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论著及其他

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及中医药研究发展的思考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摘要:转化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较快地转化并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一种医学模式,其中心内容是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实现了从基础研究结果到临床实践的快速衔接,为中医药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1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和意义当前,生命科学研究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

点击显示 收起

    转化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较快地转化并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一种医学模式,其中心内容是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双向转化。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实现了从基础研究结果到临床实践的快速衔接,为中医药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
1  转化医学理念的兴起和意义
    当前,生命科学研究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体现在以下方面:以往多发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正逐渐被慢性衰退性疾病所取代;基因组时代产生大量研究成果;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从单分子研究阶段进入分子网络机制研究阶段;传统疾病需要依据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状况研究的成果进行重新分类;针对高危患者,应用精确的分子技术,有可能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发现疾病,最终真正预防疾病的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研究和临床实
践呈现相互隔离的态势,造成了许多研究成果未能或无法向实际应用转化;疾病谱已从急性病转向以慢性病为主,传统的单因素研究方法已无法满足慢性病防治需要;如何将基础科学研究积累的大量数据转化为解决医疗问题有用信息,需要生命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领域专家的有效合作与交叉研究;如何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医学科学实践,通过基础研究、药物开发及医学实践三者的整合,提高解决医学重大问题的效率,鉴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严重脱节,建立二者问双向交流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凸显,转化医学应运而生。为解决这些矛盾,l993年首次出现了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得到更多认同。姜化医学是近几年国际医学健康领域提出的新概念:它是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包括系统病理学、系统药物学、系统诊断与综合治疗等在内的医疗体系.其目的是使医学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快速转换,迅速缩短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美三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最初就将转化医学定义为:①实验室体外(in vitro)发现和动物体内(in  vivo)试验;②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人体内试验,加强临床研究,证实其效果、安全性,并在实践中推广。现在转化医学不但注重基础研究的成果更快地向临床应用转化,而且更加注重基础和临床的密切合作,通过加强二者之间的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更多的成果。因此,确切地说,转化医学应该是一个以临床为中心的良性循环过程。首先,临床医师根据临床需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基础研究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可行的临床诊疗技术;其次,临床医师在使用这些诊疗技术的同时,提供反馈意见,为基础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研究方向。转化医学是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革命的时代产物,致力于弥补基础实验研发与临床应用问的鸿沟,通过研究诊断及监测人类疾病生物标志物,为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创新药物开辟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途径,因而又被称为“从实验台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B2B)的一种连续过程。医学研究最终是为人类健康,世界各国得益基础研究飞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国家已将“推动实验室发现用于临床治疗”作为国家医学研究的重要战略,转化医学成为研究部署重点之一,并已依托高等院校、医学研究中心(所)、医院或独立的转化医学中心等开展了大量工作。
    转化医学将通过下列三个方面推动21世纪3P医学(predictive,prognostic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的发展: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和应用;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疾病治疗反应和预后的评估与预测。当代医学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3 P”医学时代。“3 P”医学被誉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方向,代表医学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最高阶段。其核心是将预警、预防以及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全面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转化医学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将前者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可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药物和途径,从而整体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转化医学对于公共卫生人员的意义在于确保疾病诊疗的新进展能够惠及每个患者。研究成果的转化面临两大障碍,首先是基础研究中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人类疾病诊疗和预防的新方法,其次是如何将临床研究成果融人医师日常的临床实践,目前的研究对前者侧重较多,对后者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2  转化医学研究发展的现状
