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药熏洗和手法按摩治疗偏瘫后肢端肿胀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肢端肿胀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我们临床运用中药熏洗和手法按摩治疗30例患者,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治疗方法以自拟方伸筋活血汤熏洗患侧肿胀肢端。手法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医师立于病侧,先向心性按摩揉攘偏瘫肢体,从远端向近端按摩,放松患者肌肉,每次约10min,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宜。最后对于手足部分,可以用......

点击显示 收起

       肢端肿胀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我们临床运用中药熏洗和手法按摩治疗30例患者,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而确诊。其中男19例,女11例;脑梗死23例,脑出血7例;平均年龄63岁。30例患者均可见病侧上下肢端手足肿胀,皮温偏低或冰凉,肤色紫黯,关节酸困,屈伸不利。肢端肿胀发生于病后1周的6例,1个月以内的14例,1个月以上者10例。
       治疗方法
       以自拟方伸筋活血汤熏洗患侧肿胀肢端。方药组成:伸筋草45g,透骨草30g,当归20g,川芎20g,木瓜25g,秦艽20g,威灵仙25g,羌活20g,独活20g,桂枝15g,牛膝20g,苍术20g。加水2000ml浸泡1h后,文火煎沸趁热熏蒸患肢,待水温合适,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每次20~30min,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1周为1个疗程。
       手法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医师立于病侧,先向心性按摩揉攘偏瘫肢体,从远端向近端按摩,放松患者肌肉,每次约10min,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宜。再用双手拇指并行沿尺桡、胫腓前后侧分别进行由远端向近端直推或分推20~30次,在患者可耐受下,用力直达深处。最后对于手足部分,可以用拿捏手法从指(趾)末端向心性拿捏约10min。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患肢端肿胀完全消失,肤色皮温正常,且未复发;有效:患肢端肿胀减轻,肤色皮温好转;无效:患肢端未见改善或加重。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3例,占76.67%;有效6例,占20.00%;无效1例,占3.33%。总有效率96.67%。临床治愈中,疗程最短7天,最长21天,平均11.6天。
       典型病例
       患者,男,54岁。因左侧肢体偏瘫,于2007年9月入住我院。入院后头颅CT诊断:右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死。遂给予溶栓、活血化瘀、扩管、营养脑神经、支持对症治疗,1周后患侧上下肢功能逐渐恢复。10天后出现左侧上下肢端肿胀,遂给予自拟活血消肿汤熏洗患肢,并配合手法按摩治疗。3天后肿胀减轻,1周后肿胀消失,皮温正常。后随访未再复发。
       讨论
       脑卒中后患侧肢端肿胀多因气滞血瘀,阳气受损,遂致气血运行不利,脉络瘀阻不通,水液外溢,停留局部,肢端肿胀,长期不消。故治宜行气活血,温阳通脉,除湿消肿为主。方用伸筋草、透骨草、当归、川芎、牛膝有舒筋活血、化瘀通络之功;威灵仙、木瓜、秦艽、苍术祛湿活络消肿;羌活、独活、桂枝温阳通脉,引药入经。
       临床运用熏洗疗法既可通过药液的温热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又可充分利用热效应改善给药途径,药液中的药物成分通过局部皮肤吸收,直达病变部位,增强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使药物借热力透达患肢产生最大效能。同时手法按摩可促进局部气血疏通,加速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回流,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 闫宏山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