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经验交流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目前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较高,达30%[1]。眼科医生尝试了多种手术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仍较高。近2年来,笔者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点击显示 收起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目前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较高,达30%[1]。眼科医生尝试了多种手术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仍较高。近2年来,笔者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翼状胬肉23例,男8例,女15例;双眼发病者2例,年龄30~68岁,平均49岁。原发性翼状胬肉19例,复发性翼状胬肉4例。

  1.2手术步骤2%利多卡因结膜下浸润麻醉,从翼状胬肉头部开始剥离,向鼻侧分离结膜下肥厚增生的组织,切除多余的胬肉组织,暴露巩膜,烧灼止血。将浸有0.3mg/ml的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暴露的巩膜4min,随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将结膜瓣缝合固定于巩膜壁2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0.5ml+地塞米松0.4ml,涂红霉素眼膏包扎术眼,术后口服抗生素5天,2天后滴科恒滴眼液,6天拆线。

  1.3结果23例手术术后异物感及流泪1~6天,术后1周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无点状混浊,无溃疡,前房KP(-),随访观察2年,23例中22例无复发,复发1例,复发率4.4%。

  2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可能与风尘、烟雾、干燥、紫外线等因素有关,尤其是紫外线照射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致病原因[2]。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最常见的方法,由于手术方法各异,术后复发率相差很大,笔者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较满意效果,降低了胬肉的复发率。

  丝裂霉素C是由头状链霉菌产生的一种成分,具有烷化作用,能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抵制增殖期细胞的DNA复制,抵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对增殖各期中的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对有丝分裂率高的细胞最具抗增殖作用,大剂量应用可导致细胞不可逆的抑制。丝裂霉素C的毒性作用随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大,因此,适时、适量的应用丝裂霉素C对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术中应用0.3%丝裂霉素C局部湿敷裸露的巩膜面3~5min,以减少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70.

  2李梅菊.紫外线辐射对眼的损伤.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1):115-116.

  作者单位: 257055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医院眼科

作者: 高丽华 2005-7-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