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治疗孢子丝菌病38例临床体会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摘要:自1996年起共收治孢子丝菌病38例,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8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均符合皮肤性病学第四版教材的诊断标准。在门诊分别治疗了孢子丝菌病,淋巴管型8例、固定型28例、播散型2例。2治疗方法固定型病例单用外用药克霉唑溶液、克霉唑软膏涂患处3-5次。无效为皮损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未见......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6年起共收治孢子丝菌病38例,其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8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均符合皮肤性病学第四版教材的诊断标准。在门诊分别治疗了孢子丝菌病,淋巴管型8例、固定型28例、播散型2例;其中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22例;年龄12岁44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为20多年。以上患者均具有典型皮疹。

  2治疗方法

  固定型病例单用外用药克霉唑溶液、克霉唑软膏涂患处3-5次。播散型和淋巴管型除上述外用药以外加用口服碘化钾溶液10 ml-20 ml,日三次,四周为一个疗程。待皮疹消退后续服用两周,巩固疗效。为了减少不良感应,开始以小剂量服用。后逐渐加量。对碘过敏者或不耐受者可酌情改用伊曲康唑。加之局部温热疗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3疗效判断

  痊愈为症状消失、皮疹全退;显效为脓汁干涸结痂,溃破部位愈合;无效为皮损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变。

  4结果

  治疗痊愈25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约为92.3%。

  典型病例1:患者x x,女,27岁,奈曼旗大沁塔拉镇职员.2000年3月28日来我科就诊。主诉:儿童时期右下肢皮肤表面脓疱溃破,反复感染已有20多年。现在部分皮损仍有渗出。时有少量脓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肤感染,以消炎止痛为主,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皮损由一个发展为多个损害,蔓延整个右下肢,新旧损害并存形成凹凸不平的斑痕。二十多年来无明显痛痒感觉,但从病变部位查出孢子丝菌菌丝根据病史及症状、体征确诊为孢子丝菌病。经上述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三个疗程后痊愈。

  典型病例2:患者.男,25岁,奈曼旗治安镇农民,2008年11月来我科就诊。主诉:儿童时期,右面部小脓包反复溃破流脓血多年。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肤感染、疖病,以消炎止痛为主,用些抗炎药物等,时轻时重。查体时面部多处瘢痕。部分皮损仍有渗出,脓血痂。患处虽无明显自觉症状。但从病变部位查出孢子丝菌菌丝满视野。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化验结果确诊为袍子丝菌病。同样以上述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虽遗留些瘢痕但疾病痊愈。

  5讨论

  孢子丝菌病是由孢子丝菌引起的一种皮肤皮下组织肉芽肿性真菌病。孢子丝菌病常腐生于各种植物,如土壤、秸秆、树枝、苇子等。当人体皮肤遭受轻度外伤后,在接触孢子丝菌污染的物质即可被感染,人与人之间甚少直接传染。本病一般以淋巴管型较易诊断而固定型及播散型则较难识别,应做真菌培养才能确诊。临床上多数患者因误诊而延误病程,长年不愈,因此在诊治过程中必须注意鉴别诊断。如需与疖与疖病、皮肤结核及着色芽生菌等相鉴别,必须确切查出真菌孢子菌丝再做诊断。目前本病在临床上误诊率很高,为此提倡确诊后在用药的原则。如诊断明确,早期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