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健脾化痰降浊法治疗慢性胃炎63例

来源:中医药导报
摘要: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多为素体不足,或思虑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再加上久治不愈,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笔者临证中以健脾化痰降浊法治疗脾气虚型慢性胃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临床观察病例来源于我院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我院门诊患者,共......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多为素体不足,或思虑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再加上久治不愈,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笔者临证中以健脾化痰降浊法治疗脾气虚型慢性胃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临床观察病例来源于我院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我院门诊患者,共63例,年龄18—65岁,男28例,女35例。所有患者检查电子胃镜均诊断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虚证。

  1.2治疗方法以陈夏六君子汤为基础方进行化裁:党参20g,茯苓20g,白术15g,炙甘草6g,陈皮9g,法夏15g,生姜10g,胆南星15g,石菖蒲12g,白扁豆15g,薏苡仁20g,芦根12g,厚朴6 g。1剂/d,水煎分2次温服,连服1个月。

  2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1)临床痊愈:全部临床症状消失,胃镜见炎症消失;(2)显效: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即改善在2级以上者(由+++变为+),或个别主症改变在l级,而其他主要症状全部消失者;胃镜下炎症消失大于50%;(3)好转: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改善在1级以上者,或个别临床症状未有变化,但其它主症有显著改善者(由+++变为+);胃镜下炎症消失小于50%;(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下炎症无改变。

  2.2结果63例患者临床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痊愈52例,占82.5%;显效g例,占14.3%;好转2例,占3.2%;总有效率为100%。

  3讨  论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痛”、“吐酸”、“痞证”、“嘈杂”等范畴。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缠绵,易复发。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日:“胃痛久而累发,必有凝痰聚瘀。”喻嘉言《寓意草》日:“人身之痰,既由胃中以流于经遂,则经遂之痰必返于胃。”可见痰浊是其主要病机。而胃镜下所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多数可见黏液团附着在黏膜上不易脱落、斑点状糜烂或增生小结节。这些黏液团、增生小结节和秽浊物可认为是中医“有形”之痰浊,是前人“无形”之痰的“有形”之征。笔者以陈夏六君子汤加生姜、胆南星、芦根、石菖蒲、白扁豆、薏苡仁、厚朴治疗脾虚型慢性胃炎,其中六君子健脾化痰,生姜、胆南星、石菖蒲、白扁豆、薏苡仁、厚朴行气醒脾,化痰泻浊,佐以芦根,既可防前方温燥太过,又可清化痰热,从而起到相反相成的作用,全方补中有泻,扶正祛邪,共奏健脾补气,化痰泻浊之功,使邪去而正安,脾胃功能得以恢复,运化有常。笔者通过1个月的临床观察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均好转,胃镜下这些“有形痰浊”也消失,反证了慢性胃炎患者痰浊的存在。从而表明用健脾化痰降浊法治疗脾气虚型慢性脾胃病证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