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针灸治疗实热型偏头痛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摘要:偏头痛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气血运行障碍而产生的疼痛,由于头的重要位置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使得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偏头痛在中医学上分二种类型:一是外感型,表现为头半侧持续性胀痛,每遇风寒加重,更兼有风池穴部位疼痛拘紧及项强,畏寒咳嗽,全身骨节疼痛等症状,脉多浮弦。笔者于2010年6月......

点击显示 收起

    偏头痛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气血运行障碍而产生的疼痛,由于头的重要位置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使得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偏头痛在中医学上分二种类型:一是外感型,表现为头半侧持续性胀痛,每遇风寒加重,更兼有风池穴部位疼痛拘紧及项强,畏寒咳嗽,全身骨节疼痛等症状,脉多浮弦;二是实热型,表现为偏头跳动疼痛,痛裂如割,面红目赤,性情急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紧。笔者于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应用针灸治疗实热型偏头痛病人65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65例病例均为康复中心病例,其中住院病人16例,门诊49例,男性为15例,女性为50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半月至15年,平均3年。临床排除外伤或药物等外部因素所致。
2治疗方法
    (1)治则均以通经活络,疏风泻火止痛为治疗总则。主要取穴: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配用风池等。并配以丝竹空、内迎香放血,针刺行间、四神聪等穴。(2)操作方法:令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取穴部位皮肤后,选用0.30×50 mm毫针,根据针刺穴位要求不同或垂直刺入或斜刺穴位,依部位不同刺入的深度不同,得气后留针20 min左右,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丝竹空、内迎香采用三棱针放血,3天放血1次。
3治疗结果
    治疗以10次为1疗程,治疗次数最少为1个疗程,最长为3个疗程,3个疗程无明显好转者视为无效。显效为偏头痛完全缓解及明显缓解,没有明显复发情况;有效为偏头痛中度缓解,但有间歇性发作,发作时比之治疗前要轻;无效为偏头痛未得到缓解或只有轻度缓解,并常出现明显反复发作。65例患者中显效为38例,占58.46%;有效为20例,占30.77%;无效为7例,占10.77%;总有效率为89.23%。
4讨论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少阳经气血失调,经脉通路运行不畅是产生偏头痛的根本原因,针刺治疗该病,根据病变特点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选用丝竹空透率谷、合谷、列缺、足临泣,意在取宣通手足少阳泻火行气止痛之利。丝竹空为足少阳经气之所发,亦为手少阳经脉之终止穴,穴位本身就治疗偏头痛,沿皮透至率谷,更加强了疏通手足少阳的作用,因率谷是足少阳、足太阳二经的会穴,具有疏散少阳风热,使其循太阳经脉达表之意义。合谷乃手阳明之原穴,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根据以俞代原的原则,其在手阳明经中五行属木.所以 它对疏通少阳更具有奇效。“列缺善疗偏头患”,与合谷相配更有原络配穴的意义。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腧穴。五行属“木”,具有很好的疏通少阳风热的作用,其位置在足之远端,具有远离病所,引热下行之功用。《类经图翼》:“木有余者宜泻此……使火虚而木自平”,也充分证实了本穴在泻火方面的重要性。风池穴是足少阳之经穴,又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一穴可通多经,是治疗偏头痛的主要腧穴  。肝气郁结,化火生风;水不涵木,郁热生风。配以丝竹空、内迎香放血,以疏泄肝胆火炽,去热邪上攻头部而造成的脉络雍塞,血滞不通。四神聪乃经外奇穴,除有局部排除雍塞止痛作用外,在平肝疏风方面也有显效,配以肝经之荥穴,平肝功用更为显著。
作者: 朱献玲 2013-6-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