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医康复治疗中风下肢偏瘫患者102例疗效观察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随着临床对脑卒中诊断及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致残率却明显上升,突出表现为偏瘫,约70%-85%的致残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笔者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出血下肢偏瘫,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脑出血偏瘫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脑卒中是一组具有较高患病率及致残率的疾病。随着临床对脑卒中诊断及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致残率却明显上升,突出表现为偏瘫,约70%-85%的致残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笔者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出血下肢偏瘫,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脑出血偏瘫患者102(男62,女40)例,年龄40-71(60~3)岁。其中基底节出血40例,额叶出血24例,颞叶出血20例,枕叶出血16例。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且均接受头颅CT或MRI检查,发病24h后仍留有下肢运动障碍。有严重心肺疾病、关节疾病、意识障碍、语言理解障碍者除外。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颅内压正常后开始针刺康复治疗。

  2.1  针刺刺激点选择阁  臀下神经刺激点(相当于会阳穴)、坐骨神经刺激点(为环跳穴和殷门穴)、股神经刺激点(位于腹股沟韧带下1寸,股动脉外侧缘)、胫神经刺激点(相当于合阳穴)、腓总神经刺激点(位于腓骨小头后下方0.5era处),用毫针刺法,要求强刺激、针感强,留针30min,其间行针3次,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d。

  2.2康复训练柳  患者下肢功能Brunnstroml-2期时保持良肢位,进行肢体按摩,被动活动肢体,运用兴奋性易化技术提高肌张力;Brunnstrom达3-4期时,行主、被动运动关节和坐位平衡训练;Brunnstrom达4-5期时,纠正和抑制异常运动模式,提高正常运动模式和协调能力,运用手法降低肌张力,训练立位平衡,下肢负重,平衡杠内行走,纠正步态。每日2次,每次训练45min。

  3 疗效评价

  采用Fugl Meyer评价法,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月后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后分级,总分34分。严重运动障碍(O-6分)为I级,明显运动障碍(17-28分)为Ⅱ级,中度运动障碍(29-30分)为Ⅲ级,轻度运动障碍(31~33分)为Ⅳ级,正常运动功能(34分)为V级。

  4 疗效检验方法

  x2检验,P<0.01为疗效显著。

                 1   下肢运动功能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I                                 V

治疗前        64      26        12       

治疗后                   10        49        31         12

  注:下肢运动功能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O.OI

  6 讨论

  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上的重组,使脑细胞可以通过轴突再生、树突发芽及改变突触阈值等途径恢复正常功能。针灸治疗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调节的特性,传统取穴常强调”独取阳明“,但针刺部分体针穴位会加重痉挛模式的形成阁。神经康复技术通过反射和随意运动的结合促进正确的运动反应形成,降低神经传导中突触阻力,产生由意志控制的随意运动,从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建立一条新的神经传导通路,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毫针对外周神经干刺激后,通过脊髓反射通路,不断向脊中枢输入运动、感觉刺激信息,从而使软、硬偏瘫均得到一定恢复。我们使用神经干刺激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102例脑出血患者偏瘫下肢进行了系统的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偏瘫下肢的运动功能,并有效防止了如压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异常模式的出现,起到了良性的治疗和促进作用。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