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儿童外直肌完全性麻痹、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儿童外直肌完全性麻痹、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的疗效观察(pdf)笔者在眼肌病门诊给3例患儿3眼外直肌完全性麻痹、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混悬液治疗,经临床观察有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患儿,男,3岁6个月,于2004年6月19日因左眼突然变内斜视,眼球不能外转1周,来本院就诊。75DS左眼+0。75DC×95°,眼......

点击显示 收起

    儿童外直肌完全性麻痹、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的疗效观察 (pdf) 

    笔者在眼肌病门诊给3例患儿3眼外直肌完全性麻痹、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混悬液治疗,经临床观察有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  例1,患儿,男,3岁6个月,于2004年6月19日因左眼突然变内斜视,眼球不能外转1周,来本院就诊。检查视力:点状视力OU 0.6,散瞳检影试镜,右眼1.75 DS左眼+0.75 DC×95°,眼位:33 cm角膜映光,右眼注视,左眼+15°,眼球运动:左眼不能外转,向上、下转动尚可,右眼正常。眼睑无异常,屈光介质透明,眼底无异常,头位无明显改变。诊断:左眼外直肌麻痹。经外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检查无异常。头颅CT等相关检查无异常。   

    例2,患儿,女,6岁,2005年7月3日,因左眼突然内斜15天来本院就诊。检查视力:右眼1.0,左0.8,快速散瞳验光,双眼+0.75 DS=1.0,眼位33 cm,角膜映光,右眼注视,左眼+15°,眼球运动:左眼不能外转,上下转动尚可。眼睑无异常,眼前段后段均无异常。头位无明显异常改变。请小儿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会诊,头部CT(-),血液检查无异常。

    例3,患儿,女,5岁6个月,2006年5月12日,因左眼突然内斜视15天来我院就诊。检查视力,双眼0.8,快速散瞳验光,双眼+0.75 DS=1.0,眼位33 cm,角膜映光,右眼注视,左眼+15°,眼球运动:左眼外转受限,上下转动尚好。右眼运动自如。眼睑无异常,球结膜无充血,眼前段、眼后段无异常,无明显异常头位改变。诊断:右眼麻痹性内斜视。头颅CT检查无异常,请小儿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会诊,做相关项目检查均无异常。

    1.2  方法  3例患儿均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球结膜下注射:左眼用地卡因表麻后,各眼均用曲安奈德混悬液25 mg外直肌下方肌旁注射1次。(2)口服药物:Tab VitB1 10 mg tid,肌苷片0.2 tid,Tab ATD 20 mg tid,抗病毒口服液8 ml tid。(3)眼部滴眼药水,典必殊和迪可罗眼药水滴患眼tid。(4)患眼用热毛巾敷眼每天1次。服药10天后,暂停服1周,后重复用药。共用药30天1个疗程。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眼位、眼球运动及眼压。

    1.3  结果  1例治疗30天复查,左眼恢复正位,外转距离正常位置欠2 mm。2例治疗90天复查眼位仍+15°,外转距离正常位置欠2 mm。眼压不高,眼部无充血,巩膜无异常。

    2  讨论

    麻痹性斜视在临床上比共同性斜视少见,其原因复杂,类型多。因外展神经纤维出脑干后在脑底部行程最长,因此受损的机会也最多[1],其病因,后天性可由头部外伤、脑炎及脑膜炎,血管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占位性病变,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引起[2]。治疗上仍认为主要是:(1)促进麻痹肌肉功能恢复,用维生素B1、B12和三磷酸腺苷;(2)消除复像等症状,维护双眼单视功能,用三棱镜消除复像;(3)预防直接拮抗肌的痉挛挛缩,直接拮抗肌肉内注射酒精,局部麻醉或内毒素等治疗;(4)6~8个月药物治疗不见好转时考虑手术治疗[3]。本组3例患儿仅是左眼外直肌完全麻痹而其他完全正常,找不到确切的病因。因其是新鲜眼外肌麻痹,又无全身并发症和禁忌证,试用以下治疗:患眼先用1%地卡因液表麻3次,均用曲安奈德混悬液25 mg,在患眼外直肌下方肌旁注射1次,用典必殊和迪可罗眼药水滴眼,口服抗病毒液1 ml tid,维生素B1 10 mg tid,肌苷片0.2 g,三磷酸腺苷片20 mg,复方血栓通胶囊1粒tid,为了避免药物副作用,服药10天,暂停1周,再服药,共服药1个月,以后局部继续滴迪可罗眼药水,加作每天1次局部热敷。醋酸曲安奈德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较强且持久[4]。其抗炎作用为抑制炎症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移动,阻止炎症介质如激肽类、组胺及慢反应物质等发生的反应,抑制和吞噬细胞功能,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补体参与反应,抑制炎症后组织损伤的修复等。用药后外直肌麻痹有1例恢复正常,2例明显改善外直肌运动工作,减少其拮抗肌的挛缩作用,向共同性内斜视转变。用药期间经观察无激素性眼压升高,巩膜无异常变化,用药安全,药物来源容易,操作方便,患儿能耐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安得仲.实用神经眼科学概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3.