    转化医学概念提出后发展迅速,很多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组建了转化医学的研究机构并确立了其研究的重点方向。2003年9月在对超过300位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民众进行深入咨询后,时任美国NIH院长Zerhouni制订了全新的医学研究规划(即行动路线图roadmap),目的是加速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果转化,将更多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诊疗,从而达到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终极目标。其核心宗旨有三个:一是探索揭示复杂生物体及其调节机制的新途径;二是打破阻碍科学发展的管理和文化壁垒,探索个体和学科合作的新方法;三是加强临床应用研究,培养临床学者(physician—scientists)从事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医学研究。NIH于2006年成立了临床与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委员会,开始实施临床与转换科学基金计划,并于同年资助哈佛大学成立了被称为“哈佛催化剂”的临床与转化科学研究中心,预计到2012年将发展60家这样的研究中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NIH,总经费约为美国全国生物工程和医药研究经费的l/3,其中约l/3用于临床研究,2/3用于基础研究。2009年在NIH 293亿美元的科研总经费中,5.27亿美元(1.8%)用于转化医学相关项目研究。预计到2012年在全美各大学和医疗中心成立60个转化医学中心,经费预算达每年5亿美元7i。2004年,英国推出“科学和创新投资框架”,2007年1月,成立健康研究战略协调办公室。其职责包括转化医学研究、公共卫生研究、电子健康档案研究、方法学研究、人力资源发展等5个方面,明确提出将基础研究新的发现,转化为新的治疗方法、服务于临床实践的医学研究战略。2006年5月,苏格兰卫生部部长宣布苏格兰与全球最大制药公司之一的惠氏制药公司合作启动世界上首个企业与大学联合成立的“转化医学合作研究中心”,加速新药的开发。并于2007年投资800万英镑用以资助28个新设立的转化医学研究项目。英国在从2008年开始的未来5年拨款4.5亿英镑用于转化医学研究,而欧盟用于转化医学研究的经费更是达到60亿欧元。其他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等也有相似的计划。在亚洲,2008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依托其附属医院,也开始建立他们的第一个转化医学中心。
    转化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2007年召开的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转化医学成为了该论坛一大亮点。大会主席胡盛寿教授说:“转化医学是未来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迅速把一些成熟的技术、有研究成果的技术,变成对患者、对人们的健康有实实在在贡献的,这是目前一个方向和任务。近几年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我国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很快。2008年5月,复旦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出生缺陷研究中心”。2008年6月,率先在温州医学院召开了“国际遗传学和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随后一些高校和医院科研机构相继建成了转化医学中心。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立了国内首家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2009年4月,中南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在湘雅医院正式挂牌成立。2009年9月,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和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中心共同举办了“我国转化医学发展战略研讨会”,由此揭开了我国转化医学探讨的序幕,并提出五项建议:①形成中国特色的转化医学模式;②转化医学需要政策和财政支持;③注重培养转化医学人才;④科学推进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⑤促进医学成果向社会预防领域转化。另外还有高校与制药企业之间的合作,例如: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展精神疾病的转化医学研究。2010年先后在上海、杭州、天津等地召开了一系列转化医学研讨会,探讨了我国转化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3  中医药研究发展的思考
    转化医学一经提出便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同样也给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创新的时代良机。中医药研究目前存在先进的符合医学发展方向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整体化和个体化治疗理念与落后的诊断和研究的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如何促进中医理论的广泛传播和建立新的诊疗技术,促进和加快中医药研究向更深层次水平迈进,是值得中医药界同仁深思的当务之急。
3.1  加快中医药教育改革,培养多种形式的复合型中医人才  中医学理论来源于临床,转化医学强调以临床为中心,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基础学科结合开展研究,最终服务于临床。传统中医药学的研究以临床诊疗实践为核心,对临床诊疗经验的总结、归纳、提升和再运用,形成了中医药理论发展和研究的主要模式。中医药的发展其扎实的经典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能力与经验是其根本。目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动手能力差,缺乏中医基本的辨证思维能力,不能发挥中医药优势遣方用药治疗疾病;另一方面,临床带教教师也缺乏对临床教学足够的重视,本身对于辨证思维缺乏深刻理解,生搬硬套、不求甚解,更不用说在教学中能生动地传授给学生。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得目前医学硕士、博士的培养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临床医学硕士、博士缺乏真正的临床实践技能,而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结果又仅停留在论文的发表,与临床实际应用脱节。中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只有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把中医理论知识的深厚积淀与临床经验的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转化医学的实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基础与临床的整合,因此需要复合型的中医人才。复合型中医人才不仅是基础和临床的复合,也应该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的复合。由于历史原因,中医药研究的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整体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学科渗透和交叉相对欠缺,对生物医药的国内外进展和前沿动态的了解相对迟缓,创新动力相对不足,因此需要加快对既懂中医又有良好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并具有转化医学理念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根据中医专业不同方向的特点,很有必要对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特别是应进一步加强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同时根据培养方向和培养目的加强现代医学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了解前沿动态,拓宽知识层面,为中医培养适合未来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中医与学习西医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科研与临床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
