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球后麻醉与眼周麻醉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良好的局部麻醉是眼外科手术成功的前提,近2年来采用眼周麻醉与球后麻醉对比,统计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其中球后麻醉79例,女50例,男29例。球旁麻醉45例,男23例,女22例。2眼周麻醉方法具体方法有:(1)患者仰卧位,眼球视正上方。...

点击显示 收起

    良好的局部麻醉是眼外科手术成功的前提,近2年来采用眼周麻醉与球后麻醉对比,统计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5年2月至今,住院行手术治疗白内障及青光眼患者共124例,其中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88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36例,男52例,女72例。其中球后麻醉79例,女50例,男29例;球旁麻醉45例,男23例,女22例。     

    1.2   眼周麻醉方法   具体方法有:(1)患者仰卧位,眼球视正上方。术眼眼睑皮肤酒精消毒。(2)麻醉剂采用2%利多卡因和5%布比卡因1∶1混合液,用5~10 ml注射器,普通6号注射针头(长2.5~3.0 cm),于眶上缘内1/3与2/3交界处,垂直刺入眶内,如触及眶壁则眼眶壁继续推进,不进入肌椎内,进针深度为2~2.5 cm,抽吸无回血,注入麻醉剂2~3 ml。然后边慢退出边注入麻醉剂1~2 ml。眶下缘处1/3与内2/3交界处用同样方法进针2~2.5 cm;注入麻醉剂2~3 ml,后即退出注射针。压迫眼球30 min,以软化眼球。

    1.3   结果   麻醉效果在注射后约5 min出现,一般10 min可达完全,即眼球完全制动、眼睑完全麻醉和镇痛。如果30 min内眼球未完全制动,或眼睑未完全麻痹,或术中操作有痛觉,均视为麻醉不全。其中球后麻醉并发症有球后血肿1眼,而眼周麻醉未发生。

    2   讨论

    (1)眼周麻醉具有球后麻醉同样的甚至更好的效果,眼周麻醉在两个部位施行,能达到对所有眼外肌及其支配神经的直接浸润麻醉,完全麻醉几率为96%,球后麻醉是针对睫状神经节的麻醉,可因解剖变异或进针位置不准确,不能获得满意的麻醉(完全麻醉率71.5%)而需重复麻醉。眼周麻醉对于感觉麻醉的确切机制尚不明了,推测与麻醉剂对第Ⅴ对脑神经及睫状神经节的弥散浸润有关。(2)眼周麻醉是在肌椎外间隙进行,此间隙宽大,可容纳较多麻醉剂且易于扩散,不会造成眶内压的明显升高,避免球后麻醉时注入较多麻醉剂造成眶内压(尤其是肌椎内压力)过高。眼周麻醉注射针不进入肌椎内,避免了对视神经、眼动脉、涡静脉及眼球等机械性损伤,从而避免或减少了麻醉的并发症。眼周麻醉进针最多不得超过3 cm,避免了球后麻醉时麻醉剂注入神经鞘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眶尖综合征的可能。(3)眼周麻醉在上方注入较多的麻醉剂,使上方麻醉更充分,置上直肌固定线时不至于产生心眼反射,同时加强了上睑的麻醉作用,更利于上方切口的手术操作。但要注意麻醉时进针过浅,在眼球赤道部或其前方,麻醉剂易于向前扩散,造成结膜“水肿”甚至脱出,影响手术进行,如果进针过深,则有进入肌椎或深入到眶尖,损伤神经及血管的可能。(4)眼周麻醉主要用于白内障、青光眼等手术,尤其适用于晚期青光眼残存中央管状视野的患者。     

  作者单位: 133700 吉林敦化,敦化市医院眼科

   (编辑:乔   雨)

作者: 年玉华,姜 丽,崔英杰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