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学论文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炎106例

来源:中医民间疗法
摘要:我院妇产科2000年5月~2007年2月共治疗子宫内膜炎106例,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共收集在我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炎及外院子宫内膜炎治疗效果不佳者106例,其中急性子宫内膜炎25例,慢性子宫内膜炎81例。年龄20~35岁占急性中的90%,36~50岁占慢性中的95%,急性中有10%是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慢性中的5%是20岁左......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妇产科20005月~20072月共治疗子宫内膜炎106例,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共收集在我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炎及外院子宫内膜炎治疗效果不佳者106例,其中急性子宫内膜炎25例,慢性子宫内膜炎81例;年龄2035岁占急性中的90%,3650岁占慢性中的95%,急性中有10%是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慢性中的5%是20岁左右急性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转为慢性。

  病例入选标准:突然下腹疼痛,或经常下腹隐痛及坠胀感。腰骶部疼痛,白带增多色黄有味。发热,体温38~C40~C,脉搏120140次/分。子宫颈口有大量脓血性分泌物溢出。子宫颈举痛,子宫体增大压痛。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经期延长,痛经、闭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超过O80,宫颈分泌物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①09%氯化钠250ml加青霉素800 U②5%葡萄糖液加丹参注射液20ral甲硝唑液500ml。每日1次静滴。

    中药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组成:金银花30g,蒲公英20g,野菊花20g,紫花地丁20g,紫背天葵20g,牡丹皮15g,赤芍15g,丹参15g,川芎15g,败酱草15g,延胡索llg,木香lOg,黄连15g,板蓝根30g。白带混浊臭秽者加黄柏lOg,鱼腥草30g;腹痛甚者加乳香15g,没药15g。水煎服,每日1剂,12次,口服。慢性子宫内膜炎。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组成:小茴香lOg,干姜lOg,肉桂lOg,当归15g,川芎lOg,赤芍15g,延胡索15g,五灵脂15g,没药15g,蒲黄15g。两侧小腹痛者加荔枝核15g,乌药15g;腰腹下坠者加桑寄生15g,续断15g;带下量多者加白术15g,山药15g;腹胀者加香附15g,枳壳lOg。水煎服,每日1剂,12次,口服。中药灌肠:方药组成:红藤30g,苏木30g,丹参30g,蒲公英30g,金银花30g,板蓝根30g,鱼腥草30g,当归15g,桃仁15g,三棱15g,莪术15g。用法:水煎取汁15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中药离子导入:方药组成:丹参30g,鸡血藤30g,连翘30g,赤芍15g,牡丹皮15g,三棱15g,莪术15g。用法:水煎取汁,局部离子导入,每日1次。

    一般用药1个疗程,西药1个疗程为7天,中药1个疗程为15天。顽固者中药可用23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下腹疼痛消失,白带减少,发热减退,体温下降,脉搏正常。子宫颈举痛、宫体压痛消失,白细胞转为正常,中性粒细胞下降。有少数顽固者也有下坠感及腰骶部隐痛。

    治疗效果:治疗106例,有效105例,有效率为99%;无效者1例。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形成主要与湿、热、毒邪关系密切。多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之时,湿、热、毒邪乘虚而人,与败血搏结于胞中,气血不畅而致冲任受阻,带脉失约,胞宫失于濡养,造成不荣则痛,气血受阻形成血瘀,而致下腹部疼痛剧烈连及腰骶部。湿、热、毒邪循经下注,则带下量多,色质异常。正邪交争剧烈,故出现高热、寒战。采用西药迅速控制急性炎症。运用中医清热解毒、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清热解毒药主要是针对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高热及各种热毒症,对急性子宫内膜炎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清热解毒药对炎症各个环节均有一定的作用,与青霉素合用可增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上也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中医学有“久病人络为血瘀”的理论,所以治疗上应用化瘀止痛。血瘀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化瘀药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内血流量的作用,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管阻力,如丹参、川芎、三棱、莪术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血瘀证的浓、黏、凝、聚状态,起到化瘀止痛作用。应用中药局部治疗,利用机械热温刺激黏膜渗透的作用降低炎症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的渗出,同时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达到化瘀止痛的目的。采用中西医全身与局部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炎,既利用西医西药对急性期的控制作用,又发挥中医中药对慢性病远期疗效的特色,使急性炎症得到控制,慢性炎症得到缓解与消失。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