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学论文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来源:国际中医药杂志
摘要:慢性鼻窦炎多由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能得到适当治疗所致,伴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起的肿块,形成鼻息肉。本文应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我院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诊......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鼻窦炎多由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能得到适当治疗所致,伴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起的肿块,形成鼻息肉。该病多发于中年人,具有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本文应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配合中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我院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断标准。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中男性l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5.3(6~64)岁;平均病程5.3(1~22)年,其中双侧病变者23例、单侧病变者l0例:根据l997年海口标准分型和分期:l型1期4例、2期8例、3期5例;Il型1期3例、2期4例、3期2例;Ⅱ型7例。对照组32例中男性l7例、女性l5例;平均年龄35.6(7~65)岁;平均病程5.7(1~25)年;其中双侧病变者25例、单侧病变者7例;l期1期3例、2期7例、3期5例;Il型1期2例、2期6例、3期4例;IIl型5例。两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鼻塞、黏脓涕,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嗅觉减退或障碍等症状,术前行常规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检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及分型和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诊断标准:有慢性鼻窦炎史:随息肉的生长鼻塞加重;表现为鼻塞、黏脓涕,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嗅觉减退或障碍等。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术前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明确病变部位及范围。患者于术前5 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钳除息肉组织,切除钩突、筛泡,摘除息肉,根据病情开放前筛、全筛、全蝶筛,扩大上颌窦、额窦、蝶窦自然开口。术后24~48 h取出填塞物、第3天开始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混合液冲洗鼻腔,1(或)2次,d,术后6周内每周处理术腔1次。术后第1(或)2周复诊1次,3个月后每3(或)4周复诊一次,直到术腔黏膜完全上皮化。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益气通窍活血中药(黄芪15g、白术12g、茯苓12g、防风9g、苍耳子9g、辛夷9g、白芷9g、桔梗12g、石菖蒲9g、败酱草12g、川牛膝12g、桃仁99、赤芍99、甘草62),1剂/d,水煎取汁早晚两次分服,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随访半年,评估疗效。

  1.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术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术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术腔黏连,窦口狭窄或闭塞,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32例中,痊愈11例(344%),好转13例(40.6%),无效8例(25.O%),总有效率为75.O%;治疗组33例中,痊愈19例(57.6%),好转11例(33.3%),无效3例(9.1%),总有效率为90.9%。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结语

  本研究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去除阻塞病变组织,重建和恢复鼻窦通气引流和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术后服用益气通窍活血中药促进鼻窍正常功能的恢复,方中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防风益气固表;苍耳子、辛荑、白芷芳香通窍;桔梗、菖蒲、败酱草排脓消肿;牛膝、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排脓通窍之效。

 

 

作者: 沙海滨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