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清骨散加味治疗阴虚癌性发热30例临床观察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04解放军458医院肿瘤科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中医科癌性发热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l2例。③排除感染与其它疾患所引起的发热。④中医辨证为阴虚发热:多表现为低热缠绵不退。...

点击显示 收起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来自2005—04—2007—04解放军458医院肿瘤科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中医科癌性发热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l2例;平均年龄52.3岁;肺癌l2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l0例,食管癌5例,乳腺癌3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l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1.8岁;肺癌lO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11例,食管癌4例,乳腺癌5例。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①恶性肿瘤均有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依据;②每天至少一次腋表体温测量超过37.5℃,持续l周以上;③排除感染与其它疾患所引起的发热;④中医辨证为阴虚发热:多表现为低热缠绵不退.每到午后至夜间加重,多伴乏力不适、手足心灼热、口燥明干、小便短赤、舌质红或有裂纹、舌苔薄黄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清骨散加味(银柴胡、地骨皮各20g,黄芩、青蓠、知母、丹皮、生地、沙参、麦冬、秦艽、鳖甲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药液400ral,每次200ml,早晚分服,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取消炎痛25m9,3次/天。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除退热治疗外,均同时给予相同的支持治疗,停药7天后评价疗效。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分析软件。采用x2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用药7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停药后7天内无发热。有效:体温降低超过l℃,但未能恢复到正常范围,停药后能稳定。无效:用药后体温未能降低,或用药后略有效,停药后又回升到用药前水平。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l    两组退热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8          10          2           93.3*

对照组      30         11          7           12          60.0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3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8例出现恶心、呕吐,9例大量出汗、头昏,1例皮疹。治疗组3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未见其它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4讨论 癌性发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发热表现。其机制复杂,原因尚未明了。发热特点是不伴恶寒与寒颤,热型多为弛张型或不规则型。癌性发热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多由于恶性肿瘤引起气血脏腑虚损,阴阳失调,痰瘀湿毒内蕴,蕴久化热化火;或因化、放疗后,火热毒邪积聚,耗阴伤气,元气亏损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中医辨证多属阴虚发热,治以滋阴清热法,方用清骨散加味。清骨散中银柴胡、地骨皮具有清虚热、除骨蒸之功效,为主药;秦艽、青蒿、鳖甲皆可治骨蒸潮热;又辅以黄芩、知母、丹皮、生地清热除烦、滋阴降火;沙参、麦冬养阴生津。诸药合用全方共收清热除烦、滋阴生津降火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型癌性发热疗效确切,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见中医治疗癌性发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