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仰头摇正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来源:按摩与导引
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多由于环枢关节错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痉挛、扭曲,引起大脑一过性供血不足而产生临床症状。本文采用仰头摇正法治疗环枢关节错位引起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颈椎张口位x线片均见齿状突两侧的环齿间隙或环枢关节间隙不等宽等现象。1诊断标准:按国家中......

点击显示 收起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多由于环枢关节错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痉挛、扭曲,引起大脑一过性供血不足而产生临床症状。主要与劳损(姿势性疲劳),外伤寒湿等有关,其中姿势性劳损致病最为普遍。本文采用仰头摇正法治疗环枢关节错位引起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均来源于本院康复科门诊,其中男21例,女40例;年龄20-58岁;头晕46例,头痛28例,耳聋、耳鸣10例,恶心、呕吐23例。颈椎张口位x线片均见齿状突两侧的环齿间隙或环枢关节间隙不等宽等现象。

  1.2诊断要点

  1.2.1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旋颈试验阳性,枕后区均有压痛感,颈椎活动度减小。颈椎张口位x线片示:齿状突两侧的环齿间隙或环枢关节间隙不等宽。

  1.2.2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年龄20~58岁,愿意接受该治疗及随访。

  1.2.3排除标准:排除眼源性、耳源性眩晕患者,外伤所致的颈椎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所致眩晕患者,神经官能症以及颅内肿瘤等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仰头摇正法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向上仰(仰头可使2~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患者放松颈部后,将头转达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复位后弹响“咯得”声。一般先复健侧,再复患侧(以触摸到椎体横突或后关节突偏歪者为患侧)。

  复位前先以掌揉、拇指揉法、揉捏法等放松颈部肌肉,以枕后区小肌群为重点,时间约为10分钟。疗程: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观察指标(1)症状。(2)枕后区压痛及颈椎活动度。(3)治疗前后颈椎张口位x线改变。
  3.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原有症状消失,各项体征转阴性,能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随访3个月无复发者;显效:原有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经随访症状无加重者;有效:原有症状、体征减轻,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较短,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者;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者。

  3.3结果61例患者均进行了两个疗程的治疗,其中治愈40例,占65.6%;显效13例,占21.3%;有效5例,占8.2%;无效3例,占4.9%。总有效率为95.1%。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环枢关节错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动脉痉挛、扭曲,引起大脑一过性供血不足而导致头晕、头痛等症状。仰头摇正法(龙氏正骨手法中的一种手法)的优点在于仰头时可打开环枢关节面,并在摇头的过程中施以巧劲以达到“动中求正”的效果。仰头摇正法配合放松手法有利于患者颈部肌肉,特别是枕后小肌群放松;促进炎性产物早期吸收,解除肌肉痉挛;促使肌肉炎症消退,使周围血管扩张;通过仰头摇正法复位可直接纠正环枢关节错位,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并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改善椎动脉的血流速度,从而有效缓解头晕、头痛等各种症状。在观察治疗前后颈椎张口位x线片时发现环枢关节错位能够完全得到纠正的占60%,环枢关节错位无明显改变的占40%,而且一般年龄轻、病程短的患者环枢关节错位能完全纠正,年龄大、病程长患者则错位纠正不明显。这与年龄大肌肉韧带比较松弛不易稳定关节、颈椎退化及病程长肌肉粘连严重有关。本文3例无效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病程在5~10年,肌肉紧张度高,项韧带有剥离现象,摄颈椎侧位x线片均有颈椎生理弯曲反张并有项韧带及后纵韧带条状钙化,运用仰头摇正法纠正环枢关节错位后,因肌肉紧张,韧带钙化,不易稳定关节,稍有姿势不良极易再次引起关节错位,故此类病人效果不佳。

  根据临床实践,我们认为龙氏正骨手法中的仰头摇正法对环枢关节错位引起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的针对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2010-3-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