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中医幻灯库

哮 病

 

 

概念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历史沿革
1《内经》记载了哮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如《素问.阴阳别论》“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2《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提出了哮病发作时的特征及治疗,并将其归属于伏饮。
3《丹溪心法》首创哮喘病名并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
并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4《医学正传》进一步区分哮与喘
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5目前认为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
,属于伏饮证,包括西医学的支
气管哮喘、嗜酸细胞增多症等病。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表散,
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
聚液生痰。
吸入烟尘、花粉、动物皮屑、异
味气体等,影响肺气的宣降,津

液凝聚,痰浊内生而致哮。
2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寒阴内停,或嗜食酸
咸甘肥,或进食海膻发物,以致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
壅塞气道,而致诱发。

3体虚病后
素质不强,易受邪侵。
病后体弱,肺气或肺阴不足均可
导致痰浊滋生,影响肺的肃降。
素质不强多责之于肾,病后体弱
多责之于肺。

二、病机
1病理因素 以痰为主。
在于脏腑功能失调,素体偏盛偏
虚,对津液的运化失常,肺不能
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精,肾
不能蒸化水液,而致凝聚成痰,
若痰伏于肺则成为潜在的病理因
素。

2基本病理变化
发作时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
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
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
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
致痰鸣如喉,气息喘促。
缓解期则表现为肺、脾、肾等脏
气虚弱之候。

3预后与转归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的疾病。有的随年龄增长而终止
发作,有的则发作频繁,严重者
可出现喘脱危候,长期不愈可导
致肺胀。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有哮病
史。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
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2反复发作性。
3发作突然,可见先兆,可缓解。
4平时可一如常人。

二、病证鉴别
1哮病与喘证 2哮病与支饮
三、相关检查
1血常规:嗜酸细胞
2血清
3痰检查可发现大量嗜酸细胞
4肺功能
5血气分析
6胸片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哮病总属邪实正虚之证。
二、治疗原则
当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
发以攻邪气为急”之说,以“发时
治标,平时治本”的基本原则。

《景岳全书.喘促门》“扶正气者,
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
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
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
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
宜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宜量加消
散,此等证候,当卷卷以元气为念,
必致元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若
攻伐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

三、证治分类
(一)发作期
1冷哮证
症状: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
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窒,
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多
沫,口不渴或喜热饮,形寒怕冷,
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
苔薄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
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2热哮证
症状: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
息涌,胸高邪胀,咳呛阵作,咯
痰色黄或白,排吐不利,口苦,
口渴喜饮,汗出,面赤,身热,
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证机概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
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代表方:定喘汤
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
症状: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
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
痰粘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
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


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
舌边尖红,脉弦紧。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
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代表方:小青龙加石膏汤
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
症状: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
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不
得卧,咯痰粘腻难出,或白沫痰,
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
去,发前有鼻、咽、眼、耳发痒,
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
随之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
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代表方: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
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
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

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
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
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
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
细数。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
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代表方:平肾固本汤
6喘脱危证
症状: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煽,
张口抬肩,气短息促,烦躁,昏
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
脉细数不清,或浮大无根,舌质
青黯,苔腻或滑。


证机概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
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虚。
治法: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代表方: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症状:气短声低,喉中有轻度哮
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

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
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
主气,脾虚健运无劝,气不化津,
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代表方: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
症状: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
气不利,咯痰质粘起沫,脑转耳
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
或无心烦热,颧红口干,舌红少
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
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治法:补肺易甚。
代表方: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
煎。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1须注意寒证与热证的互相兼杂,
与转化。
2发作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
虚为主。
3注意风邪致病特点。
4注意瘀血致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