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国外关于针刺足三里与脑功能相关性研究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近些年,国内外主要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对足三里与脑的相关性进行了广泛研究。我们在对相关国内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国外相关文献,重点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针刺足三里的中枢作用机制,分析足三里与脑的相关性。1疼痛方面研究发现,与非穴组相比,电针正常大鼠足三里(100Hz,2......

点击显示 收起

    近些年,国内外主要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对足三里与脑的相关性进行了广泛研究。我们在对相关国内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国外相关文献,重点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针刺足三里的中枢作用机制,分析足三里与脑的相关性。
1疼痛方面
    研究发现,与非穴组相比,电针正常大鼠足三里(100 Hz,2~4 V)能显著延长大鼠甩尾实验潜伏期,诱导c—Fos蛋白高表达,特别是腹外侧导水管灰质c—Fos蛋白的高表达  。Ko ES等  研究了电针镇痛与下丘脑缩胆囊素表达和受体表达水平关系,发现电针双侧足三里(100 Hz,0.5 ms,O.2~0.3 mA,20 min)后,缩胆囊素mRNA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缩胆囊素受体表达增加。提示高频率电针刺激的镇痛作用与缩胆囊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有关。Kim sK等  研究发现,电针足三里对末梢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存在个体差异,缩胆囊素受体A的表达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Yang J等   通过系列研究发现,电针足三里(疏密波fl=10 Hz,f2=20 Hz,留针30 min)的镇痛作用与催产素和精氨酸后叶加压素的浓度变化有关,能降低视上核中催产素浓度,提高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丘脑腹侧核、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尾状核及胸腰段脊髓内的催产素浓度,降低下丘脑室旁核内的精氨酸后叶加压素的浓度,提高视上
核、尾状核和中缝大核内精氨酸后叶加压素的浓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室旁核内显微注射L谷氨酸钠通过增加精氨酸后叶加压素浓度而不是催产素、内源性阿片肽的浓度增强针刺的镇痛作用。Rho Sw等  探讨了电针的远端作用,发现电针足三里能诱导与疼痛有关的基因表达,包括下丘脑内5一羟色胺受体3a和内皮素受体B,提高下丘脑、肝脏和红细胞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电针远端作用与远端组织的细胞活性、基因表达、酶活性有关,这些变化的综合可解释针刺的治疗作用。
2脑保护方面
    Yun sJ等”。研究了电针足三里对应激大鼠海马内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发现电针足三里(2 Hz,波宽O.3 ms,强度1~2 mA,30 min)能明显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减轻应激状态的神经损害程度。Choa NH等  研究发现针刺双侧足三里(留针20 rain,进针深度2~4m)对大鼠纹状体出血引起的神经元细胞死亡有抑制作用,降低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数和半胱天冬酶3的表达水平,而针刺臀部非穴点则无此作用。Siu FK等  研究了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在脑缺血前分别电针双侧足三里和双侧风池(频率2 Hz,波宽O.5 ms,30 min),2组均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丙二醛的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2组之间比较具有相似的作用。Kima YK等  给大鼠一侧纹状体内注射6一羟多巴胺引起大鼠转动不对称,建立大鼠帕金森病模型。针刺双侧足三里(留针20 min,每日2次,治疗14 d),可明显改善大鼠运动的不对称,具有保护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不受损伤的作用,臀部非穴点对此则无明显作用。Guo J等  研究发现,电针双侧足三里能明显减少自发再发性癫痫的发作次数,而2个对照组(电针非穴组和针刺足三里穴组)抗癫痫作用不明显,同时电针足三里可明显提高小脑齿状核颗粒细胞层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的mRNA表达水平,提示针刺的抗癫痫作用与齿状核GAD67 mRNA表达水平有关。
