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手法为主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28例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本组28例中15例曾做过局封,9例做过小针刀,4例做过针灸治疗。患侧肘关节正侧位片提示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阴影或外上髁粗糙,颈椎正侧位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颈椎磁共振提示均无明显脊髓、神经根受压症状。2治疗方法2。1颈椎牵引所有患者均采用本科室日本制造的TH-13011型多功能牵引床、四头带枕项牵引,重量2&......

点击显示 收起

  1临床资料

  1.1-般资料本组28例均为2006—10~2008—12的门诊病人,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45岁;双侧发病者2 例。单侧发病者26例;病程2月~2年,平均6个月;本组28例中15例曾做过局封,9例做过小针刀,4例做过针灸治疗。

  1.2临床症状与体征本组全部病例均以肘后外侧持续性酸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在旋转背伸、提拉、端、推等动作时更为剧烈,同时沿伸腕肌向下发射,前臂旋转及握物无力。局部微呈肿胀。患侧肘关节正侧位片提示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阴影或外上髁粗糙,颈椎正侧位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颈椎磁共振提示均无明显脊髓、神经根受压症状。体征主要是前臂伸肌抗阻力试验阳性、密耳(Mill)氏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

  2治疗方法

  2.1颈椎牵引  所有患者均采用本科室日本制造的TH-13011型多功能牵引床、四头带枕项牵引,重量2—4g以患者能忍受.牵引后感觉轻松为度,时间30分钟。

  2.2颈部推拿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时按揉风池穴l分钟,从风池穴起至颈根部,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5分钟左右。随后用滚法放松患者两侧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肌肉5分钟,以患肢为主。然后术者-手托患者后枕部,另-手托患者下颌,轻轻向上拔伸牵引3分钟。最后慢慢左右旋转颈椎至最大角度,旋转时颈椎可有弹响。

  2.3肘部推拿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用轻柔的滚法从肘部沿前臂背侧往返治疗8分钟,同时用拇指按揉患侧曲池、手三里、尺泽、小海、少海,每穴约1分钟,然后术者右手持患腕,使患侧前臂旋后位,术者左手用屈曲的拇指端压于肱骨外上髁前方,其余四指放于肘关节内侧。右手逐渐届曲肘关节至最大限度,左手拇指用力按压肱骨外上髁的前方,然后再伸直肘关节,同时术者左手拇指推至患肢桡骨头前方,沿桡骨头前外缘向后弹拨伸腕肌起点约1分钟。此时患者可有桡侧三指麻木感及疼痛减轻的现象。最后沿伸腕肌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患者每次治疗时。先行牵引后颈部、肘部推拿,隔日1次,l0次为1疗程。所有患者治疗2个疗程,并跟踪随访3个月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本组临床治愈(患侧肘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23例(82.14%);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2例(7.14%);好转(症状和体征较前有所减轻,但工作或活动后仍有疼痛)2例(7.14%);未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1例(3.57%)。总有效率96.43%。

  4体会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在临床上常因肘部的疼痛远大于颈部的不适。而忽视了颈部症状,实际检查中会发现颈椎存在-些问题。有些颈椎病史长达数十年,也有在颈椎病缓解后出现肘部疼痛。Gunal976年发现顽固性网球肘患者中有近50%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本文所选28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颈椎均有不同程度的劳损,但没有明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现在医学家在对神经卡压现象的观察中,发现大量的“双卡综合征”,即当近端神经受到轻度卡压时,常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当该神经远端再度被卡压时,即使是很小的压力,也会出现疼痛过敏。因此,本组病例治疗时非常重视颈部的治疗。机械牵引可以使颈椎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使颈部组织得到固定及休息,肌肉松弛,改善血运。颈部推拿可缓解肌肉的痉挛,其中颈部拔伸可减轻椎间隙的压力,改善和调整颈部动力平衡,从而减轻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卡压。肘部推拿可改善局部的血运.减轻局部组织粘连,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推拿治疗时,手法宜轻快柔和,动作要自然协调轻重得当,要由轻到重,不能粗暴,尤其局部肿胀明显者不宜重手法操作,不宜强刺激。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适当休息,特别是对前臂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通过休息可以减轻前臂伸肌的牵拉对肱骨外上髁总腱处的刺激,局部还应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

作者: 陈妙青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