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后交通动脉瘤误诊为动眼神经麻痹2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动眼神经麻痹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其原因较复杂,往往只注意表面症状,而造成误诊。诊断:右眼动眼神经麻痹。转白医大二院经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诊断:右眼动眼神经麻痹。...

点击显示 收起

     动眼神经麻痹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其原因较复杂,往往只注意表面症状,而造成误诊。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44岁,因“右眼眶部疼痛,伴有视物不清3天”来我院门诊。查体:患者神清语明,血压正常,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1.0,右眼上睑明显下垂,眼球明显外斜,向内、向上、向下活动受限,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深浅正常,瞳孔散大约7mm,对光反射消失。晶体及眼底正常。眼压正常,辅助检查:右眼眶及副鼻窦拍X线片均正常。血常规及甘油三酯、血糖检查均正常。诊断:右眼动眼神经麻痹。给予营养神经及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2周,效果欠佳。转白医大二院经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例2,患者,女,42岁,因“右侧头痛伴有眼球运动受限1周”来我院门诊。患者既往健康,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8,左眼视力1.0,右眼上睑下垂,眼外展位,向内活动受限,角膜正常,前房清,深浅正常,瞳孔散大约8mm,对光反射消失。虹膜纹理清。晶体及玻璃体视网膜均正常。眼压正常,右眼眶及副鼻窦拍X线片正常。头部CT未发现异常。诊断:右眼动眼神经麻痹。给予营养神经及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2周,效果不佳,转白医大行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2  讨论

    颅内动脉瘤多发于颅底动脉环,以颈内动脉系统为多见,其中以前交通动脉瘤发病率为30%,后交通动脉瘤30%,颈内动脉瘤30%,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10%,发生原因:(1)解剖上脑动脉血管壁中层与外层比较薄弱;(2)脑血管血流量大,承受的血液冲击力正好作用在有中层缺陷的动脉交叉处;(3)老年人动脉肌层纤维变性及粥样硬化等可使动脉弹力层变性断裂;(4)颅脑外伤及感染也可引起。40~70岁多发,易累及眼神经。典型表现:突发一侧额部疼痛,上睑下垂、眼内收、上视下视,眼球活动受限、瞳孔散大,眼眶周三叉神经眼支处疼痛而无感染丧失。临床上易与动眼神经麻痹相混淆。后交通动脉瘤未破裂前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同侧额部疼痛和动眼神经麻痹,它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为完全性,瞳孔也为完全性麻痹。在临床上遇到单侧动眼神经麻痹为主的病例,首先行头颅CT平扫,发现SAH即给予血管造影。因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颅内动脉瘤显示率不高,只能确定出血范围、血肿大小、脑梗死情况。较小的瘤体不易查出,容易漏诊。而脑血管造影能够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囊内有无血栓、动脉硬化及痉挛范围、程度、有无颅内血肿或脑积水、动脉瘤的瘤蒂大小以及是否适应手术夹闭等。眼肌麻痹临床常见而病因复杂,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和关键。中老年人突发动眼神经麻痹,伴有头痛、视力下降、瞳孔受累,都需要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瞳孔受累是后交通动脉瘤与动眼神经麻痹鉴别的重要依据。后交通动脉瘤明确诊断后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神经功能的恢复取决于麻痹程度和早期手术,如不积极治疗,有可能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

    作者单位: 133700 吉林敦化,敦化市医院眼科(△放射线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崔英杰,金红兰,崔迪,楚艳荣,年玉华 2006-8-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