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医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摘要:心悸,即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多呈阵发性,常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心悸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效果肯定、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近几年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些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1心悸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1.1心悸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虚实两方面。...

点击显示 收起

  心悸,即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多呈阵发性,常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心悸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效果肯定、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近几年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些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心悸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1.1心悸的病因病机

  主要包括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严永琴总结经验,认为心悸的基本病机是心、肾、脾的阳气虚弱,阴寒内盛,兼有血瘀、痰凝致使脉道不畅,鼓动无力而致脉来迟缓或结代。王振涛认为心悸的发生不外乎“虚”、“瘀”、“热”,即气阴亏虚、热毒瘀血、心神失养,同时强调心神不宁为本病的主症。

  1.2益气养血

  心主血脉,脉道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液在脉管内的运行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心气充沛,心脏搏动有力,节律一致,心气不足,心阳虚衰,心脏搏动迟缓而无力。因此,治疗心悸大多以补气养血为主。王付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阳虚心悸证,症见心悸、胸闷、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弱者。

  1.3滋阴润肺

  肺与心同居上焦,肺主气,心主血。血液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肺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故心为“君主”、肺为“相傅”,因此,在治疗上主要通过滋阴润肺、补肺气,改善肺的功能,来达到治疗心悸的目的。主要方剂有百合固金丸、参苓白术散、生脉饮等。陈云云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愈1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辨证属心气不足、肺脾气虚者。

  1.4健脾养心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化源不足,可致心失所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脾在志为思”,而思虑劳神过度,既耗心血,又伤脾气,可出现心脾两虚之证。常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体倦食少、精神萎靡等症。治以补养心脾的归脾汤之类。

  1.5疏肝理气

  心主血脉及神明,肝主疏泄及藏血。《凌晓五医案精华·怔忡》:“心体不足,心用有余,肝为心母……治宜清心和胃,佐以平肝。”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两个方面。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和精神情志的舒畅。两者配合不致心肝两虚及心肝气郁,临床上可出现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情绪抑郁。蒋晓霞从肝论治,治疗室性40例,总有效率为85%。

  1.6滋阴益肾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滋润与温养均有赖于肾之阴阳。肾阴亏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阴亦损;心肾阴虚,虚火内炽,血行不畅,心脉瘀阻,则心失所养,悸动不安。《景岳全书》认为心悸主要由阴虚劳损引起:“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在下则振动于脐旁。”“凡治怔忡惊恐者虽有心脾肝肾之分,然阳总乎阴,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因乎精。”其治疗不外养气、养精,并强调“节欲、节劳、切忌酒色”。

  1.7化痰逐瘀

  瘀血痰浊阻滞于心,心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可致心悸。王键认为,气阴不足为本,痰瘀互阻为标,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是心悸的重要病理基础。益气养阴治本,化痰逐瘀治标,主要以“通”为重点。《医学衷中参西录·论心病治法》:“心脏属火,痰饮属水,火畏水迫,故作惊悸也,宜清痰之药与养心之药并用。”故治疗以化痰逐瘀养心并重。曹得胜用复律汤(党参、茯苓、益母草、麦冬、当归、郁金、枳实、胆南星、柏子仁、炙甘草、五味子、丹参、赤芍、苦参)治疗频发性早搏68例,总有效率为88.23%。

  2  中医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

  2.1单昧中药治疗

  2.1.1黄连

  黄连中含有黄连素,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证明,黄连素可使动作电位增宽,有效不应期延长,特别是室性早搏的控制。王海荣以单味大剂量黄连治疗室性早搏167例,总有效率91%。

  2.1.2苦参

  苦参中含有苦参碱和金雀花碱,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苦参碱[9]含有非特异性“奎尼丁”样作用,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扑动或颤动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1.3  当归注射液

  当归中含有阿魏酸,能对抗羊角拗苷及哇巴因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并使之转为正常节律,同时当归还可抑制洋金花引起的大鼠心律加快作用,当归醇提物静脉注射时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亦具明显的预防作用。

  2.1.4炙甘草注射液

  实验证明,炙甘草能显著地降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室早(VP)、室速(VT),并能使心律失常总发生率降低。甘草中含有甘草酸,它是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有效成分。当甘草酸、按照0.348mg/mL组方时能明显延长左心房功能不应期。中医历代均将炙甘草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要药。如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以炙甘草为主药。

  2.1.5延胡索

  延胡索中含有季胺碱和叔胺碱,延胡索的季胺碱对心电图的影响与乙胺磺呋酮相似,对室性早搏效果较好;叔胺碱对心电图的影响与奎尼丁相似,对房性、交界区性早搏效果较好。口服延胡索粉对房性早搏有一定治疗作用。服用10g以上能控制阵发性房颤的发作。

  2.2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治疗

  心悸可用宁心宝胶囊、心肝宝胶囊、稳心颗粒、生脉胶囊、黄杨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副作用发生率则明显降低。王建香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30例,总有效率达92%,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治疗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邢月朋等运用养心定悸冲剂(生地黄、麦冬、黄连、竹叶、栀子、沙参、苦参、远志等)治疗心律失常1O5例,对照组口服稳心颗粒,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5.72%和总有效率86.67%均优于对照组,尤其对期前收缩、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效果明显,且对中医辨证为心肾不交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的效果较佳。

  3问题与展望

  中药治疗心悸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①成熟的中药剂型单调并且较少,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缺乏速效急救的中药品种;②尽管复方及单味药抗心悸药理研究的文献不少,但研究的深度不够及疗效评判标准不统一,客观性指标少,可信度不够;③缺少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大型临床研究。我们相信,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中医药抗心悸研究一定会更加深入开展,以提高临床的疗效。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