    Ma sx等  研究了电针足三里对脑干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影响,发现电针一侧足三里(3 Hz,断续波lO s/2 min,留针120 min)能提高同侧薄束核nNOS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加双侧孤束核NADPH黄递酶阳性神经元和nNOS的产生,提高细胞‘核中nNOS-NO水平,通过影响心血管中枢的功能调节血压。Jang~ⅡH等  发现,针刺糖尿病模型大鼠双侧足三里(2次/d,针刺5 d),能降低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nNOS和NOS表达。Almeida RT等  电针双侧足三里20 min,频率分别是5、30、100 Hz,发现频率100 Hz电针刺激的抗损伤作用更为显著,而nNOS抑制剂N一硝基-L-精氨酸、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1H-[1,2,4]恶二唑[4,3-a]喹喔啉-1-酮均可抑制电针足三里的抗损伤作用。由此认为,电针足三里抗损伤作用与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通路的激活有关。
    Chae Y等  发现,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能减少尼古丁成瘾引起的行为敏感化和阿肯柏氏核、纹状体中c-Fos蛋白的表达。表明针刺对尼古丁成瘾的改善作用可能与调节阿肯柏氏核和纹状体的突触前活动有关。JangM等   研究了针刺对c—Fos蛋白表达和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针刺足三里能抑制脑缺血诱发的c-Fos蛋白表达,减少脱氧核苷酸酶阳性细胞数,降低脑缺血诱发的神经元细胞凋亡。与合谷和臀部非穴点相比较,针刺足三里作用更为明显。
3其他方面
    Tian N等  发现,电针双侧足三里(2 Hz,波宽0.6 ms,留针30 min)减肥主要是引起进食量的减少而不是能量消耗增加,其中下丘脑中胃饥饿素和神经肽的降低是其内在机制。HsiehCL E20~研究了脑干和脊髓在针灸效应中的角色和地位,在电针一侧足三里(2 Hz)前、电针过程中、电针后各个时段测量正常人瞬目反射的各波潜伏期Rl和R2、以及H反射的H/M比率和H-M间期。电针对瞬目反射R1和同侧R2潜伏期、H反射的H/M比率和H-M间期均无明显影响,但可以在电针10 min和40 min后降低对侧的R2潜伏期。以上结果提示,电针足三里对脑干和脊髓的单突触反射无明显影响。WOO YM等  探讨电针对侧足三里对脑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电针对侧比电针同侧足三里对脑功能的影响更大。Napadow c22]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对正常志愿者足三里进行电针和手针刺激的对照研究,发现2种针刺模式均较安慰触觉对照刺激组引起了更为广泛的fiRI信号反应,其中低频电针较手针引起了更为广泛的fMRI信号增强。低频电针刺激能增强扣带回皮质前部和中部信号,而手针则无此作用。
4讨论
    目前,国外对足三里与脑的相关性研究多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电针足三里影响疼痛和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且刺激方式以电针居多。电针频率多采用2、lO、20、100 Hz。脑保护方面多采用低频率2~20 Hz,镇痛方面多用高频率。刺激强度均以肉眼可见肌肉收缩、动物反抗不强烈为度。电极的连接方式主要有2种:2个电极分别连接在双侧的足三里:1个电极连接一侧足三里,另一电极置于足三里外侧旁开5 IIlIfl处的非穴点。非穴的位置多选在尾骨与髋关节连线的中点处    、臀部非穴点[10,12]、尾部近端  以及胭绳肌处[14,23]。
    在疼痛研究方面,有研究者提出了针刺敏感鼠(responderanimals)筛选的理念   ,在正式实验操作前,先针刺一侧或者双侧的足三里,通过针刺前后甩尾实验潜伏期的比较来反应动物是否对针刺有感应。如果针刺后潜伏期/针刺前潜伏期≥1.5,表明为针刺敏感鼠,可纳入实验;如果比值<1.5,则为针刺不敏感鼠(nonresponder animals)。通过对针刺敏感鼠的筛选,可以保证受试对象对针刺反应的一致性,减少实验误差。
    综上所述,迄今国外对足三里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镇痛和脑保护作用方面,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足三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如采用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生物信息学等多种技术手段,可进一步深入揭示足三里与脑的相关性。
作者: 吴萌萌 石广霞 刘存志 2013-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