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8卷第6期

微导管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引流。胸腔积液。肺结核【中图分类号】R5217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通常采用抗结核治疗,配合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及胸腔内注入或不注药治疗方式[1]。但反复胸腔穿刺病人痛苦较大,如果治疗不当,将会影响肺功能,造成后遗症。...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引流;胸腔积液;肺结核

  【中图分类号】  R5217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通常采用抗结核治疗,配合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及胸腔内注入或不注药治疗方式[1]。但反复胸腔穿刺病人痛苦较大,如果治疗不当,将会影响肺功能,造成后遗症。本文对21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7例中男128例,女79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3583±1390)岁。病程5~310 d,平均49 d。咳嗽159例(733%),咳痰69例,咯血15例,发热138例(636%),盗汗88例,纳差70例,乏力80例,胸闷98例,胸痛135例(622%),心悸12例,消瘦27例,气管移位5例。

  12  诊断[2]及判断标准

  单纯结核性胸腔积液57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胸腔积液103例,其中胸腔积液与病灶异侧11例。胸膜肥厚以达到停止引流或抽液后胸片诊断为标准(至少经两名放射医师诊断),引流或抽液间隔时间为2~7 d,至常规7 d后B超复查,提示不能抽液为终止标准。

  13  方法

  53例行微导管引流[3],采用深静脉穿刺针1套,一次性负压引流袋1套。患者骑跨于椅上,根据体征、X线或B超定位,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同时抽吸穿刺针,证实液体存在,拔出穿刺针。用深静脉穿刺针,按原位和穿刺深度进入胸腔,抽吸胸液流出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从穿刺针尾部送入导丝,待进入胸腔后再缓缓退出穿刺针。通过导丝向胸腔内置入深静脉导管并退出导丝。以病人胸壁厚度及胸水多少确定导管进入胸腔深度,一般90~150 mm(导管上有刻度)。见胸液外流,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袋,调节负压引流袋调节器控制引流速度,使胸液缓慢引出,记录引流量。固定导管于胸壁上,持续引流过程中,患者可取半卧位、平卧位等其它舒适体位,保持引流通畅。107例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术;152例为标准抗结核治疗+激素;8例单纯抗结核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引流和穿刺的次数、持续时间、引流和抽液胸水量用u检验,引流组、抽液组和保守组胸膜肥厚用χ2检验。

  2  结果 

  引流或抽液次数、持续时间,排出胸液量及胸膜肥厚情况见表1~3。

  表1  引流或抽液次数及持续时间(略)

  注:*u=666;P<001;△u=210,P<005

  表2  三次引流或抽液的胸液量(略)

  注:*u=354,P<001;△u=267,P<001

  表3  引流组、抽液组和保守组胸膜肥厚情况(略)

  注:引流组与抽液组比较:χ2=1331(>663),P<001;引流组与保守组比较:χ2=937(>663),P<001;抽液组与保守组比较:χ2=003(<384),P>005

  表4  引流组与抽液组次数与例数胸水量(略)

  引流组无1例出现并发症,抽液组6例出现少量气胸,1例发生胸液感染,1例发生肺水肿。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及时、合理,可减少胸膜肥厚的机会,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和保护。我们在临床治疗中,极少量胸腔积液仅依靠正规抗结核治疗+激素。一般不做胸膜穿刺抽液。目前胸腔内注射药物存在争议[3~5],因为药物可能减少胸液渗出,但化学药物对胸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对胸膜肥厚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的观点是不常规注射药物。对结核性胸腔积液采用微导管引流,可以一次性排净胸腔积液(少数为2次),引流全过程保持持续、缓慢(引流时间明显长于抽液组),匀速使胸腔液体逐渐减少,既减少了反复胸腔穿刺的次数,又不会导致肺组织的血液灌注陡增而诱发急性肺水肿。引流时,患者可讲话、咳嗽、正常呼吸,而无肺损伤之虑,无需水封瓶引流,可随意转动体位[3]。首次引流量增大(140283±65554)ml,最大量可一次性引流2700 ml,无1例出现并发症。而穿刺抽液呈间断、不匀速状态,首次抽液量(50893±11894)ml有较大的限制,为了避免肺水肿的发生,一般首次抽液量必须少于800~1000 ml[6],且间隔时间长,为2~3 d 1次,造成胸水蛋白在胸腔的停留时间延长,胸穿次数增加,胸膜损伤机会增多,因而胸膜肥厚及气胸、胸液感染等并发症相应增多。

  微导管引流避免多次胸腔穿刺所致的医源性损伤,减少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医疗费及手术危险性,也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胸膜增厚也明显减少,较传统治疗方式安全、有效率高,特别适合于老年、体弱患者。

  参  考  文  献

  1崔祥宾,王鸣岐,萨藤三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38~540

  2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国结核病分类法[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1998,21:716

  3陈鲁琦,陈鲁豫,杨海炎微导管引流及胸腔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3,25(1):30

  4陈小燕,苔美菊,王景岚雷米封等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1992,12(21):727

  5张玉龙,吴广军,张海,等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35例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1993,14:177

  6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91

  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  251700

  (收稿日期:20050217)   

作者: 李益荣 路云青 霍丽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