    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制订一套完整、科学、实效的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和辨证思维的方案,并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医院校临床基地的内涵建设,开展规范化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中医药学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其理论、方法、技术和药物等绝大多数来源于临床。建立能够满足中医药学临床研究需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平台,是关乎中医药学发展的瓶颈和技术关键。
    中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医研究生培养必须从战略高度强调临床和科研结合的重要性,把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发展新技术、新疗法,围绕临床问题选择科研课题作为一个重要的措施。在研究中解决临床问题,在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研究课题,两者互相推进,共同提高。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人才。
3.2  加快医院的学科建设,构建转化中医药学研究机构或团队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立足和发展的生命线,其建设水平直接反映出医院整体水平和学术地位。转化医学的起点来源于临床需要,并最终应用于临床,因此建立相应的转化医学研究机构是医院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的理念、需求、设计或点子结合基础的技术是转化科学双向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床边到实验台(bedside to bench)与实验台到床边(bench to bedside)相辅相成。这就要求临床科室高度重视其专业的医学基础的建设和发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应把握先机,采用多种模式构建转化中医药学研究机构或团队。如采用加盟或联合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以临床和基础以及药物开发为主体的区域性跨学科转化中医药研究中心联合体,吸引企业共同参与,以平台管理方式进行统一部署和联合攻关。选择基础好的中医优势病种,以临床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疾病证候的辨证规律、治则治法、方药运用、证候转变、疗效评价等关键环节,从文献挖掘开始到提出问题和假说,广泛吸收和应用多学科交叉,组成集团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应用各种组学技术,开展不同层面的与证候发生、发展、分类、治法方药和疗效评价相关联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并给予其脏腑和四诊信息定位等的中医内涵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积极开展重大疾病的中药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探索个体化用药的治疗方案;积极开展血清化学物质组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等。
    目前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还没有关于转化医学研究的学科建设,面对这种情况,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应该迎头赶上,加快组织和实施科研成果转化的规划和建设,加强院内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各科室的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才能使医院得到更好发展。
3.3  加强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与制药企业之间的合作转化医学研究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研究模式,该研究需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配合,组成一个团队。因此,转化医学是一种整合医学。中医院校具有人才优势,附属医院具有临床优势,制药企业具有技术优势,三者联合可以形成补缺联盟;实践证明补缺联盟可以充分发挥成员在各自某些领域的优势,大大地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实现合作各方的持续增长。附属医院和制药企业可以为中医院校提供实习基地,并从中选择所需人才;中医院校可以根据附属医院和制药企业的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三方联合将是一个共赢的选择。生物医学各分支领域的高速发展,决定了难以产生科学全才。传统的生物医学研究侧重于科学家个体的科研能力,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应着力于广泛的跨学科合作,发挥诸多高水平科学家的群体力量,强强联合、优势共享。由于基础科研和临床医师所接受的培训不同、日常工作重点不同、甚至文化理念也有很大差异,相互合作的前提是对同一科学问题具备科学思维的能力,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科学潜能,投入团队的工作,是摆在团队管理者面前的迫切课题,简单的行政组合并不能确保成果产出。如何加强庞大的高水平研究团队的组织管理和部门协调,以接近医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即改善人类健康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3.4加大投入.增加中医药研究技术手段当前中医药发展的最大矛盾就是先进的理论认识与落后的技术手段之间的不平衡。一方面是中医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浩如烟海的文献古籍,数以万计的有效验方;另一方面是中医技术手段的相对落后,尤其是随着西医的传人,中医技术手段的发展受到巨大冲击,目前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几乎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这些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恰好为解决中医这一矛盾提供了一个机遇。转化医学的本质就是促进基础和临床的互动,使两者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中医药技术手段研究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增加中医技术研究的经费,鼓励中医诊断防治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中医学术水平和诊疗能力获得双重发展。
3.5  建立新的中医药研吭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当前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大多只关注SCl论文发表数量,以及人才培养数量与理论创新等方面,而忽略了研究成果的转化,这样往往会误导研究者。这已经开始阻碍中医药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中医药研究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研究成果转化标准,把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设立奖金,重点奖励在研究成果转化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转化医学方兴未艾,中医发展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只要有国家正确的政策支持和中医人的不懈努力,借助转化医学这一发展机遇,中医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 杜武勋 张少强 冯利民 朱明丹 姜 民 罗国安 2012-3-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