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论著及其他

肺结核瘤临床诊断的灰色区域(附误诊2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06-8106(2004)13-1333-02由于对不典型肺结核瘤的病理改变认识不足,易造成影像学解释上偏差,往往将肺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相混淆,出现诊断上灰色区域。本文分析2例误诊病例,复习相关文献,为减少误诊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例1,女,46例,反复干咳1月余,无发热、盗汗及咯血史,无明显......

点击显示 收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3-1333-02

 由于对不典型肺结核瘤的病理改变认识不足,易造成影像学解释上偏差,往往将肺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相混淆,出现诊断上灰色区域。本文分析2例误诊病例,复习相关文献,为减少误诊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例1,女,46例,反复干咳1月余,无发热、盗汗及咯血史,无明显的结核病接触史。抗生素治疗无效作X线、CT检查,提示:右下肺外周部靠近胸膜处可见一直径约2.1cm模糊阴影,病灶周边大部分清晰,但少部分区域有放射状稍高密度阴影,病灶中央也有相似表现:肺门淋巴结肿大。临床考虑:肺癌可能性大而手术切除病灶。病理检查:带少许肺组织肿物1个,直径2cm,界清,无包膜,切面灰白夹淡黄,质中,部分区域有干酪样坏死物。镜下见:病灶中央少许干酪样坏死,可见线状不成熟钙化灶,病灶周边也有不成熟线状钙化灶,大部分为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有Langhans细胞形成。病理诊断:右下肺结核瘤向钙化过渡。

例2,女,55岁,咳嗽、胸痛2个月,患者消瘦明显,但无发热、盗汗症状,无明显结核病接触史。X线及CT提示:右上肺尖可见一直径约2.5cm大阴影,边缘清,但部分区域有放射状阴影,病灶中央也有类似改变;肺门淋巴结肿大。临床考虑肺癌可能性大而手术切除病灶。病理检查:肿物1个,直径2.5cm,切面灰白,呈豆腐渣样。镜下见:肿物大部分由纤维组织构成,可见结合结节形成,中央及边缘均可见少许线状不成熟钙化灶形成。病理诊断:右上肺尖结合瘤伴钙化。

2 文献复习及讨论

2.1 关于结核瘤 结核瘤(tuberculoma)是与周围肺组织镜界清楚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病灶多为1个,有时一个大的球形灶周边有1~2个较小的干酪样或钙化病灶。结核瘤直径约为2~5cm,超出5cm者少见,病灶大多位于肺上叶,接近胸膜,右肺居多 [1] 。结核瘤是由于病人免疫力较高,结核病灶较大无法完全吸收,而由周边纤维组织增生包裹而成。有学者认为 [2] 结核瘤的形成有以下四种原因:(1)由干酪样肺炎局限,纤维化形成;(2)由结核性肉芽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3)由阻塞性空洞充满干酪样物质形成;(4)由靠近肺门的较大支气管结核向外发展而成。但不管是由哪种情况发展而来,都有其典型X线表现,典型病变是中央为干酪样坏死灶,周边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从而形成一个X线表现为境界清楚的高密度阴影。但当干酪样坏死灶出现伴随病变(并发症)时X线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处于静止期的结核瘤有活动性改变或出现早期钙化,钙化灶为线状结构时,其像学上往往出现类似于肺癌的“边缘毛刺状”改变,极易误诊。这就是所谓的灰色病变区域。这种情况多见于成年初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免疫力较强,临床中毒症状不明显的患者。

 2.2 误诊原因分析 成年人初次感染结核杆菌而且患者免疫力较高,临床中毒症状不明显时所形成的结核瘤由于X线表现与周围型肺癌相似,极易混淆,误诊最主要原因是:(1)放射诊断医师对结合瘤形成过程缺乏一个动态的认识。结合瘤形成早期、中期及晚期不同阶段其病理组织内各种成分构成比例是不同的,因此结合瘤影像学也有差异,如果总是以典型的结合瘤X线表现诊断不同时期结合瘤,难免出现偏差。(2)临床医师过分依赖影像学诊断,对病人其他相关指标未作系统检查和分析。例如,肺癌病人有慢性吸烟史,男性多见;而肺结核瘤病人大多数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多次痰涂片抗酸染色也有鉴别价值;纤维支气管镜检活检也可作为诊断参考依据。

因此,要提高肺部肿块性质诊断准确率,必须对肿块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有所了解,同时具有很好的影像学基础,利用一切可用手段,综合分析临床表现方能确诊。

参考文献

1 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3.

2 同济医科大学及中山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外科病理学.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410.

(编辑 维兰)

作者: 张锡流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