    2  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45.

    3  苏明山.实用小儿眼病手术治疗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6.

    4  周自永,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444.

     作者单位: 1 530021 广西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2 广西贵港,贵港市骨科医院

   (编辑:陈  沁)

     笔者在眼肌病门诊给3例患儿3眼外直肌完全性麻痹、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混悬液治疗,经临床观察有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  例1,患儿,男,3岁6个月,于2004年6月19日因左眼突然变内斜视,眼球不能外转1周,来本院就诊。检查视力:点状视力OU 0.6,散瞳检影试镜,右眼1.75 DS左眼+0.75 DC×95°,眼位:33 cm角膜映光,右眼注视,左眼+15°,眼球运动:左眼不能外转,向上、下转动尚可,右眼正常。眼睑无异常,屈光介质透明,眼底无异常,头位无明显改变。诊断:左眼外直肌麻痹。经外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检查无异常。头颅CT等相关检查无异常。   

    例2,患儿,女,6岁,2005年7月3日,因左眼突然内斜15天来本院就诊。检查视力:右眼1.0,左0.8,快速散瞳验光,双眼+0.75 DS=1.0,眼位33 cm,角膜映光,右眼注视,左眼+15°,眼球运动:左眼不能外转,上下转动尚可。眼睑无异常,眼前段后段均无异常。头位无明显异常改变。请小儿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会诊,头部CT(-),血液检查无异常。

    例3,患儿,女,5岁6个月,2006年5月12日,因左眼突然内斜视15天来我院就诊。检查视力,双眼0.8,快速散瞳验光,双眼+0.75 DS=1.0,眼位33 cm,角膜映光,右眼注视,左眼+15°,眼球运动:左眼外转受限,上下转动尚好。右眼运动自如。眼睑无异常,球结膜无充血,眼前段、眼后段无异常,无明显异常头位改变。诊断:右眼麻痹性内斜视。头颅CT检查无异常,请小儿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会诊,做相关项目检查均无异常。

    1.2  方法  3例患儿均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球结膜下注射:左眼用地卡因表麻后,各眼均用曲安奈德混悬液25 mg外直肌下方肌旁注射1次。(2)口服药物:Tab VitB1 10 mg tid,肌苷片0.2 tid,Tab ATD 20 mg tid,抗病毒口服液8 ml tid。(3)眼部滴眼药水,典必殊和迪可罗眼药水滴患眼tid。(4)患眼用热毛巾敷眼每天1次。服药10天后,暂停服1周,后重复用药。共用药30天1个疗程。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眼位、眼球运动及眼压。

    1.3  结果  1例治疗30天复查,左眼恢复正位,外转距离正常位置欠2 mm。2例治疗90天复查眼位仍+15°,外转距离正常位置欠2 mm。眼压不高,眼部无充血,巩膜无异常。

    2  讨论

    麻痹性斜视在临床上比共同性斜视少见,其原因复杂,类型多。因外展神经纤维出脑干后在脑底部行程最长,因此受损的机会也最多[1],其病因,后天性可由头部外伤、脑炎及脑膜炎,血管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占位性病变,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引起[2]。治疗上仍认为主要是:(1)促进麻痹肌肉功能恢复,用维生素B1、B12和三磷酸腺苷;(2)消除复像等症状,维护双眼单视功能,用三棱镜消除复像;(3)预防直接拮抗肌的痉挛挛缩,直接拮抗肌肉内注射酒精,局部麻醉或内毒素等治疗;(4)6~8个月药物治疗不见好转时考虑手术治疗[3]。本组3例患儿仅是左眼外直肌完全麻痹而其他完全正常,找不到确切的病因。因其是新鲜眼外肌麻痹,又无全身并发症和禁忌证,试用以下治疗:患眼先用1%地卡因液表麻3次,均用曲安奈德混悬液25 mg,在患眼外直肌下方肌旁注射1次,用典必殊和迪可罗眼药水滴眼,口服抗病毒液1 ml tid,维生素B1 10 mg tid,肌苷片0.2 g,三磷酸腺苷片20 mg,复方血栓通胶囊1粒tid,为了避免药物副作用,服药10天,暂停1周,再服药,共服药1个月,以后局部继续滴迪可罗眼药水,加作每天1次局部热敷。醋酸曲安奈德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较强且持久[4]。其抗炎作用为抑制炎症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移动,阻止炎症介质如激肽类、组胺及慢反应物质等发生的反应,抑制和吞噬细胞功能,稳定溶酶体膜,阻止补体参与反应,抑制炎症后组织损伤的修复等。用药后外直肌麻痹有1例恢复正常,2例明显改善外直肌运动工作,减少其拮抗肌的挛缩作用,向共同性内斜视转变。用药期间经观察无激素性眼压升高,巩膜无异常变化,用药安全,药物来源容易,操作方便,患儿能耐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安得仲.实用神经眼科学概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3.

    2  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45.

    3  苏明山.实用小儿眼病手术治疗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6.

    4  周自永,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444.

     作者单位: 1 530021 广西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2 广西贵港,贵港市骨科医院

   (编辑:陈  沁)

作者: 庞玉英,苏涛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