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29卷第5期

硝矾洗剂对念珠菌的敏感性检测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念珠菌。真菌近几年来,由于广谱抗菌素、放化疗的广泛应用,真菌病的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虽然抗真菌药物的出现给真菌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转机,但由于其价格高,毒副作用大的特点,使患者难以接受。国内许多患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中药抗真菌作用机制方面。硝矾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功效,目前已广泛应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硝矾洗剂;念珠菌;真菌

  近几年来,由于广谱抗菌素、放化疗的广泛应用,真菌病的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虽然抗真菌药物的出现给真菌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转机,但由于其价格高,毒副作用大的特点,使患者难以接受。国内许多患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中药抗真菌作用机制方面。硝矾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功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浅部真菌病。本实验应用NCCLSM27A液基试管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检测硝矾洗剂及其组方对临床常见致病性真菌念珠菌进行敏感性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中药的提取  取生药硼砂3 g、扑硝3 g、明矾3 g溶解于30 ml蒸馏水中,配成药物原液100 mg/ml,混合液以三种药物原液等量配制,浓度100 mg/ml,贮存备用。

  1.2  实验菌株   本实验菌株来源本院真菌实验室,通过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确定实验菌株,白色念珠菌10株,近平滑念珠菌5珠。

  1.3  培养基的制备  改良沙氏液基(SDB):按常规方法配制2倍浓度的含2%葡萄糖的培养基。

  1.4  实验方法

  141  中药洗剂液体培养基的制备:将06 ml浓度为100 mg/ml中药贮存液用04 ml蒸馏水稀释,再用1 ml2倍浓度的含2%葡萄糖的培养基等量稀释,配成浓度为30%的药物液基,其它浓度依次类推,其药物浓度为30%、20%、10%、5%、25%、125%、075%、05%、025%,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依次进行,第11管为生长对照,12管为空白对照。将调好的菌接种液20 μl分别入相应试管中。

  142  菌悬液的制备: 念珠菌:①受试菌株应经2次SDA培养活化,以确保菌落的纯化和活力(培养温度35℃)。②经35℃、24 h培养,取5个直径大于1mm的菌落于5ml无菌盐水(085%)中制成悬液,震荡15 s。③用血细胞计数板将其浓度调至1×105~5×105 CFU/ml。

  143  接种:将调好的菌接种液20 μl分别加入相应的试管内,这将使每一梯度的菌悬液终浓度:念珠菌药敏实验1×103~5×103 CFU/ml。

  144  结果的判定:念珠菌实验经35℃48 h后观察结果。在不搅动的情况下与对照孔按下列标准比较:0:肉眼清晰;1:略模糊(80%受抑制);2:浊度显著减低(50%受抑制);3:浊度轻度减低;4:浊度未减低。念珠菌实验结果取1为判定终点。

  145  设置对照:建立第11管为生长对照孔,12管为空白对照(只用培养基不加菌)。只有当生长对照生长良好,并且其它孔随药物浓度升高、菌生长梯度受抑制时方证明实验成功;空白对照无真菌生长。同时为减少由于药物沉淀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每一次实验每一次试管都进行药物对照(只加药物不加菌),使实验结果易于判断准确。

  15  统计学方法  数值大于最高浓度按上一级浓度计算,将所有数据经平方根转换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同时对各组之间的差别进行SNK分析。

  2  结果

  所有菌的生长对照均生长良好,阴性对照均未见菌落生长,中药处理组随药物浓度升高表现出菌生长受到抑制。值得解释的是:由于明矾和混合液的实验中药物与培养基混合时出现乳状浑浊,在实验的4、5、6、7、8、9管中尤为明显,直接影响实验的判读结果。因此,在明矾和混合液实验中,将已实验的培养基进行离心机离心15 min之后,取10 μl溶液进行沙氏培养基平皿点状接种培养,以未见念珠菌生长的药物最高浓度点确定为药物的MFC值。四种中药及其混合液对15株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见表1。

  表1  15株念珠菌对不同药物MIC范围及均值(略)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258,P<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组之间的差别再进行SNK分析可以看出,硼砂组、扑硝组和混合组的MIC或MFC值均低于明矾组(P<005),但硼砂组、扑硝组和混合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混合液的效果优于明矾组,但弱于硼砂组、扑硝组、明矾组。

  3  讨论

  目前,硝矾洗剂已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因此,本实验以美国NCCLSM27A液基法[1]为依据,进行复方及单方中药的水溶液体外药敏实验,旨在探讨硝矾洗剂的抗真菌敏感性,为中药抗真菌实验标准化方案的建立打下理论基础。上述实验结果看出,硼砂对念珠菌的敏感性好,MIC值05~5 mg/ml具有广谱抗真菌特点;混合液对念珠菌的敏感性好,虽然MFC值均值459 mg/ml,在数值上高于硼砂,但混合液结果是MFC值,因此硼砂和混合液抗真菌敏感性难以确定,尚不能认为各药之间有协同或相抵作用;扑硝对念珠菌敏感性好,MIC值435 mg/ml;明矾对念珠菌的敏感性次之,MFC均值1027 mg/ml,与以往的实验结果不符[2],可能与取MFC值有关,但能进一步表明,明矾具有较好的杀真菌作用。中医认为,浅部真菌病多由感染湿热之毒、蕴积皮肤、邪相染所致,其治法以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痒为主。研究表明,硼砂辛苦咸凉,外用可清热解毒,防腐杀虫,芒硝、明矾酸涩寒,有收敛性,外用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3]。硼砂、芒硝和明矾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可达到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之功效,三药合用相得益彰,适于浅部真菌病的治疗,特别适合于合并细菌感染或急性渗出的病例,因此具有广泛的临床使用前景。

  明矾和混合液实验中,当药物与培养基混合时,出现乳状浑浊,这是由于明矾一遇到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物氢氧化铝,可发生沉淀,影响MIC值的判定。因此,本实验明矾和混合液实验以MFC值为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液基法药敏实验虽然实验结果较固基法更准确,但实验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Reference method for broth dilution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yeast;Approved Standard M27A [J] Pennsylvania:NCCLS,1997,(1):21

  2何定淑,王淑美,何淑惠,等硝矾散及其拆方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体外药敏作用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1):674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15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青岛市  266033

作者: 郑玮清 刘世舜 董全江 吕惠清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