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29卷第1期

高压氧治疗的医疗安全有关问题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高压氧。治疗。医疗安全。并发症高压氧治疗是在特别的高气压、高浓度的氧及相对密闭的氧舱内完成的。...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医疗安全;并发症

    高压氧治疗是在特别的高气压、高浓度的氧及相对密闭的氧舱内完成的。作为高压氧的专职医生,在高压氧治疗的前、中、后严格认真把好每一关,可预防和减少高压氧治疗中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地发生,同时也可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所以高压氧治疗的医疗安全至关重要,现就多年来工作体会对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高压氧室自1998—2005年10月共收治病人1856例。其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87岁,平均年龄40岁;男性1211例,女性645例,男女比例188∶1

  12  病例分类 

 一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气体中毒、中毒性脑病272例,脑梗死165例,颅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脑干损伤)630例,突发性耳聋455例,脑出血恢复期125例,视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96例,其他疾病113例。本组病例并存其它疾病者718例,其中高血压388例;心率<50次/分85例;心脏Ⅱ度房室传导阻滞65例;外伤性癫痫及气胸21例;重度上呼吸道感染112例;重度鼻窦炎47例。以上合并症均在高压氧治疗前查体发现。

  13  治疗方法及结果 

  我院采用潍坊市医用氧舱制造厂生产的Y221022型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022 MPa,20 min匀速加压,戴面罩吸氧60 min,中间休息10 min,20 min减压出舱,全程11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由于治疗前认真查体,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对并存有合并症的患者在条件允许时进行严格治疗,使其基本达到高压氧治疗适应证。然后及时高压氧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部分病人因及时发现禁忌证避免了高压氧治疗中意外情况的发生,保证了高压氧治疗的医疗安全。

  2  讨论

  在治疗基础病的同时,积极行高压氧治疗,并取得良好地治疗效果,减少和杜绝了高压氧治疗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明显提高了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

  21  高压氧治疗前 

  认真查体,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

  对中老年患者常规测血压,心电图检查,询问以往及现在血压及用药情况。因在高压氧下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以舒张压升高明显,约为基础血压的10%左右[1]。凡是血压>160/100 mm Hg者不宜高压氧治疗,降至正常后可行高压氧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查体或心电图示病人心率<50次/分,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为禁忌证[3]。在02 MPa治疗压力下,心率平均每分钟减慢10次左右,高压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率变慢[1],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应在提高心率、纠正心律失常后方可行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含服扩冠药,不仅可提高高压氧治疗效果,还可降低高压氧治疗中脑梗死、心肌梗死的发生率[2]。

  高压氧下大多数患者呼吸频率减慢 ,在02 MPa~03 MPa氧压下约90%患者呼吸减慢,这是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分压提高,通过颈动脉窦反射性抑制呼吸中枢所致[1]。所以对于重症肺气肿,肺心病,重症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结核空洞咯血者为高压氧禁忌证[3],以免在高压氧治疗中病情加重。
对于各种原因所致颅脑损伤,是近年来治疗最多的病种。高压氧既有迅速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又有提高脑组织分压,增加脑氧利用的双重作用,对打断脑外伤后脑缺氧脑水肿的恶性循环是十分有利的[4]。不管是术后还是保守治疗的病人,只要病情稳定,排除禁忌证,尽早高压氧治疗。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及外伤性脑出血病人,要在出血停止后3周以上并确认无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及早高压氧治疗。对重度脑损伤并有复合性外伤的病人严格查体,除注意病人颅脑情况外,应排除外伤性气胸、肺大泡、内脏出血的情况。

  危重病人,如心肺复苏后急性脑缺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只要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建立有效呼吸和循环,排除禁忌证,尽早高压氧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必要时医护人员陪护。

  对每一位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均应检查病人咽鼓管通气功能,教会病人调压。凡是新病人及轻度感冒或咽鼓管难开启者,进舱前常规用1%呋麻液点鼻,以防中耳气压伤。

  22  高压氧治疗中 

  严格按操作规程及治疗方案进行工作。在治疗阶段仔细观察每一病人。
加压时最常见并发症为中耳气压伤。加压速度均匀,在004 MPa以下速度要慢,病人如有耳痛情况,先停止加压,嘱病人作调压动作,耳痛消失后再继续加压。对昏迷病人,让陪人不断喂水帮助调压,如耳痛不能消失者可减压出舱,以防中耳气压伤的发生。

  稳压阶段,也是病人吸氧阶段,最常见并发症为氧中毒。病人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眩晕,面部小肌肉颤动抽搐,以至类似癫痫样发作。一旦发现氧中毒早期症状,立即中断氧气吸入,改吸空气,待病人平稳后减压出舱。

  减压阶段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减压病,是由于减压速度过快所致。常见症状是四肢及大关节针刺样钝痛。皮肤瘙痒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皮肤呈紫绀色大理石样斑纹,多发于躯干部[1]。严格按治疗方案进行减压,嘱病人不要屏气,避免剧烈咳嗽及剧烈活动。
治疗期间少见并发症有心脏骤停、猝死、急性心肌梗死[2]。如果发生,应于紧急减压出舱的同时与相关科室联系,抢救病人生命为第一位。

  总之,医疗安全是高压氧治疗的关键,没有安全也谈不上治疗。把握好高压氧治疗的每个环节,杜绝或减少高压氧治疗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卫生部医政司高压氧培训中心高压氧临床医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35,115

  2赵玉宝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并(诱)发症报道述评[G]山东省第三次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2,11:24

  3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S].2004.8

  4房广才临床高压氧医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5.322

  1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高压氧室  滨州市  256603 ;2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

  (收稿日期:20050809)   

作者: 王哲 陈茂华 周树英 刘建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