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调和阴阳法治疗晚期肿瘤发热

来源:世界中医药杂志
摘要:晚期肿瘤发热临床常见寒热虚实相杂而证型难辨,笔者从调和阴阳的角度进行探索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脏腑功能失调并由此而产生的痰、湿、瘀、毒交结又损伤正气的过程。肾藏精,精生阴阳,精气亏损即是阴阳俱损。这就是阴阳并损的病理状态。...

点击显示 收起

  晚期肿瘤发热临床常见寒热虚实相杂而证型难辨,笔者从调和阴阳的角度进行探索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浅述如下。

1病因病机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脏腑功能失调并由此而产生的痰、湿、瘀、毒交结又损伤正气的过程。尤其是在手术、放疗、化疗后,更加速了正气损伤的过程。这个阶段正气虚主要指肾精亏损。肾藏精,精生阴阳,精气亏损即是阴阳俱损。《素问.调经论》说:“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这就是阴阳并损的病理状态。此时易感外邪,邪气乘虚深陷于里,故晚期肿瘤发热患者常表现出午后低热或高热,伴面红赤、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等阴虚内热症状;同时又有热退时面色咣白、恶寒、神倦乏力、脉沉细等阳虚外寒的症状。尤其是使用解热发汗西药后,大汗淋漓,恶寒更甚。这种寒热虚实错杂的发热证型是阴阳两虚外邪深伏所致。

2治法

  患者午后低热为阴虚内热,邪伏于阴;午后高热为内热蒸腾,外邪浮于表,正邪交争于外。故当滋阴潜阳清虚热,用青蒿鳖甲汤清热于里,配祛风解表散邪药散邪于外。如恶寒神倦,且发汗后漏汗不止者,当温阳散寒固表,方用桂枝附子汤加减。如寒热错杂,表里失和,阴阳易位,又当用柴胡剂调和阴阳。

3病例介绍

        例1:患者某,男,62岁,工人。2004年6月12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肺腺癌行右肺全切术。4个月前午后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在38.5℃~40℃之间,经B超、cT检查发现肝部多发性占位,最大8era×5cm,中间液化,诊断为肺癌肝转移。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病情不能缓解,故求中医治疗。现症:午后发热至晚9时许,体温可达40~C,发热无汗,恶寒,面红赤,虚烦,便干。使用复方氨基比林、消炎痛栓后,大汗淋漓,湿透衣被,恶寒甚。晨起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倦怠,嗜卧。脉沉细,舌红苔薄腻。辨证:阴阳俱损,外邪内陷。治宜滋阴温阳,发散外邪。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清骨散加减。处方:柴胡12g,黄芩12g,荆芥、防风各12g,桂枝9g,白芍9g,制附子9g,生龙骨、生牡蛎各18g,红参lOg,青蒿18g,鳖甲24g,地骨皮15g,生地黄30g,牡丹皮12g,黄柏9g,甘草6g。服6剂后,体温恢复正常。4个月后肝肿瘤破裂骤死,始终未见发热。

        例2:患者某,男,82岁,退休干部。2005年2月2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患急性心梗,经抢救病情稳定。l周前因发热出现血尿,经B超、cT诊断为膀胱癌,因体弱拒绝放、化疗,求中医诊治。现症:每天下午5时许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0℃之间,服解热西药汗出可解。伴恶寒,动则心悸、胸闷气短,食少便干,腰痛,小腹坠胀不适,双下肢水肿,小便黄赤无疼痛。脉沉细,舌红苔腻。辨证:阴阳俱损,湿热下注,外邪内陷。方用知柏地黄丸合肾气丸调补阴阳,柴胡桂枝汤加附子温阳解表。处方:柴胡12g,黄芩12g,桂枝9g,白芍12g,生地黄24g,牡丹皮9g,山茱萸12g,知母12g,黄柏9g,制附子9g,肉桂4g,茯苓12g,泽泻12g,仙鹤草30g,白花蛇舌草30g,三七粉6g(冲)。上方服3剂后热退,以上方加减服药15剂,腰痛尿血消失,心悸水肿减轻。出院后继续调理约1年,2006年9月2日复查CT示:膀胱肿块未见增大。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