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中西医结合外治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新生儿致盲的严重眼病之一。笔者运用氧氟沙星眼水点眼及中药液冲洗结膜囊的方法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既针对病症需要,又解决患儿打针服药困难的矛盾,取得很好的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出生3~12天的新生儿16例,男10例,女6例。临床表现:(1)双眼呈急性结膜炎表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

点击显示 收起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新生儿致盲的严重眼病之一。笔者运用氧氟沙星眼水点眼及中药液冲洗结膜囊的方法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既针对病症需要,又解决患儿打针服药困难的矛盾,取得很好的疗效。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出生3~12天的新生儿16例,男10例,女6例。临床表现:(1)双眼呈急性结膜炎表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囊大量脓样分泌性物外溢。(2)母亲有淋病史。(3)实验室检查结膜分泌物淋菌阳性。

    1.2  治疗方法  (1)中药方剂:银花、连翘、大青叶、丹皮、赤芍、土茯苓、土川太、苦参、凤眼草、川连各10g煎汤,加水1500ml煎至500ml,凉冻澄清,取澄清液冲洗结膜囊。每天数次,1天用完。(2)点氧氟沙星眼水,每小时1次。

    1.3  疗效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2)结膜囊分泌物淋菌检查(-)。

    1.4  结果  16例患儿平均用药5天,眼睑水肿消退,结膜分泌物消失,结膜充血明显减轻,结膜囊分泌物淋菌检查(-)。

    2  讨论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病原体为淋球菌,又称奈瑟(Neisser)双球菌[1],多由母亲患有淋病而于分娩时由产道感染给婴儿,多于出生后2~3天发病,初期双眼为急性结膜炎表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大量脓液外溢,球结膜充血水肿,若延误治疗,可致角膜溃疡,引起穿孔、失明。本病潜伏期短,来势凶猛,必须采取及时有效地综合治疗,青霉素为本病首选药物,因需要皮试和注射,家长往往以小儿娇嫩为由不愿认同,因而必须寻求另外途径,鉴于本病特征,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窍漏[2],多为风热客于足太阳膀胱经,津液气化失司,湿热内聚游热积于窍内而成。故治宜清热泻火、祛风除湿。银花、连翘、大青叶、凤眼草清热解毒,丹皮、川连泻火,土茯苓、土川太、苦参祛湿,诸药合用起到清热泻火、祛风除湿、排脓消肿之效。新生儿胃肠功能未健全,故不给予口服,而是通过多次冲洗结膜囊,并佐以点用针对性较强的氧氟沙星眼水,而达到稀释分泌物,药物通过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本方法由于氧氟沙星针对性强,中药适应范围广,给药途径方便,疗效好,两者结合,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皮肤性病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122.

    2  唐由之.中医眼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6.

     作者单位: 529500 广东阳江,阳江市中医医院

 (编辑:李建伟)

作者: 刘北海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