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医药信息
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眩晕疾病范畴。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症状之一,其治法很多。笔者于2006年4月~2009年4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应用颈椎关节松动法3治疗102例患者,报告如下。⑥除外椎动脉Vl、V3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点击显示 收起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眩晕”疾病范畴。中医学认为,眩晕皆因肝肾不足,筋脉失养,经气不足,气血不能上荣清窍,脑失所养所致。《灵枢·海论》认为,本病由“髓海不足”所致。长期颈部劳损、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是其病理基础;若加风寒湿邪外侵、痰湿内生等,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阻滞,血行受阻,脑髓失养,或阴虚阳亢,上扰清窍,致眩晕诸症乃发。  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症状之一,其治法很多。笔者于2006年4月~2009年4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应用颈椎关节松动法3治疗102例患者,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①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②旋颈征阳性;③x线片有异常所见;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⑤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Vl、V3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⑦确诊、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参照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颁布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并排除:①颈椎病的其他类型;②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颅内肿瘤等所引起的眩晕疾病;③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④贫血等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眩晕头痛性疾病。未能按照实验计划完成治疗过程者不做被选病例。
  1.2一般资料
  102例均为门诊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这些患者常见以下情形:①颈部有慢性劳损或有外伤史、或有颈椎退行性改变;②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③患者做颈部幅度较大的旋转、后伸活动时可引起眩晕或体位性摔倒,叩顶试验阳性;④颈椎正侧位斜位x线片显示,患椎可有病理性变化或旋转性移位。102例患者中男48例,女,5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3岁。
  2治疗方法
  2.1  颈椎关节松动法治疗
  患者端坐,手法施术者站于其后,一手拇指触病变中心及T5~6、T4~5、T3~4棘突之间,另一手从患者项部同侧绕托对侧下颌,令其屈颈至触及棘突拇指为弧线角顶点时,嘱其放松肩部,托下颌的手适度用力使其向托下颌手臂方向转头,达到最大转位时稍缓许,托下颌手使巧力向头顶方向上提头部,同时出现触及棘突手侧颈部多节小关节真空负压弹响及拇指下棘突松动感。观察即刻改善不显著者同法对侧施术1次。
  辨证施用:椎动脉超声判断左右侧病变:报告提示,左右侧血管紧张度变化或自身调节充盈度改变,单侧血管紧张度、充盈度改变视为病侧。
  转头诱发眩晕加重判断病变中心上中下段:收下颏转头(+)↑为上段;一般屈颈转头(+)↑为中段;头前伸尽量屈颈转头(+)↓为下段,拇指触及上、中、下段分别是第T3~4、T4~5、T5~6棘突之间。
  治疗操作:椎动脉起始段放松:椎动脉从锁骨下分出至T6横突孔前区段出现异常的情形较多,经常会出现如痉挛、纤细、迂回、瘤样扩张、起始源不明等改变。主要原因是受前、中、后斜角肌的挤压、牵拉、压迫,或非特异性炎症刺激等引起,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开始时宜轻柔,患者适应后逐渐加力,最后转换为轻柔手法,用时3~5min,目的是消除痉挛,以增加椎动脉起始段的血流量。
  椎动脉椎问段放松:主要针对T6横突孔~T1,横突孔前区段的异常,该区段的椎动脉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痉挛、纤细、骨质增生压迫,入横突孔位置异常等。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可能为颈椎曲度改变、颈椎小关节紊乱、椎体骨质增生等,激惹颈交感神经而引起缩血管作用、导致椎动脉痉挛。推拿时可选用椎旁颈段华佗夹脊穴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治疗5—10min,目的是祛除椎动脉受激惹因素,使痉挛侧椎动脉恢复原有供血,促进对侧发挥代偿作用,最终实现血供平衡。
  治疗频次:以上方法按需使用,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牵引治疗
  采取枕颌式持续牵引法,牵引角度为前驱50一150,依患者感觉作细微调整;牵引重量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体重而定,平均6~13kg,每次牵引20min。
  3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症状体征消失,但因劳累、天气变化后仍有轻度不适;有效:症状体征好转,仍留有不同程度眩晕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3.2结果
  治疗组:治愈27例,占50.9%;显效14例,占26.4%;有效10例,占18.9%;无效2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
  对照组:治愈19例,占38.8%;显效14例,占30.6%;有效8例,占16.3%;无效7例,占14.3%,总有效率为85.7%。
  4结论
  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从 T6横突孔上升,有两支伴行静脉,由椎间盘退变,椎动脉周围的软组织可因炎性改变、粘连而被固定,若同时椎间隙狭窄,横突间距减小,可使椎动脉弯曲而致血管腔狭窄,骨质增生及椎问盘侧方突出,可压迫椎动脉,使椎动脉供血不足。工作和劳动时颈椎长时间处于一种较固定的姿势,导致颈椎软组织慢性劳损也是发病的重要的原因:颈肌的慢性劳损所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和(或)当颈椎活动时,由于颈肌的牵拉,刺激了椎动脉,椎动脉受压或反射性痉挛,使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了前庭中枢性眩晕。
  笔者认为,推拿治疗本病有以下作用: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②松解项颈部软组织的粘连和痉挛;纠正椎间关节紊乱,恢复横突问生理距离;③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的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缓解椎动脉痉挛;④通过多方面调节椎动脉的血液供应,从而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作者: 2010-4-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