地面上的重物拿起来,但能拿起放在合适位置上的重物,比如桌面上的重物(2分);由于腰背或腿痛,以致不能将地面上较轻的物体拿起来,但是能拿起放在合适位置上较轻的物品,比如放在桌面上的(3分);只能拿一点轻东西(4分);任何东西都提不起来或拿不动(5分)。④行走:腰背或腿痛,但不妨碍行走路程(0分);由于腰背或腿痛,最多只能行走1000米(1分);由于腰背或腿痛,最多只能行走500米(2分);由于腰背或腿痛,最多只能行走100米(3分);只能借助拐杖或手杖行走(4分);不得不躺在床上,排便也只能用便盆(5分)。⑤坐:随便多高椅子,想坐多久,就坐多久(0分);只要椅子高矮合适,想坐多久,就坐多久(1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坐1 h(2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坐0.5 h(3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坐10 min(4分);由于疼痛加重,一点也不敢坐(5分)。⑥站立:想站多久,就站多久,疼痛不会加重(0分);想站多久,就站多久,疼痛稍有加重(1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站1 h(2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站0.5 h(3分);由于疼痛加重,最多只能站10min(4分);由于疼痛加重,一点也不敢站(5分)。⑦睡眠:半夜不会被痛醒(O分);有时晚上会被痛醒(1分);由于疼痛,最多只能睡6h(2分);由于疼痛,最多只能睡4 h(3分);由于疼痛,最多只能睡2 h(4分);由于疼痛,根本无法入睡(5分)。⑧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完全正常,不会因活动导致疼痛加重(0分);社会活动完全正常,但会加重疼痛(1分);疼痛限制剧烈活动,如运动,但对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没有明显影响(2分);由于疼痛限制了正常的社会活动,以致不能参加某些经常性的活动(3分);由于疼痛限制参加社会活动,只能在家从事一些社会活动(4分);由于疼痛,根本无法从事任何社会活动(5分)。⑨旅行(郊游):能到任何地方旅行,腰背或腿无疼痛(0分);可到任何地方旅行,但会导致疼痛加重(1分);由于受疼痛限制,外出郊游超不过2 h(2分);由于受疼痛限制,外出郊游不超过l h(3分);由于受疼痛限制,外出郊游最多不超过30 min(4分):由于疼痛,除了到医院,根本就不能外出郊游(5分)。将9个项目相应得分累加后,计算其所占百分比,即为CODI指数。CODI指数按分值域段划分为:优(0%~25%)、良(25%~50%)、可(50%~75%)、差(75%~100%)。1.8安全性评价:三组于治疗前后各一次,①一般体检项目检查;②三大常规化验;③肝、肾功能检查;④详细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可有皮疹、皮肤瘙痒、面色潮红)、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加剧等)、发热、心悸、胸闷等。1.9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行走功能正常,CODI指数为0;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行走功能基本正常,CODI指数下降>2/3~有效:疼痛基本消失,行走功能有改善,CODI指数下降>l,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即CODI指数下降≤1/3)。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周后,治疗组中治愈15例(28.8%)、显效18例(34.6%)、有效10例(19.2%)、无效9例(17.3%),总有效率为82.6%。对照1组中治愈16例(30.8%)、显效17例(32.7%)、有效13例(25.0%)、无效6例(11.5%),总有效率为88.5%;对照2组中治愈7例(13.5%)、显效13例(25.0%)、有效11例(21.2%)、无效21例(40.4%),总有效率59.6%。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略低于对照1组,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Uc=0.3047,P--0.7606,P>0.05);较对照2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Uc=2.8824,P=0.0039,P<0.01),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2组。2.2 CODI指数分析比较:治疗组中优28例、良12例、可9例、差3例;对照l组中优30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对照2组中优12例、良10例、可24例、差6例。治疗组CODI指数分析较对照l组,无显著性差异(Uc=0.7898, P=0.4297,P>O.05);较对照2组,有显著性差异(Uc=3.6092, P=0.0003,P<0.01);2.3不良反应: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3    讨论

        DLBP主要是神经根的牵张和压迫刺激、炎症介质及神经源性介质介导的炎性反应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产生强烈的炎性刺激和水肿,引起根性疼痛和继发性神经损害为主的下腰部疼痛的症候群。

        DLBP属中医“腰痛”、“腰腿痛”等范畴。下腰痛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疼痛,以肾气亏虚型多见。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入手,扶正祛邪兼顾,达补肾强骨、固本扶正、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退变,改善局部组织循环,消炎镇痛的目的。舒脊方是在中医理论基础指导下,根据多年的II缶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总结而成,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而患腰痛,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属正虚邪实,治宜扶正祛邪兼顾,既应祛散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强健筋骨,故方中当归、白芍、川芎、鸡血藤、宽筋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为君药;怀牛膝、桑寄生、牛大力、千斤拔补肝肾、强筋骨,为臣药;佐以独活、川乌、防己、威灵仙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血活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整方表里同治、标本兼顾,方中尤以独活善解腰以下疼痛;牛膝引药下行,使药效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则下腰痛自解。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独活主要成分为香豆素、挥发油类,有抗炎、镇痛、肌肉松弛等作用;白芍总苷具有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抗炎、止痛作用;川芎嗪具有显著的抗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宽筋藤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防己有抗炎、镇痛、肌肉松弛等作用;牛大力有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千斤拔有抗炎作用、免疫增强作用、镇痛等作用;威灵仙有镇痛、肌肉松弛及抗菌等作用。舒脊方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方面,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神经水肿和降低神经末梢感受器的敏感性而达到治疗作用。

        本研究采用舒脊方治疗DLBP,取得了较好疗效,但补益肝肾的中药能否延缓髓核和纤维环的变性坏死,减轻纤维环的纤维撕裂,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