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31卷第4期

CT表现与血尿淀粉酶改变联合应用对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期的价值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计算机体层成像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及时准确地判断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T检查与血尿淀粉酶指标的结合,能够全面细致地反映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情况。2006年的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探讨在不同的病变过程中CT表现和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计算机体层成像 淀粉酶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及时准确地判断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T检查与血尿淀粉酶指标的结合,能够全面细致地反映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情况。作者收集了1998—2006年的4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探讨在不同的病变过程中CT表现和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以便在临床工作中综合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急性胰腺炎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30~72岁,有胆系结石和炎症患者30例,有饮酒史者12例。全部病例经实验室血尿淀粉酶和CT检查证实,手术证实11例。主要临床表现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重症者出现器官衰竭表现,最终死亡。

    1.2  CT扫描  CT扫描采用GE公司Hispeed dxi,层厚5~10 mm,间隔5~10 mm平扫;10例做增强扫描。扫描平面从肝脏至胰腺下方;发现积液向下方扩大扫描范围。

    2  结果

    CT分级采用Balthazar分类标准,分为A、B、C、D、E五级。血尿淀粉酶检测采用比色法,其中A级3例:胰腺体积不大,其外形密度无明显改变,CT诊断困难;血淀粉酶值120~350 U/L。尿淀粉酶260~760 U/L。B级11例:CT表现有明显特征,胰腺体积局部或全部增大,胰腺内可见低密度灶,平扫已能显示,强化扫描显示更清晰;血淀粉酶在260~600 U/L;尿淀粉酶在810~1 500 U/L。C级16例:CT表现胰腺更明显肿大,胰腺包膜下积液、掀起,胰腺周围见大量液体积聚,肾前筋膜增厚,胰周脂肪密度增高,胰腺表面毛糙;脾门、小网膜囊积液等征象;血淀粉酶在370~4 200 U/L,尿淀粉酶920~3 050 U/L。D级8例:CT表现在上述三个阶段病理变化的基础上出现多个坏死灶,有的形成小脓肿;胰腺周围积液逐渐吸收。胰周脂肪间隙渗出性病灶逐渐吸收呈较高密度;血淀粉酶280~3 600 U/L,尿淀粉酶710~2 100 U/L。E级2例:CT主要表现为胰腺内及胰脾之间、小网膜囊内脓肿表现,胆总管及周围器官受累分界不清,属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脓肿时期;血淀粉酶130~670 U/L,尿淀粉酶710~2 100 U/L。

    3  讨论

    3.1  实验室血尿淀粉酶指标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血尿淀粉酶的检测诊断一般无困难;特别是在A~C级胰腺水肿早期,通过上述诊断方法既准确又方便,利用血尿淀粉酶值的变化会非常及时地早期确诊。一般经过积极的内科保守治疗,大多数病人预后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血尿淀粉酶值的变化能粗略地反映各病例阶段,但准确分期困难。

    3.2  CT检查的应用价值  CT具有极高的密度分辨率,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及时、可靠,明显优于其它手段;B超检查受肠腔气体及胰腺位置深、肥胖等因素影响,诊断准确率较低,并且CT检查可以采用强化扫描加薄层(层厚和层间距为3~5 mm),明显提高胰腺坏死灶的检出率,对急性胰腺炎的分型、胰腺周围渗出液、并发症的发生都能及时、准确的诊断清楚,为临床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1]。

    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多端,根据最初的征象难以估计预后。研究证明Ranson方案所定的胰腺炎临床严重性和由CT显示的胰腺炎形态改变的范围有相互关系。一般而言,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而CT图像显示正常或仅显示水肿改变,则预后良好。如果并发胰周蜂窝组织炎,病人治疗时间长,甚至可以死亡。Balthager根据胰腺实质坏死、缺血的程度和胰周侵犯的CT征象进行分类诊断,其五级分类法为:A级:胰腺正常;B级: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包括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胰管扩张、局限性积液),但无胰周侵犯;C级:除B级病变外,还有胰腺周围脂肪、纤维组织的炎性改变;D级:除胰腺病变外,胰周有单发积液区。E级:胰周有2个或多个积液积气区。Balthager报道83例急性胰腺炎,按此分类A、B级无并发症,C、D、E级脓肿发生率为34.6%。死亡率D级为8.3%,E级为17.4%,本组C、D、E级脓肿发生率分别为 28%、5%、12%[2,3]。

    CT是判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预后的一种标准。Balthager认为坏死的范围、胰外侵犯、胰性腹水和坏死感染,可作预后参考,具有特异性;但这些参数只有通过手术才能获得,使应用上受到限制。而CT术前可对胰腺的坏死和胰外侵犯的程度都可如实反映,较其它方法为优,如将临床分类法和CT分级法相互结合,可能更为合适。

    对于分辨正常与坏死区域、蜂窝组织炎,平扫价值十分有限,注射造影剂增强CT扫描有利于发现胰腺小片坏死灶。正常胰腺与之形成良好对比;同时增强CT可清晰观察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脓肿、假性囊肿)。1983年Kivissari首先使用造影剂增强诊断胰腺坏死灶;1987年Maier和1986年Block都做过类似研究,均证实增强CT明显提高胰腺坏死灶的检出率和并发症的显示,特别是假性动脉瘤的诊断[4]。

    3.3  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  对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变化过程显示十分清晰、准确;特别是胰腺体积、密度、包膜及胰周、腹膜其它器官,组织观察细致,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血尿淀粉酶可早期诊断早期间质水肿性胰腺炎,能够及时指导临床准确治疗,所以必须把两种检查联合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准确性,从而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制定出良好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应世雄.急性胰腺炎的CT定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2):123124.

[2] 王孝英.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与淀粉酶改变的对比研究[J]. 放射学实践,2001,16 (4):228230.

[3] 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05111.

[4] Hill MC.computed tomography of acute pancreatitis[J].Gastroent Clin North Am,1992,19:811.


作者单位:桓台县人民医院CT室 256400

作者: 宋述永 曹爱学 梁云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