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眼袋整形手术方法的选择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意识的增强和日趋成熟,要求行眼袋整形的人越来越多。手术效果除了术者具备精湛的手术技巧外,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以往176例眼袋手术,现总结如下。其中经结膜入路法12例,多为35岁以下无皮肤松弛者,经皮肤入路者中皮瓣法34例,肌皮瓣法123例,皮瓣+肌瓣法[1]7例,......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意识的增强和日趋成熟,要求行眼袋整形的人越来越多。手术效果除了术者具备精湛的手术技巧外,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以往176例眼袋手术,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6例中男19例,女157例,年龄18~56岁。其中经结膜入路法12例,多为35岁以下无皮肤松弛者,经皮肤入路者中皮瓣法34例,肌皮瓣法123例,皮瓣+肌瓣法[1]7例,皮肤入路者多为32岁以上者,也有21岁1例。

    1.2  眼袋形成的原因和类型 

    引起眼袋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1)眶隔筋膜退行性改变;眶脂肪在重力作用下向外下膨出;(2)眼轮匝肌松弛或肥厚;(3)皮肤弹性减低和松弛。出现皱纹。根据外观表现主要分为:(1)脂肪膨出为主型;(2)皮肤松弛为主型;(3)混合型;(4)眼轮匝肌肥厚(假性眼袋[2])。

    1.3  手术方法

    1.3.1  睑结膜入路法  翻开下眼睑,局部浸润麻醉,于下睑穹隆中部行1 cm切口,切开结膜后向下于眼轮匝肌后分离,暴露剪开眶隔,去除疝出的脂肪,不缝合或经皮6-0尼龙线将切口连续缝合,线头、线尾置于皮肤外,6天后拆线或抽出缝线。术后眼药水滴眼,每日4次。

    1.3.2  皮肤入路法 

    (1)皮瓣法:沿下睑睫毛下1 mm处自内眦侧向外眦侧画弧线,至外眦垂直水平处沿鱼尾纹斜向外下,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按切口线切开下睑皮肤,于皮下潜行分离,至眶骨下缘平面及外侧,形成皮瓣。近眶缘处横形分离眼轮匝肌,暴露剪开眶隔膜,去除三组疝出脂肪,电凝止血,嘱患者平视,去除多余皮肤。6-0尼龙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2)肌皮瓣法:切开皮肤、眼轮匝肌,于眼轮匝肌深面潜行分离形成肌皮瓣,暴露剪开眶隔膜,去除疝出脂肪,止血,嘱患者平视,向外上方轻度牵拉肌皮瓣,切除多余的皮肤和眼轮匝肌,将外侧眼轮匝肌断端缝合悬吊于外眦韧带或骨膜上,6-0尼龙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3)皮瓣+肌瓣法:切口、皮肤处理、脂肪切除同皮瓣法,于睫缘下1.5 mm做肌内切口,向外上方轻拉眼轮匝肌条,显示并去除多余眼轮匝肌,去除量少于皮肤去除量是其特点。止血,6-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眼轮匝肌。最后嘱患者平视,去除多余皮肤。6-0尼龙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

    1.4  结果  所有患者眼袋经整形后效果满意。

    2  讨论

    2.1  单纯脂肪膨出型  表现为眶内脂肪膨出,皮肤、眼轮匝肌不松弛,眶周无明显皱纹。患者多年轻,对该类患者可采用经结膜切口入路,切除适量眶隔脂肪。优点是下睑皮肤无瘢痕、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睑外翻并发症。

    2.2  有皮肤和眼轮匝肌松弛者则采用下睑皮肤入路法  在去除疝出脂肪的同时,还要根据皮肤和肌肉的相对量,采取皮瓣法、肌皮瓣法、皮瓣+肌瓣法。其中有皮肤松弛而没有眼轮匝肌松弛者,采取皮瓣法;皮肤松弛和眼轮匝肌松弛都比较一般而且均匀,去除量不是很大,采取肌皮瓣法;皮肤松弛和眼轮匝肌松弛都比较严重,尤其是皮肤松弛量远多于眼轮匝肌松弛量,要分别对待皮肤和眼轮匝肌,采取皮瓣+肌瓣法。否则要将造成下睑过多的眼轮匝肌去除,失去解剖基础,使下睑塌陷、薄弱、睑外翻。

    2.3  伴有眼轮匝肌松弛  该类病人最多,在处理完肌肉后,一定要将眼轮匝肌向外上提升,缝合固定在外眦附近的眼轮匝肌上或外眦韧带上或眶缘骨膜上。否则下睑上部松弛臃肿,甚至形成轮匝肌下沟。

    2.4  眼袋整形的目的  本手术目的是恢复下睑形态。因此根据病人的眼部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有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Heilmann K,Paton D.眼科手术图谱(中文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2-53.

    2  魏奉才,公茂来.美容整形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1.

    作者单位: 315016 浙江宁波,宁波广仁医院整形外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赵宏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