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

来源: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病程呈进行性、以两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伴蜂窝状改变为特征的疾病。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肺功能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在治疗IPF中已显示出一定的特色和优势。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点击显示 收起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病程呈进行性、以两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伴蜂窝状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反复不愈,逐渐进展,导致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且目前尚无治愈的有效方法,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肺功能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在治疗IPF中已显示出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IPF患者均系2007年5月一2008年3月本院呼吸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均已在本院或外院排除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ILD),如某些药物毒性作用、职业环境接触史和结缔组织病等;经肺功能和高分辨cT及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或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可临床诊断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9岁,平均64.8岁;病程0.5~lO年,平均3.25年;病情分级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14例。

1.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8年颁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制定。1.2.1    主要证候气虚血瘀证: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吐痰清稀,痰中带血,血色黯红或成块,伴有胸部刺痛,声低乏力,或有自汗畏风,唇甲紫绀,舌淡黯有瘀斑,脉细弱或弦涩。1.2.2兼挟证候①肺阴亏虚证:干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潮热颧红,或有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②阳虚证:动则喘息,呼多吸少,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或见肢体浮肿,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③痰浊阻肺证:胸部痞闷,咳嗽气喘,咳吐白痰量多,以晨起和饭后为重,或呕恶纳呆,肢体困重,苔白滑腻,脉弦滑或弦涩。

1.3治疗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从开始治疗时间起,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口服。益气活血通络汤药物组成:生黄芪30 g,莪术15 g,党参20 g,川芎15 g,全蝎4 g,杏仁10 g等。随证加减:阴虚加西洋参15 g、麦冬15g、百合15 g;阳虚加芡实15 g、补骨脂15 g、淫羊藿lO g;痰浊痹阻加半夏10 g、竹茹10 g、桔梗10 g。每日1剂,每服200 mL,每日服2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基础治疗按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的治疗原则进行并详细记录。观察期间,患者有急性加重时,不加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干扰素等药;若患者已长期口服激素,可继续服用,并将激素的撤减情况详细记录;必要时可用抗生素;避免长时间加用其他中药,以免对本研究结果造成干扰。1.4观察指标与方法1.4.1    临床主要症状制定症状分级标准,运用等级资料计分法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积分。1.4.2血氧饱和度、肺功能、胸部cT观察治疗前后此3项指标的变化。1.4.3    中医证候总体疗效及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评定标准制定。

1.5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2000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关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与治疗的声明”和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的疗效标准制定,分病情改善(显效)、病情稳定(有效)、治疗失败(无效)3个等级评定。1.6    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评定标准,根据其证候积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进行评定。

l.7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间的相互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分组资料用RidYt分析。

2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30例IPF患者中,咳嗽严重程度改善者18例(60.00%),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改善者17例(56.67%),运动耐量增加者8例(26.67%)。

2.2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

  30例IPF患者中25例患者治疗前后检测了血氧饱和度,治疗前为(90.76±9.42)%,治疗6个月时为(93.66~4.13)%,经统计学处理,t=1.62,P=O.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   

        肺功能指标肺总量(TLc)、肺活量(Vc)在治疗6个月时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或尸< O.01);弥散量(DLco)在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情况大致相当,未见明显进展(P>0.05)。

2.4治疗前后胸部CT改善情况

  治疗结束时,观察胸部cT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均有胸部cT者23例,其中好转4例,占17.39%;未见明显进展者15例,占65.22%;明显进展者4例,占17.39%。

2.5    中医气虚血瘀证候总体疗效

  治疗结束时,观察中医证候疗效,显效O例,有效19例(63.33%),无效11例(36.67%),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前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积分为(21.17±7.12)分;治疗3个月时证候积分为(16.03±5.24)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1);治疗6个月时证候积分为(14.53~6.15)分,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 P<O.001)。

3讨论

        本研究观察了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IPF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治疗结束时,可见到咳嗽严重程度、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改善和运动耐量的增加。血氧饱和度、肺功能、胸部CT作为衡量病变进展和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一直受到大家的认可。本研究同样选用这3个公认的指标,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 IPF气虚血瘀证的客观疗效。结果表明,益气活血通络汤对IPF气虚血瘀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作为 IPF疾病特征主要方面的弥散功能的进展有一定的延缓作用,治疗6个月的过程中,虽有微弱的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明显进展(尸>0.05);胸部CT的改善情况,大部分患者在治疗结束时,胸部cT未见明显进展。

        目前,中医论治IPF多从“肺痿”入手,认为IPF多为气虚血瘀,络脉痹阻,其中肺脾肾三脏之虚为发病的根本。补益肺脾肾为治疗的重点,益气活血化瘀、疏通络脉是治疗的关键,或伴见阴虚,或见阳虚,或痰浊内蕴,或毒邪郁滞,则应随证加减,佐以滋阴、温阳、化痰通络、清热解毒等方法。益气活血通络汤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益气活血通络汤由生黄芪、莪术、党参、川芎、全蝎、杏仁等药为固定组方,随证加减,立足于益气活血通络。方中重用大剂量生黄芪为君,取其益气固表、健脾补肺、利水祛湿、通络除痹之力。莪术破血消积、行气散结,为臣药,量大力专,取其活血行气、祛瘀通痹。瘀血去,才能新血生,血生才能气旺,助君药发挥更大的作用;且莪术得君药之力,使祛瘀而不伤正,气血调畅,则病邪易解。党参补益肺脾、生津养血、止咳平喘,并补脾养胃、健运中气,助君药发挥益气血、布津液、通经脉的作用,并使补而不燥;川芎活血行气、通利血脉,既能活血祛瘀以通脉,又能行气化滞以止痛;全蝎主入肝经,性善走窜,长于搜风通络,又能攻毒散结,且药性平和,热证寒证皆可配用。三药共为佐药,协助君臣,以益气行气、补血活血、祛瘀通络,使补而不燥,祛瘀而不伤正,补中寓泻,攻补兼施。杏仁宣降肺气、运行气机、降逆止咳平喘,用作使药,一取其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一取其味苦而降、疏利开通,于降肺气之中又兼宣肺之功,且入肺经,可引诸药直达病所。与诸药相合,起到疏利气机、行气降气的作用;并能调和诸药,共收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

        本研究作为IPF相关临床研究中的一部分,只选取了临床治疗中部分病例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初步观察。今后应对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IPF进行多中心双盲的对照研究,并按不同病情分级进行分组治疗,以进一步明确其疗效及疗效的作用点。另外,本研究因观察周期较短,对患者某些症状、肺功能、胸部 CT等的改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在今后的研究中,延长观察周期,以观察中药中期乃至长期的疗效,更能体现该疗法的确切疗效。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